五味子对心肌力学和心率的影响
作者:刘菊秀 苗戎 陈静 高岚
单位:天津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300193)
关键词:五味子;心肌力学;心率
中草药/990221 摘 要 iv 40%五味子1 mL/kg对家兔心肌力学有明显影响,使左心室内压峰值(LVSP)降低,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减慢、左心室内压下降速率(dp/dtmin)减慢、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升高、压力-压力变化速率环IP(P-dp/dtmax)缩小,等容收缩期段向左下方移位,心率减慢,说明五味子提取液具有抑制心肌收缩性能,减慢心率的作用。
五味子采用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的成熟果实。北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敛肺止咳定喘、滋肾涩精止泻、益气生津敛汗之功,用于气阴两伤所致的心悸怔忡等证〔1〕,现代研究报道,100%煎剂对正常及麻醉兔有降压作用〔2〕,我们探讨了五味子提取液对心肌收缩性能及心率的影响。
, 百拇医药
1 材料
1.1 五味子煎剂:天津中医学院门诊部提供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由天津中医学院中药系白宝诚副教授鉴定。以水提取乙醇沉淀法〔3〕制备五味子溶液,其中酒精的浓度为60%,挥发乙醇后的五味子溶液,用PHS-29C型酸度汁(天津第四光学仪器厂)测定其pH值为2.9。为去除五味子液中各种有机酸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用NaOH溶液中和有机酸,直至配制成浓度为40%(100 mL溶液中含五味子生药40 g)、pH为7.4的五味子溶液,灭菌后置4 ℃冰箱内保存备用。
1.2 仪器:ABC5100P型微型计算机(长城计算机深圳公司生产),MPA-V型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软件包(第四军医大学研制),压力传感器,生物电信号传感器等。
2 方法与结果
健康大耳白家兔8只,体重(2.2±0.2)kg,雌雄不拘。30 mg/kg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行气管插管,分离左颈总动脉,将内径1.5 mm尖端开口聚氯乙烯塑料心导管自左颈总动脉逆行插入左心室腔内,心导管连通压力传感器,后者将信号输入MPA-V型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的LVP(心室内压)压力放大器系统,同时将标准肢体导联Ⅱ的心电信号输入MPA-V型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的多功能放大器系统,再经ABC5100P微机系统处理,即可测量左心室内压峰值(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下降速率最低值(dp/dtmin)、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压力-压力变化速率环IP(P-dp/dtmax),同步描记标准肢体导联Ⅱ心电图,测量R-R间距,显示器自动显示出心率(HR)的数值,以上数据均作为正常对照值。然后自耳iv 40%五味子液1 mL/kg,推药速度要缓慢,否则心跳可以骤停,于给药后0、5、10、20 min分别采样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见表1。五味子对左心室内压变化的影响见图1,对IP(P-dp/dtmax)的影响见图2。
, 百拇医药
表1 五味子对心肌力学和心率的影响(±s) 观察指标
给药前
给药后(min)
0
5
10
20
LVSP(kPa)
17.23±1.67
13.06±3.35***
15.20±1.61***
, 百拇医药
15.68±1.46*
15.62±1.68**
dp/dtmax
1165.83±291.03
663.63±332.45**
857.25±323.58*
9160.60±350.78*
820.48±346.11*
dp/dtmin
, 百拇医药
-610.08±184.78
-324.40±120.65***
-456.68±182.60*
-468.92±195.07*
-416.20±179.10*
LVEDP(kPa)
-0.18±2.59
4.55±4.18*
4.21±4.18*
, 百拇医药
3.91±3.87*
4.93±3.20*
IP(P-dp/dtmax)
9.44±2.40
5.09±3.11**
5.64±2.85**
5.63±3.30*
5.38±3.76*
HR(min)
288.69±33.38
, 百拇医药
280.77±32.37*
275.43±28.23**
276.00±30.16*
270.08±38.77**
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P<0.05 **P<0.01 ***P<0.001
A-正常对照 B-给五味子液即刻
图1 五味子对左心室内压变化的影响A-正常对照 B-给五味子液即刻图2 对IP(dp/dtmax)的影响
, 百拇医药
从表1及图中所见,iv 40%五味子后可使麻醉兔立即出现心肌力学的改变,LVSP(kPa)降低、dp/dtmax减慢、dp/dtmin减慢、LVEDP(kPa)升高、IP(P-dp/dtmax)缩小,等容收缩期段向左下方移位,心率减慢,上述各种变化持续至20 min尚未恢复正常,而且给药前后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
3 讨论
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常作为评价心肌收缩性能的指标之一〔4〕。-dp/dtmin是等容舒张期室内压最大下降速度,反映心肌舒张对心肌收缩成分(CE)延长的最大速度,也是研究心功能常用指标之一,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表示左心室前负荷,同样是分析心功能的重要参数。当dp/dtmax改变时,IP(dp/dtmax)也出现变化和移位〔5〕。
