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癌症预防的我见
作者:徐光炜
单位: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100036)
关键词: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990201 一年前(1998年4月)美国华盛顿邮报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一条消息,自1991年以来美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人们不懈的努力,癌症是可以被控制的,从而更激发了人们防治癌症的信心及努力。
回顾我国的情况,似乎形势并不令人乐观。从全国肿瘤防办公布的资料,我国城市癌症的死亡率1973年为87.48/10万,至1992年癌症的年死亡率上升至年128.08/10万,20年中死亡率增加了40.60/10万,实在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进一步分析,则可发现在九大常见癌症中,20年来,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依次为肺癌、肝癌、白血病及胃癌,其中尤以肺癌为甚,上升幅度达111.85%,每年几乎以5%的速度递增,在京、津、沪等大城市中更为突出,肺癌已遥遥领先地居于各种肿瘤的首位,北京市男、女性肺癌的死亡率分别从1981年的29.7/10万及19.2/10万,上升至1991年的41.1/10万及28.3/10万。肝癌居其次,年死亡率也增加了41.17%。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下降趋势已近40年的胃癌,我国却与此不同,20年来死亡率增加了9.95%,至今仍占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但如将城市与农村分别加以统计,则可发现城市中胃癌的死亡率已从20.13/10万下降至15.34/10万,而农村中的胃癌死亡率却从原19.37/10万上升至24.36/10万。由于农村人口远较城市人口为多,因此,胃癌在全国范围内仍呈上升趋势。
令人告慰的是其他五个常见肿瘤的死亡率20年来均有下降,下降幅度达20%以上的肿瘤依次为宫颈癌、鼻咽癌及食管癌,其中宫颈癌死亡率下降达69%,充分体现了我国重视妇女卫生,坚持开展宫颈癌普查的成果。
虽然我国不同癌症的死亡率各有升降,总体上仍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如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表1),虽然其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水平不论男女几乎均较我国高一倍以上,但消除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因素,按世界调整率(按1976年WHO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比较,则与这些国家差异不大,而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表1)。说明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已逐步进入世界癌症高发国家行列。
表1 我国与世界部分国家恶性肿瘤年死亡率(1/10万) 国家
年代
死亡率
世调率
小计
男
女
男
女
中国
1990~1992
134.9
80.0
164.0
87.2
124.5
日本
1993
234.2
148.3
148.6
74.1
106.1
美国
1991
221.5
187.5
165.4
111.2
133.5
俄罗斯
1992
238.6
166.3
221.2
100.6
144.8
法国
1992
307.6
187.0
196.7
86.4
134.8
德国
1992
273.4
254.6
178.6
108.3
135.4
墨西哥
1992
46.5
52.5
80.3
77.5
78.2
毛里求斯
1992
48.2
54.9
83.6
60.0
69.1
摘录自中国肿瘤,1997,(6)4
如何控制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缓慢上升的趋势,进而使死亡率逐渐下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从上述癌情的分析,我国的九大常见肿瘤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发病较高且死亡率仍在继续上升的肿瘤,如肺癌、肝癌、胃癌。第二类是发病率较高,但目前死亡率稍有下降的肿瘤,如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第三类是发病率虽高,但死亡率已出现明显下降的肿瘤,如宫颈癌、食管癌及鼻咽癌。另外,我们也可进一步分析此九大常见肿瘤的实际死亡率及在人群中的死因构成比率(表2),则可发现胃癌、肝癌、肺癌三大肿瘤依次据各种肿瘤之首,不但在恶性肿瘤的死因构成中占58.85%,且目前其发病率仍呈继续上升的趋势,无疑在我国肿瘤的防治工作中应以此三大肿瘤列为重点。其次,结直肠癌及女性乳腺癌目前死亡率虽呈轻度下降的趋势,但该两种肿瘤的发病率在城市及农村有较大差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构成中脂肪比重的增加将有潜在的发病率增高趋势。今以北京市为例,1982年乳腺癌及结肠癌的发病率分别为18.4/10万及13.9/10万,但十年后的1991年已分别上升为24.3/10万及20.1/10万,目前该两种肿瘤的发病率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因此,在城市人口中对这两种肿瘤的防治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其他如食管癌虽然目前死亡率较高(17.19/10万,占第四位),但其发病率已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以及宫颈癌及鼻咽癌死亡率原来就较低,且已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只要维持目前的防治水平,即可保持继续下降的趋势,故可不再作为重点防治的对象。
