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40055
穿刺针勺状口方向与脊柱纵轴平行旁入法硬膜外穿刺386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何向东

    单位:广西柳州地区人民医院(柳州 545002)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2110 应用旁入法(包括旁正中法)行硬膜外穿刺过程中保持勺状针口方向与脊柱纵轴平行,共386例,在减少患者腰背疼痛发生率及对硬膜外穿刺困难等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6例,男206例,女180例,年龄8~83岁,60岁以上38例。其中脊柱畸形3例,椎间韧带钙化18例,脊柱外伤等原因致脊柱屈曲受限8例。穿剌间隙T4~5~T11~1290例,T12~L1~L4~5296例。
, 百拇医药
    1.2 穿刺方法和经过 病人入室后先开通静脉通路,均由有经验医生行旁正中法或旁入法硬膜外穿刺。局麻时先探明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用16G穿刺针,进针过程中保持勺状口方向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尖指向黄韧带的正中线位置,直抵黄韧带时感觉阻力明显增加,换接毛玻管再缓慢推进,当感觉阻力消减或水柱吸入时停止进针,用5ml注射器试无阻力和作气泡外溢试验,证实针尖已在硬膜外腔,回吸无血或脑脊液后,将针口方向调向头侧或尾侧插管。头侧插管362例,尾侧插管24例。留管2~3.5cm。局麻药为1%~2%利多卡因或1%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试验量3~

    5ml,首剂总量8~15ml。术后48h回访腰背疼痛情况。

    2 结果

    本组1次穿刺成功370例,2次穿刺成功11例,其中韧带钙化6例,脊柱畸形、屈曲受限各1例,其它4例;换间隙穿刺5例,其中脊柱屈曲受限1例,韧带钙化2例,其它2例。穿刺成功率100%,无穿破硬脊膜病例。阻滞平面满意372例,其中22例注试验量后测平面,一侧出现明显平面而一侧平面低或没有明显平面,首剂总量后切皮前两侧平面基本一致;阻滞平面欠佳10例,偏侧阻滞2例,失败2例。术后48h腰背轻度疼痛3例,中度疼痛1例,持续2~4天。疼痛发生率约1%。未发现脊神经根损伤并发症。
, 百拇医药
    3 体会

    椎间连接组织纤维主要是纵向行走的。正中直入法硬膜外穿刺时穿刺针勺状口方向与脊柱纵轴垂直,组织断裂损伤大,穿刺后腰背痛约有2%~5%的发生率[1],主要与穿刺时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有关,特别是黄韧带的损伤。旁入路法并保持穿刺针勺状口方向与脊柱纵轴平行。可减少组织纤维被切断和开裂程度,利于针孔闭合,从而减轻麻醉后腰背痛的程度和发生率[2]。本组术后2天内92%病人使用镇痛剂,故我们观察术后48h后腰背痛的情况,发生率较低,持续时间短。旁入法避开了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的致密组织的阻力及上、下棘突间的狭窄空间限制而直抵棘突间孔和黄韧带,阻力有先增加后突破消失的明显过程,针杆活动范围大,穿刺成功率高,对脊柱畸形、肥胖或脊柱屈曲受限者穿刺易获成功。本组中这类病人穿刺均获成功。胸、腰段椎孔呈圆形,旁入法穿刺时针蒂面与硬外腔成一定的切角,故而不易穿破硬脊膜,而导管则易进入硬外侧腔甚至椎间孔。导管在侧腔可导致对侧阻滞缓慢,约15min后阻滞趋于平衡,不影响效果[3]。导管进入椎间孔则麻醉失败,本组病例留管2~3.5cm,进入椎间孔机率很小。硬膜外穿刺术技术要求高,旁入法针尖未入黄韧带前,针杆稳固性差,为避免反复穿刺,局麻时要探明进针角度和方向,故要求有一定经验医生操作。我们体会到:本组有穿刺过程组织损伤少、穿刺易成功、并发症少的优点,故值得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01

    [2] 曲成业,于明,李平.硬膜外穿刺Tuohy针勺状口方向所致组织损伤及腰痛的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1997;(1):23

    [3] 王立贤,赵增毅,杜九生.采用造影技术对硬膜外阻滞效果的临床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1):691

    (1998-10-06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