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疾病控制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35826
50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疾病控制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魏绪林 林维萍 赵 丽 魏庆昌

    单位:魏绪林 赵 丽 魏庆昌 依安县卫生防疫站, 黑龙江 依安 161500;林维萍 依安县卫生学校, 黑龙江 依安 161500

    关键词:HFRS;爆发;流行病学

    疾病控制杂志990224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457.12; R446.11

    【文章编号】 1008-6013(1999)02-0123-02

    An epidemic study on 507 hemorrhagic fever cases with renal syndrome

    WEI Xu-lin, LIN Wei-ping, ZHAO Li, WEI Qing-chang
, 百拇医药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HFRS)流行于欧亚大陆,迄今我国已有26个省、市流行,黑龙江省依安县1986年发生507例,病死23例。为探讨本病流行规律、流行因素和传播途径,现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507例HFRS系县医院传染病房及县医疗队就地抢救的住院病人,临床表现典型,对其中119例进行血清荧光抗体检测,除4例因在病程7日内采血过早外均阳性,阳性率为96.64%。

    气象资料抄录于县气象站资料档案。

    地理地貌抄录于县水利局勘测资料档案。

    鼠密度是我站自1986年2月每月对疫区采取夜夹法测得,诱饵为花生米。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发病率与病死率 1986年依安县发生HFRS 507例,病死23例,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8.51/10万和4.54%。全县共发生急性传染病673例,病死26例,HFRS发病数与病死数分别占75.33%和88.46%,可见1986年HFRS在依安县形成爆发流行。

    依安县是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缘的农业县,经度125°0′0″~125°22′30″,纬度47°17′~48°04′,总面积3 760 km2,草原55万亩,水面3.1332万亩,季风大陆气候。发病较集中的双阳镇、先锋乡两区的地形地貌为漫川漫岗,时令沟渠较多,地面高程230~240 m。

    2.2 地区及疫点分布 依安县共辖18个乡镇4个农牧场,237个村,993个自然屯。1986年发生HFRS的有17个乡镇105个村211个自然屯,2个街道3个居民组482户。一个自然屯内发生1例的有125屯,占59.24%,发生2例以上的自然屯数为86,占40.76%,最多发生31例,其中1~5天内在一个自然屯中发生2~9例的有77个屯,每户发生2例以上的18户计37人,11月24日~28日有一户发病3例。每户发生2例以上共计23户,发生3例的1户,发生4例的3户计53人。
, 百拇医药
    2.3 性别、年龄与时间分布 507例HFRS患者中,男性296例,发病率123.16/10万,女性211例,发病率为92.99/10万,男女病例数之比为1.4∶1,男女发病率比为1.32∶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发病最小年龄18个月,最大年龄72岁,0~14岁组29例,15~49岁组433例,50岁以上的45例。1~9月份发病19例,10月份13例,11月份361例,12月份214例,11月份为发病高峰,呈单峰型,而且女性发病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2.4 职业分布 农民243例(男234例,女9例),家务患者165例(男5例,女160例),计408例占总数的80.47%,因为女性家务患者农忙季节既操持家务,又参加农业生产,也应属农民范畴。

    2.5 月发病率与鼠密度和带毒鼠构成比的关系 自1986年2月县卫生防疫站每月对疫区进行鼠密度监测,并于3、10、12月分别对53、100、83和30只非疫区鼠肺检测带毒情况,只有3月份送检的53只中20只黑线姬鼠带毒。月发病率与鼠密度和带毒黑线姬鼠构成比的关系见表1,显示月发病率与带毒黑线姬鼠的构成比基本一致。
, 百拇医药
    表1 出血热发病率、时间分布与鼠密度关系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百拇医药
    鼠密度(%)

    -

    14.21

    24.28

    10.69

    24.17

    13.01

    11.28

    3.66

    11.69

    18.98

    13.61

    15.20
, 百拇医药
    褐家鼠(只)

    22

    30

    16

    58

    8

    28

    11

    24

    26

    7

    7

    小家鼠(只)

    46
, 百拇医药
    102

    27

    67

    48

    18

    18

    29

    57

    21

    28

    黑线仓鼠(只)

    6

    7

    1
, 百拇医药
    1

    3

    4

    0

    2

    6

    0

    3

    黑线姬鼠(只)

