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51730
略谈优化德育课堂环境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梁彩花

    单位:梁彩花(广西中医学院社科部 南宁 530001)

    关键词:课堂环境;优化;德育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207 中图分类号 G424.21

    德育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思想性和指导性的学科,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此,上好这门课至关重要。然而有部分德育老师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德育课好上,但要真正上好却很难!笔者认为,要上好这门课,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在一个严谨、轻松,富有感染力的课堂中学习,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教书育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百拇医药
    1 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

    为了优化教学课堂环境,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学要求,主动学习新知识,更新、充实教学内容,认真备好课。同时,要在开课前与学生交流,获取教学对象的必要信息,了解学生关心什么问题,社会上焦点、热点问题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掌握其思想动态,以便有的放矢,并进一步调整完善教学计划。另外,应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如发现学生讲小话,听课情绪不高。此时千万不要当面提出批评,而应采取得体的话语如一句恰当的幽默话,这样往往使双方摆脱窘困的境地。有位诗人说过:“幽默是教育最主要、第一位的助手。幽默往往要比单纯的训斥或嘲弄使人开窍得多。”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优越感的表现。因此,幽默风趣的批评,和善而内含锋芒,比较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作为老师,应及时调整自己讲课的内容或方式、善于捕捉学生的兴奋点,一堂课的内容要安排得恰到好处,“见好就收”,使学生情绪一直能得到调节,而不会产生疲劳和抑制,始终处在保持兴奋状态,真正做到每堂课,学有所得。如若不然,教师过分强调自我,以己之不变应学生之万变,教学内容及方法上将难免与学生之所需“风牛马不相及”,则又何谈教学效果?!
, http://www.100md.com
    2 教师语言力求简洁精当,板书良好

    2.1 语言,是传递知识的媒介,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哪怕内才再高,满腹经纶,如若不善于表达出来,也是枉然。口才之于教师的重要,就如同刀枪之于士兵,犁耙之于农夫一样。良好的语言表达,一定能给一堂课增色不少,它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课时的语调语音语速,无时无刻不在引导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一个善于利用教学语言的教师,在讲述大道理时,不是以“大”论大,而是将大道理见著于细微的事情上,语气平和,娓娓动听;讲到理想信念时,抑扬顿挫,使人如沐春风却又感觉高山仰止;批评时弊时,入木三分,声色俱厉,令人激愤,产生“大路不平众人踩”的正义之气。教师的感情、价值观,是非观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德育课的精髓要义之所在,自然而然地形成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维护正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风尚,真正做到“红心,爱心,进取心,心心相印;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只会感觉“逝者如斯夫!”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教学语言。
, 百拇医药
    2.2 好的板书,也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纲目严谨,条理清晰,内容简练,重点突出的板书,无疑是贯穿教学内容的一条红线,它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记忆,有助于他们掌握重点、难点。可以说,精良的板书、生动准确的语言相结合,可起到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的作用,它们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是极其明显的。

    3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心理因素。它就如“兴奋剂”一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提高。孔子说:“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知识,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已经迷上它的人。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唤起学习的欲望,满腔热情地去钻研,去拼搏。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课堂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直至教学语言等等,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意境新颖,妙趣横生,高潮迭起,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哪里去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呢?由于德育课自身的特点,其内容和形式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已有所了解,因此,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照本宣科,势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拿学生的话说是“炒旧饭”,没有新鲜感。因此,德育课的教学不应在教学生如何理解课本内容上下功夫,而应在引导学生某些观点的信服上下功夫;教学的着眼点不是把德育知识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要把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他们用掌握的知识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学生对社会热点,焦点的关注,便是他们兴趣之所在。教师应该加强诱导,多举实例,多讲观点,给学生以独闻之听,独见之明的感受,紧终达到教书育人。例如在讲述“人生价值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个问题时,能联系社会上评价标准是金钱和地位的问题,举出例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允许学生持不同观点,鼓动学生发言或辩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中的典型发言,发表定论,纠正偏见,循循善诱,使学生无不心悦诚服。这样既达到了教学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有主动参与感,兴趣自然高涨起来,学习的积极性随之提高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但毋庸置疑,如果每一位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潜心研究教育方法,匠心独运,不断优化教学环境,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社会培养一批批有用的人才。

    收稿日期:1999-01-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