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新知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08114
内镜下大肠息肉电凝电切术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新知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张春香 黄 星 刘小云 刘 珊 邓长生

    单位: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胃镜室 武汉 430071

    关键词:

    医学新知杂志990324

    大肠息肉为下消化道常见多发病。既往多采取手术疗法,随着肠镜外科的广泛开展,大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已成为首选 治疗方法,不仅使许多患者免于手术治疗,而且随着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的早期摘除,有助于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对局限于息肉顶部的灶性原位癌亦可达到治疗目的。现将我院1989年~1996年102例大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大肠息肉患者102例(男65例,女37例),年龄4~80岁。临床表现为便血53例,腹泻或粘液便78例,腹痛31例,便秘17例。所有病例均活检证实。
, 百拇医药
    1.2 术前准备 肠道准备与常规肠镜检查基本相同,但应严禁使用甘露醇或山梨醇法,以防高频电切时发生可燃性气体爆炸。术前检查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定量,以除外凝血机制障碍或出血性疾病,了解有否贫血。术前常规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以预防出血及感染。

    1.3 手术方法 首先在内镜下做完整的检查,一旦发现息肉,观察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和数目。利用调节镜端的弯角,改变患者体位方向等,使息肉置于视野中最佳位置。然后选择适当圈套器,通过活钳孔道送入肠腔,接近息肉根部时张开圈套襻,套住息肉,如有蒂息肉则套在蒂的息肉侧,如无蒂息肉则套在其底稍上方,令助手轻轻地、缓慢地关闭和收紧圈套襻。使用日本欧林巴斯公司生产PSD-2型高频发生器,根据息肉大小选择适当的电流强度。钢丝勒紧后即可通电,每次通电时间为数秒钟,逐渐割断。用活检钳或网蓝取出已切下的息肉并送病理学检查。

    2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102例患者息肉解剖分布及手术成功率见表1。

    表1 102例息肉解剖分布及手术成功率 部 位

    息肉数

    构成比

    (%)

    手术成功

    息肉数

    成功率

    (%)

    直 肠

    78

    50.0

, http://www.100md.com     78

    100

    乙状结肠

    23

    14.7

    23

    100

    降结肠

    31

    19.9

    31

    100

    脾 曲

, 百拇医药     1

    0.6

    1

    100

    横结肠

    7

    4.5

    7

    100

    肝 曲

    11

    7.1

    11

    100
, 百拇医药
    升结肠

    4

    2.6

    4

    100

    盲 肠

    1

    0.6

    1

    100

    合 计

    156

    100

    156
, http://www.100md.com
    100

    注:部分患者为多发性息肉,故息肉总数超过102例

    102例患者息肉共156枚,有蒂95枚,一次切除92枚;亚蒂38枚,一次切除34枚;无蒂23枚,一次切除20枚。其一次切除成功率分别为96.8%、89.5%、86.9%(见表2)。

    表2 102例患者息肉大小及一次切除率 直径

    (cm)

    息肉数

    构成比

    (%)

    一次

    切除数
, 百拇医药
    一次切除

    率(%)

    0.2~

    54

    34.6

    54

    100

    0.6~

    48

    30.8

    46

    95.8

    1.1~
, 百拇医药
    39

    25.0

    36

    92.3

    2.1~

    8

    5.1

    6

    75.0

    3.1~4.0

    7

    4.5

    4
, 百拇医药
    57.0

    合 计

    156

    100

    146

    —

    102例患者息肉组织学分类如下:管状腺瘤30枚(19.2%)、管状—绒毛状腺瘤5枚(3.2%)、绒毛状瘤7枚(4.5%)、息肉癌变4枚(2.6%)、增生性息肉9枚(5.8%)、幼年型息肉1枚(0.6%)、炎症性息肉51枚(32.7%)、大肠腺瘤病1枚(0.6%)、未回收47枚(30.1%)。

    本组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出血、气体爆炸、穿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年未见复发。3 讨论

    3.1 息肉的解剖分布 本组资料表1中,息肉主要分布于左半结肠,其中直肠50%,乙状结肠14.7%,降结肠19.9%,与国内外有关文献相似[1,2]。102例患者各解剖部位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成功率均可达100%,但发生在乙状结肠降结肠移行部、直肠乙状结肠曲、脾曲、肝曲等部位的息肉手术难度较大,尤其当肠曲角度较小时。对于此种病例,可通过钩拉法或拉直法或变换体位,使肠曲角度变大,以充分暴露术野。
, 百拇医药
    3.2 息肉大小及形态 102例患者的156枚息肉中,直径<2.1 cm的息肉占90.4%。直径<0.6 cm的息肉一次切除成功率可达100%。直径<1.1 cm或2.1 cm者亦可分别达95.8%或92.3%。对于不能一次成功切除者或较大息肉,可采用分次套切法[1]。对于息肉较小无法采用圈套器者,可用电热活检钳法进行烧灼。根据有否蒂及其形态,可将息肉分为:有蒂、亚蒂及无蒂。本组资料中其构成比分别为60.9%、24.4%和14.7%。有蒂息肉较易切除,一次切除率可达96.8%,对于较大的、不能一次切除的有蒂息肉,可采用分次套切法套切。本组中亚蒂息肉一次切除率亦可达89.5% ;对于亚基小息肉,可采用电热活检钳钳除;较大者可用分次套切法或特制圈套器摘除[1]。无蒂息肉的切除难度较大,本组一次切除率亦可达86.9%;无蒂小息肉可采用电热活检钳法,较大者可采用套切法,收拢圈套器套住息肉,然后轻轻提起进行电凝。无蒂息肉在凝固切割之前,均应将息肉向肠腔牵引,使息肉周围的正常粘膜呈无幕状提起而形成一个短的假蒂,以减少组织损伤。
, 百拇医药
    3.3 息肉组织学分类及预后 本组资料中腺瘤样息肉占30.1%,其中4例癌变,癌变率8.5%,与Hunt接近[2]。由于大肠腺瘤属于癌前病变,且发病率高,因此,当发现腺瘤时,尽可能内镜下摘除或外科手术切除。腺瘤处理后应定期随访,通常半年至1年行结肠镜复查。

    3.4 并发症的防治 肠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另外尚有穿孔、灼伤及气体爆炸[3]。出血根据发生时间和不同原因分为早期出血和迟发性出血,其发生原因多为未通电勒断造成机械性切割,电流功率选择过小,凝固不足或电凝时间过长,术后活动过度,饮食不节引起创面损伤等。因此,术前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蒂直径大小2 cm的息肉必须慎重从事。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有出血性疾病或重度贫血者,不宜电切。术中电流强度选择正确,严格按照电凝后电切逐渐切割原则,息肉圈套时避免将周围粘膜套入。术后禁食和卧床休息6 h,流质饮食1 d,以后即可半流质或普食,必要时留院观念24 h,2周内避免重体力活动。术后残端有活动性出血时,可在内镜下电凝或局部喷洒止血药。为了防止肠内气体爆炸,避免用甘露醇或山梨醇作肠道准备。

    参考文献

    1 于皆平,雷享朗主编.纤维结肠镜临床应用技术.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68~292

    2 Hunt R H, Wang J D. Colonsopy.London:chapman and Hall, 1981.405~421

    3 查良镒主编.内窥镜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18~219

    (1998-08-27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