    53

    79

    19

    19

    6
, 百拇医药
    0

    1

    8

    74

    92

    86

    黑线姬鼠构成比(%)

    41.73

    36.24

    30.16

    13.10

    9.23

    0
, http://www.100md.com
    3.33

    12.70

    45.40

    76.67

    69.35

    发病率(1/10万)

    3.21

    0.21

    0

    0.21

    0.43

    0

    0
, 百拇医药
    0

    0

    2.78

    55.86

    45.80

    2.6 脱粒场地、居住地点与发病 对107例HFRS患者的居住位置和秋收脱粒地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2。由此可见本次流行并非屯边缘户多发,这与脱粒场地多在院中,有利野鼠进户内有关。表2 107例患者居住地点和脱粒场地情况

    住在屯边

    住屯中间

    场园在屯外

    场园在院中

, 百拇医药     n

    44

    63

    46

    61

    %

    41.12

    58.88

    42.99

    51.01

    2.7 气象、收成与发病 为探讨1986年HFRS爆发因素,我们将1986年流行季节的气象与历年同期作了对比(表3)。说明秋暖雨少,给野鼠繁殖提供了适宜环境,10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明显低于往年,迫使黑线姬鼠等田鼠很快集聚宅区,见表1。将1982~1986年大豆播种面积和收成情况做统计对比,1986年亩产达183公斤,且播种面积为499 309亩,而以前亩产最高的1984年才131.5公斤,播种面积只有131 124亩。流行年的大豆丰收为野鼠的繁殖提供了基础。表3 1986年9~12月份与历年同期气候对比统计 雨量(mm)
, 百拇医药
    平均温度℃

    年均

    温度℃

    9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1986

    42.6
, http://www.100md.com
    14.3

    9

    1.1

    -2

    -9.7

    -16.7

    2.2

    历年平均

    57.2

    12.9

    7.1

    3.5

    -0.4
, 百拇医药
    -9.3

    -19.5

    -

    2.8 传播途径 对345例HFRS患者在发病前2个月内与鼠及其粪尿、血液的接触史和外伤史的调查结果见表4。76.23%的患者无接触史,且其中绝大多数无外伤史。表4 患者发病前2月内与鼠及排泄物接触情况

    合计

    与鼠及其粪尿血液无接触史

    与鼠有接触史

    粮食及饮食污染情况

    有外伤

    无外伤
, 百拇医药
    合计

    咬伤

    直接接触

    间接

    接触

    合计

    吃被鼠吃过

    的剩饭菜

    饭中有

    鼠粪

    粮中有

    鼠粪

    有外伤

, http://www.100md.com     无外伤

    n

    %

    345

    100.0

    24

    6.29

    239

    69.28

    263

    79.23

    1

    0.29

, 百拇医药     5

    1.45

    40

    11.59

    16

    4.64

    62

    17.97

    2

    0.58

    4

    1.16

    14

, 百拇医药     4.06

    3 讨论

    1986年依安县HFRS流行仍以青壮年多发,男性高于女性。但女性发病有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本年度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2∶1,与我省男女之比1.5~2∶1不同,可能因为我县疫区均分布在农村,这些青壮年妇女不但参加9、10月份秋收农忙,而且抱柴做饭,与男性有同等甚至超过的机会,这是本次流行农民和家务患者比例高的原因,也是病例出现聚集的原因之一。

    1986年秋暖雨少,大豆面积广又获丰收,是鼠类适口食物,有利鼠类繁殖,鼠密度升高。初冬气温较往年下降迅速且较往年寒冷,形成冷雪大寒气候;生产单位的变更,收割迅速,庄稼垛及脱粒场地又多在院中,致使野鼠大量拥入庄稼垛和住宅内,人们在脱粒打场、抱柴做饭时,暴露于鼠排泄物气溶胶和鼠及虫媒的机率大,是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黑线姬鼠是依安县HFRS主要传染源,本病与黑线姬鼠占捕获鼠百分构成比成正相关。今后应采取适当措施灭鼠。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从10月份大幅度上升,11月份达高峰,12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呈单峰型,与文献报道一致;本次爆发流行,出现病例集聚和多爆发点,仅双阳、先锋、解放三乡(镇)的病例就占总病例数的72.58%,每户发生2~4例的有23户,与文献报道不一致。

    (致谢:本文蒙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滨有教授审校,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魏绪林,男,53岁,学士

    收稿日期 1998-09-1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