, 百拇医药
iv 40%五味子提取液,LVSP下降显著,dp/dtmax上升明显减慢,dp/dtmin下降也明显减慢(负值减小),IP(dp/dtmax)显著缩小,并且等容收缩期段向左下方移位。LVEDP升高表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同时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LVSP降低,心缩期每搏输出量减少,心缩末期存留在心室内的血量增多,加之静脉回流量,导致心舒末期血量增多,也使LVEDP升高。上述指标变化持续到药后20 min尚未恢复正常。表明五味子对心肌收缩性能有直接抑制作用,且决非是一过性的。
上述结果可能由于五味子直接阻断心肌细胞膜上β1受体,使心肌细胞膜对Ca2+通透性降低。C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媒介,心肌细胞兴奋时Ca2+内流减少,致使兴奋-收缩耦联作用减弱,心肌收缩力则减弱〔6〕,因而在本实验中出现心肌收缩力减弱的一系列力学指标的变化。此外,Ca2+内流减少,可使慢反应自律细胞特别是窦房结自律细胞自律性降低〔6〕,因而心率减慢。
, 百拇医药
五味子临床常用剂量为每日2~6 g,特别是重用五味子的方剂中,每日用量达100 g之多,应警惕剂量过大而出现中毒现象〔7〕,尤其注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另外,诸多因素引起的心肌收缩过强,心动过速,导致心肌耗能量、耗氧量过多时,适量的五味子可能改善心肌收缩性能,减少耗能量及耗氧量,有利于恢复心肌的正常功能。
Address:Liu Juxiu ,Department of Physiolgy ,Tianjin College of Tradit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g
参 考 文 献
[1] 颜正华,等.临床实用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03
[2] 李广勋,等.中药药理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327
[3] 湖北中医学院主编.药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351
[4] 陈 修,等.药学学报,1980,15(2):71
[5] 周衍椒,等.生理学方法与技术.第二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4
[6] 施雪筠,等.生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7、85
[7] 赵桂兰.中医药学报,1996,(4):20
(1998-08-25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天津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300193)
关键词:五味子;心肌力学;心率
中草药/990221 摘 要 iv 40%五味子1 mL/kg对家兔心肌力学有明显影响,使左心室内压峰值(LVSP)降低,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减慢、左心室内压下降速率(dp/dtmin)减慢、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升高、压力-压力变化速率环IP(P-dp/dtmax)缩小,等容收缩期段向左下方移位,心率减慢,说明五味子提取液具有抑制心肌收缩性能,减慢心率的作用。
五味子采用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的成熟果实。北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敛肺止咳定喘、滋肾涩精止泻、益气生津敛汗之功,用于气阴两伤所致的心悸怔忡等证〔1〕,现代研究报道,100%煎剂对正常及麻醉兔有降压作用〔2〕,我们探讨了五味子提取液对心肌收缩性能及心率的影响。
, 百拇医药
1 材料
1.1 五味子煎剂:天津中医学院门诊部提供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由天津中医学院中药系白宝诚副教授鉴定。以水提取乙醇沉淀法〔3〕制备五味子溶液,其中酒精的浓度为60%,挥发乙醇后的五味子溶液,用PHS-29C型酸度汁(天津第四光学仪器厂)测定其pH值为2.9。为去除五味子液中各种有机酸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用NaOH溶液中和有机酸,直至配制成浓度为40%(100 mL溶液中含五味子生药40 g)、pH为7.4的五味子溶液,灭菌后置4 ℃冰箱内保存备用。
1.2 仪器:ABC5100P型微型计算机(长城计算机深圳公司生产),MPA-V型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软件包(第四军医大学研制),压力传感器,生物电信号传感器等。
2 方法与结果
健康大耳白家兔8只,体重(2.2±0.2)kg,雌雄不拘。30 mg/kg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行气管插管,分离左颈总动脉,将内径1.5 mm尖端开口聚氯乙烯塑料心导管自左颈总动脉逆行插入左心室腔内,心导管连通压力传感器,后者将信号输入MPA-V型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的LVP(心室内压)压力放大器系统,同时将标准肢体导联Ⅱ的心电信号输入MPA-V型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的多功能放大器系统,再经ABC5100P微机系统处理,即可测量左心室内压峰值(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下降速率最低值(dp/dtmin)、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压力-压力变化速率环IP(P-dp/dtmax),同步描记标准肢体导联Ⅱ心电图,测量R-R间距,显示器自动显示出心率(HR)的数值,以上数据均作为正常对照值。然后自耳iv 40%五味子液1 mL/kg,推药速度要缓慢,否则心跳可以骤停,于给药后0、5、10、20 min分别采样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见表1。五味子对左心室内压变化的影响见图1,对IP(P-dp/dtmax)的影响见图2。