表2 1991~1992年22省市抽样地区居民九大恶性肿瘤死亡率(1/10万) 肿瘤
粗死亡率
中调率
世调率
死因构成(%)
胃癌
25.53
22.51
30.37
23.93
肝癌
19.99
17.75
20.90
18.74
肺癌
17.27
15.23
20.47
16.18
食管癌
17.19
15.15
20.57
16.11
结直肠癌
5.04
4.40
5.90
4.72
白血病
3.78
3.51
3.73
3.38
宫颈癌
3.69*
3.16*
4.17*
4.62*
女性乳癌
3.38*
2.93*
3.75*
4.24*
鼻咽癌
1.34
1.19
1.52
1.25
*仅限于女性人口摘录自中华肿瘤杂志,1997,(19)5
根据目前的共识,癌症主要是一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疾病,因此不但是一可以预防而且是防胜于治的疾病。加强癌症的预防以控制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无疑是适合我国国情,事半而功倍的上策。
1 戒烟及治理大气污染 这无疑是防病工作中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肺癌发病的急剧上升,其因即在于此,而且占我国死因首位的呼吸道疾患及心血管疾患的发病,也均与此有关。据WHO估计,1990年世界范围内由于吸烟引起死亡的估计数为300万。如不采取措施,至2025年则此死亡数将增至1 000万。治理大气污染固然是各级政府应予以重视的份内工作,但吸烟则是个人行为。吸烟与肺癌的死亡率明显相关,据各国大样本的统计资料,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较不吸烟者高7~14倍。我国虽已开展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及宣传吸烟的危害等活动,但还未获得肺癌死亡率下降的实效。由于目前尚无肺癌二级预防的肯定效果,因此肺癌的预防仍宜以禁烟为主。为此建议在医务人员及教师中重点开展禁烟活动,并以学校及医院为基地,身教与言教并重,加强对青少年及病员的教育,使我们的第二代养成不吸烟的文明行为,病人出院后也摒除吸烟恶习,以控制肺癌发病的继续上升。
2 提倡合理的饮食结构 据WHO的统计,30%~40%的男性癌症,60%的女性癌症与饮食因素有关。在常见肿瘤中,胃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与饮食的关系尤为密切。日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饮食结构西方化而引起癌症发病谱的改变,及乳腺癌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我国经济正在起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随之而变。目前在大城市中已发生类似日本的癌病谱改变,乳腺癌及结肠癌的发病已明显上升,我们应从日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以粮食、蔬菜为主,颇符合WHO提倡的多食黄绿蔬菜、水果、富纤维素及复合性碳水化合物的要求。但应注意减少高盐食物(盐摄入量以每日6克为宜),尤其在北方地区及贫困山区更应减少盐份的摄入,改变口重的习惯。因食盐虽不是致癌物,但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有促癌作用。也应推广食物的冷冻保鲜,少食腌制及烟薰食物。另外更应避免霉变及霉菌发酵的食物(如鱼露、酸煎饼等)。因黄曲霉菌毒素与肝癌发病有关,其他杂色曲霉菌毒素等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在城市中应注意避免高脂饮食,乳腺癌及结肠癌发病的增加均与此有关,脂肪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总热量的30%以下。近年来城市中引入的西方快餐,诸如“肯得基”、汉堡包等均属于高脂食物,不宜多食,尤其应注意改变儿童喜食西方快餐的习性,这些均只宜偶尔而食之。这样就有可能使我国乳腺癌及结肠癌的发病仍保持在较低水平,而使胃癌发病逐步下降。
3 大力推广肝炎疫苗的预防注射 乙型肝炎与肝癌的关系已较明确,我国政府正在有计划地大力推广疫苗预防注射,只要按既定方案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随着我国肝炎发病的控制,肝癌的发病也将会下降。
4 有选择地开展癌症二级预防 宫颈癌及乳腺癌的普查已被WHO指定为应予以推广的项目,其降低死亡率的效果已被肯定。我国自1958年以来坚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宫颈癌普查,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显效,应予以坚持,但工作重点应放在农村。乳腺癌普查在我国京、津、沪等地也已取得很好的经验,方法也较成熟,应在全国大城市内有组织地加以推广,可以各地肿瘤医院为中心,联合妇保系统共同组成乳腺癌普查协作机构,在有组织的健康人群中,统一领导此一普查工作,以取得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规模性效益。
肝癌及胃癌的二级预防,除在高发区可试点开展人群普查外,宜在各医院的门诊中建立防癌门诊,对高危个体开展相应的防癌检测早诊工作,这样才能取得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5 各肿瘤医院建立防癌科及开展群众性宣教 各肿瘤医院应改变观念,除完成常规的诊疗工作外,还应采取组织措施,培训专业队伍,建立防癌科,将癌症预防工作纳入医院的常规工作,开展院内、外与社区医疗卫生相结合的癌症预防工作。同时还应有计划地开展群众性的防癌宣教工作,使癌症预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以控制癌症的危害。
(收稿:199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