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胆管狭窄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严律南 曾 勇
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成都 610041)
关键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990221 医源性胆管狭窄是指因手术损伤或与手术有关因素(如手术致胆管血供障碍、胆汁渗漏、炎症等)造成的术后胆管狭窄。近年由于B超的广泛应用及胆囊切除术,特别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普遍开展,医源性胆管狭窄的病例有明显增加趋势〔1,2〕,已引起国内外科界的日渐重视。我院自1970年以来共收治医源性胆管狭窄44例,拟结合我们的体会讨论如下。
1 发生率及致病因素
美国报告发生率为0.3%~0.5%,欧洲为0.1%~0.2%,国内无确切报告。统计我院1970年以来共行胆囊切除3 364例,发生胆管损伤11例,发生率为0.33%。
, http://www.100md.com
导致术中胆管损伤的因素可归为:解剖因素、病理因素及技术因素。尽管肝外胆管有各种各样的解剖变异,胆囊及其周围可因急慢性炎症造成手术困难,但手术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乃是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及狭窄的主要因素。本组44例中有33例(75.0%)系从基层医院转入,在本院发生11例中8例系由中低年资医生手术所造成,1例系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开展初期所造成。
2 预防措施
2.1 医源性胆管狭窄多发生于胆囊摘除术
本组86.4%(38/44)发生于单纯胆囊摘除术。良好的显露、松驰的腹肌、扎实的解剖知识、严格的手术规范及熟练的手术基本功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因素。笔者行胆囊摘除术逾400例,无1例胆管损伤发生。体会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切断胆囊管之前一定要确认它与肝总管及胆总管的连接关系,否则可先将胆囊管结扎,不切断,从胆囊底部开始逆行切除;②Calot三角粘连严重者,宜紧贴胆囊颈部解剖,要警惕存在胆囊胆管瘘,必要时切开胆囊壁检查,若证实存在瘘口,宜保留部分胆囊壁以供修补〔3〕;③胆囊颈有结石嵌顿时,宜先切开胆囊颈取出结石,吸尽胆囊内胆汁,有助于胆囊管的分离;④萎缩性胆囊宜采用逆行切除,利用剪刀将胆囊从肝床上锐性剥离,胆囊颈剥离困难时,可切开胆囊壁,剥除胆囊颈部残余粘膜;⑤切忌盲目钳夹止血,宜用手指插入小网膜孔,有效地控制出血后仔细分离结扎。本组1例因术后出血,再手术时缝扎不当致胆管狭窄,应引以为戒。
, 百拇医药
2.2 胆道手术亦是致医源性胆管狭窄的原因之一
本组中有3例狭窄分别由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行胆总管引流胰腺坏死组织清除(1例)、胆总管探查后未置T管(1例)及肝管引流术后拔T管困难,粗暴拔管致胆管壁部分缺损(1例)所致。提示胆道术后充分有效的引流,T管置放时适当的管径及胆管壁缝合线的粗细,缝针大小,避免误缝T管等,均是术者应引起注意的步骤。
2.3 胃后壁溃疡
后壁穿透性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时,要特别小心胆总管的损伤,本组2例。
2.4 肝脏手术
肝外伤清创缝合或肝叶切除时应注意保护健侧肝管,本组1例肝裂伤清创缝合后发生右肝管狭窄。
3 治疗原则
, http://www.100md.com
对医源性胆管狭窄的治疗较为复杂,手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本组行修复后发生再狭窄23例,其中行2次手术者12例,3次手术者9例,4次手术者2例。我们体会,要达到满意的修复,须注意以下几点。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①术中发现的损伤,应及时妥善处理;②术后近期出现黄疸或腹膜炎应立即再手术,若局部炎症不重,应根据情况行修复术,若局部炎症重,估计修复难以成功,可先行近端胆管引流3~6周,待炎症消退后再手术;③对晚期狭窄,特别是修复后的再狭窄,宜行必要的诊断检查,如B超、CT、ERCP等,明确病变程度及范围后,择期行确定性手术。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对医源性胆管狭窄采用的狭窄疤痕切除、胆管对端吻合术,由于其再狭窄率高,近年已放弃不用。采用狭窄段纵行切开后,用带血管蒂空肠瓣、胃壁瓣、园韧带等行修复,文献偶有报道,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我们多采用狭窄近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吻合时注意粘膜对粘膜吻合,吻合口尽可能大,必要时行左或右肝管切开,以扩大吻合口。本组29例行此术式,随访7个月至6年,4例偶有腹痛,2例有反复胆管炎发作,其余效果良好。
, 百拇医药
3.3 支撑管保留时间
我们体会,若为胆管对端吻合,吻合满意,吻合口大,血运良好,可于6~8周后拔管;若为空肠瓣、胃壁瓣等修复,宜保留半年;胆肠吻合术后若近端胆管细小,吻合口小,炎症重,宜支撑半年以上,反之则3个月后造影,无纤维性缩窄即可拔管。
参 考 文 献
1 Moossa AR, Mayer AD, Stabile B. Iatrogenic injury to the bile duct, who, how, where? Arch Surg, 1990; 125(8)∶1028
2 Russell JC, Walsh SJ, Mattie AS, et al. Bile duct injuries, 1989-1993. A statewide exprience. Arch Surg, 1996; 131(4)∶382
3 彭其芳,严律南,冉瑞图. 胆囊胆管瘘的诊断与处理. 四川医学, 1986; 7(3)∶173