, 百拇医药
表1 五味子对心肌力学和心率的影响(±s) 观察指标
给药前
给药后(min)
0
5
10
20
LVSP(kPa)
17.23±1.67
13.06±3.35***
15.20±1.61***
, 百拇医药
15.68±1.46*
15.62±1.68**
dp/dtmax
1165.83±291.03
663.63±332.45**
857.25±323.58*
9160.60±350.78*
820.48±346.11*
dp/dtmin
, 百拇医药
-610.08±184.78
-324.40±120.65***
-456.68±182.60*
-468.92±195.07*
-416.20±179.10*
LVEDP(kPa)
-0.18±2.59
4.55±4.18*
4.21±4.18*
, 百拇医药
3.91±3.87*
4.93±3.20*
IP(P-dp/dtmax)
9.44±2.40
5.09±3.11**
5.64±2.85**
5.63±3.30*
5.38±3.76*
HR(min)
288.69±33.38
, 百拇医药
280.77±32.37*
275.43±28.23**
276.00±30.16*
270.08±38.77**
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P<0.05 **P<0.01 ***P<0.001
A-正常对照 B-给五味子液即刻
图1 五味子对左心室内压变化的影响A-正常对照 B-给五味子液即刻图2 对IP(dp/dtmax)的影响
, 百拇医药
从表1及图中所见,iv 40%五味子后可使麻醉兔立即出现心肌力学的改变,LVSP(kPa)降低、dp/dtmax减慢、dp/dtmin减慢、LVEDP(kPa)升高、IP(P-dp/dtmax)缩小,等容收缩期段向左下方移位,心率减慢,上述各种变化持续至20 min尚未恢复正常,而且给药前后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
3 讨论
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常作为评价心肌收缩性能的指标之一〔4〕。-dp/dtmin是等容舒张期室内压最大下降速度,反映心肌舒张对心肌收缩成分(CE)延长的最大速度,也是研究心功能常用指标之一,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表示左心室前负荷,同样是分析心功能的重要参数。当dp/dtmax改变时,IP(dp/dtmax)也出现变化和移位〔5〕。
, 百拇医药
iv 40%五味子提取液,LVSP下降显著,dp/dtmax上升明显减慢,dp/dtmin下降也明显减慢(负值减小),IP(dp/dtmax)显著缩小,并且等容收缩期段向左下方移位。LVEDP升高表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同时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LVSP降低,心缩期每搏输出量减少,心缩末期存留在心室内的血量增多,加之静脉回流量,导致心舒末期血量增多,也使LVEDP升高。上述指标变化持续到药后20 min尚未恢复正常。表明五味子对心肌收缩性能有直接抑制作用,且决非是一过性的。
上述结果可能由于五味子直接阻断心肌细胞膜上β1受体,使心肌细胞膜对Ca2+通透性降低。C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媒介,心肌细胞兴奋时Ca2+内流减少,致使兴奋-收缩耦联作用减弱,心肌收缩力则减弱〔6〕,因而在本实验中出现心肌收缩力减弱的一系列力学指标的变化。此外,Ca2+内流减少,可使慢反应自律细胞特别是窦房结自律细胞自律性降低〔6〕,因而心率减慢。
, 百拇医药
五味子临床常用剂量为每日2~6 g,特别是重用五味子的方剂中,每日用量达100 g之多,应警惕剂量过大而出现中毒现象〔7〕,尤其注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另外,诸多因素引起的心肌收缩过强,心动过速,导致心肌耗能量、耗氧量过多时,适量的五味子可能改善心肌收缩性能,减少耗能量及耗氧量,有利于恢复心肌的正常功能。
Address:Liu Juxiu ,Department of Physiolgy ,Tianjin College of Tradit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g
参 考 文 献
[1] 颜正华,等.临床实用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03
[2] 李广勋,等.中药药理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327
[3] 湖北中医学院主编.药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351
[4] 陈 修,等.药学学报,1980,15(2):71
[5] 周衍椒,等.生理学方法与技术.第二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4
[6] 施雪筠,等.生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7、85
[7] 赵桂兰.中医药学报,1996,(4):20
(1998-08-25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