(1998-12-01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成都 610041)
关键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990221 医源性胆管狭窄是指因手术损伤或与手术有关因素(如手术致胆管血供障碍、胆汁渗漏、炎症等)造成的术后胆管狭窄。近年由于B超的广泛应用及胆囊切除术,特别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普遍开展,医源性胆管狭窄的病例有明显增加趋势〔1,2〕,已引起国内外科界的日渐重视。我院自1970年以来共收治医源性胆管狭窄44例,拟结合我们的体会讨论如下。
1 发生率及致病因素
美国报告发生率为0.3%~0.5%,欧洲为0.1%~0.2%,国内无确切报告。统计我院1970年以来共行胆囊切除3 364例,发生胆管损伤11例,发生率为0.33%。
, http://www.100md.com
导致术中胆管损伤的因素可归为:解剖因素、病理因素及技术因素。尽管肝外胆管有各种各样的解剖变异,胆囊及其周围可因急慢性炎症造成手术困难,但手术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乃是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及狭窄的主要因素。本组44例中有33例(75.0%)系从基层医院转入,在本院发生11例中8例系由中低年资医生手术所造成,1例系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开展初期所造成。
2 预防措施
2.1 医源性胆管狭窄多发生于胆囊摘除术
本组86.4%(38/44)发生于单纯胆囊摘除术。良好的显露、松驰的腹肌、扎实的解剖知识、严格的手术规范及熟练的手术基本功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因素。笔者行胆囊摘除术逾400例,无1例胆管损伤发生。体会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切断胆囊管之前一定要确认它与肝总管及胆总管的连接关系,否则可先将胆囊管结扎,不切断,从胆囊底部开始逆行切除;②Calot三角粘连严重者,宜紧贴胆囊颈部解剖,要警惕存在胆囊胆管瘘,必要时切开胆囊壁检查,若证实存在瘘口,宜保留部分胆囊壁以供修补〔3〕;③胆囊颈有结石嵌顿时,宜先切开胆囊颈取出结石,吸尽胆囊内胆汁,有助于胆囊管的分离;④萎缩性胆囊宜采用逆行切除,利用剪刀将胆囊从肝床上锐性剥离,胆囊颈剥离困难时,可切开胆囊壁,剥除胆囊颈部残余粘膜;⑤切忌盲目钳夹止血,宜用手指插入小网膜孔,有效地控制出血后仔细分离结扎。本组1例因术后出血,再手术时缝扎不当致胆管狭窄,应引以为戒。
, 百拇医药
2.2 胆道手术亦是致医源性胆管狭窄的原因之一
本组中有3例狭窄分别由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行胆总管引流胰腺坏死组织清除(1例)、胆总管探查后未置T管(1例)及肝管引流术后拔T管困难,粗暴拔管致胆管壁部分缺损(1例)所致。提示胆道术后充分有效的引流,T管置放时适当的管径及胆管壁缝合线的粗细,缝针大小,避免误缝T管等,均是术者应引起注意的步骤。
2.3 胃后壁溃疡
后壁穿透性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时,要特别小心胆总管的损伤,本组2例。
2.4 肝脏手术
肝外伤清创缝合或肝叶切除时应注意保护健侧肝管,本组1例肝裂伤清创缝合后发生右肝管狭窄。
3 治疗原则
, http://www.100md.com
对医源性胆管狭窄的治疗较为复杂,手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本组行修复后发生再狭窄23例,其中行2次手术者12例,3次手术者9例,4次手术者2例。我们体会,要达到满意的修复,须注意以下几点。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①术中发现的损伤,应及时妥善处理;②术后近期出现黄疸或腹膜炎应立即再手术,若局部炎症不重,应根据情况行修复术,若局部炎症重,估计修复难以成功,可先行近端胆管引流3~6周,待炎症消退后再手术;③对晚期狭窄,特别是修复后的再狭窄,宜行必要的诊断检查,如B超、CT、ERCP等,明确病变程度及范围后,择期行确定性手术。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对医源性胆管狭窄采用的狭窄疤痕切除、胆管对端吻合术,由于其再狭窄率高,近年已放弃不用。采用狭窄段纵行切开后,用带血管蒂空肠瓣、胃壁瓣、园韧带等行修复,文献偶有报道,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我们多采用狭窄近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吻合时注意粘膜对粘膜吻合,吻合口尽可能大,必要时行左或右肝管切开,以扩大吻合口。本组29例行此术式,随访7个月至6年,4例偶有腹痛,2例有反复胆管炎发作,其余效果良好。
, 百拇医药
3.3 支撑管保留时间
我们体会,若为胆管对端吻合,吻合满意,吻合口大,血运良好,可于6~8周后拔管;若为空肠瓣、胃壁瓣等修复,宜保留半年;胆肠吻合术后若近端胆管细小,吻合口小,炎症重,宜支撑半年以上,反之则3个月后造影,无纤维性缩窄即可拔管。
参 考 文 献
1 Moossa AR, Mayer AD, Stabile B. Iatrogenic injury to the bile duct, who, how, where? Arch Surg, 1990; 125(8)∶1028
2 Russell JC, Walsh SJ, Mattie AS, et al. Bile duct injuries, 1989-1993. A statewide exprience. Arch Surg, 1996; 131(4)∶382
3 彭其芳,严律南,冉瑞图. 胆囊胆管瘘的诊断与处理. 四川医学, 1986; 7(3)∶173
(1998-12-01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