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37例临床分析
作者:程朝英 王 莎 张姚衡
单位:程朝英 王 莎 重庆市第八人民医院 (400015) 张姚衡 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402160)
关键词:
重庆医学CHONGQING MEDICAL JOURNAL1999年 第28卷 第3期 Vol 近年来随着各类药品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性肝损害也相应增加[1,2]。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和病理变化多端,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易被误诊。本文对37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进行分析,以利于临床医生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及时正确诊断与处理。
对象和方法
1.对象:本组37例为1995年~1998年间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7~92岁,平均年龄49.5岁。
, http://www.100md.com
2.诊断方法:主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试验、病原学标志以及停药后的反应作出综合诊断。
3.诊断标准:患者有确切的用药史,用药后大多于1~4周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上腹部少适、恶心、呕吐、或黄疸以及肝功能损害的表现。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增高超过80u/L以上,并能除外病毒性肝炎、免疫性和遗传性肝病等其它肝病者。
结 果
37例中用抗感染类药物20例,其中环丙沙星7例,氨苄青霉素6例、凯福隆3例、头孢三嗪2例、益保世灵1例、舒安西林1例;抗结核类药物利福平、异烟肼或吡嗪酰胺13例;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4例。
本组病例于用药1周~4周间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尿色深等症状,其中8例患者伴有黄疸,血总胆红素(TB)30~136μmol/L,有2例TB>100μmol/L,各为118μmol/L和136μmol/L,DB各为64.7μmol/L和78.0μmol/L。
, 百拇医药
37例病例中ALT增高35例,最高达1169.4u/L,AST增高36例,最高为1180.7u/L。37例中ALT和AST同时增高35例,大多增高范围在80~120u/L之间,GGT约有半数升高(见附表)。
附表 37例ALT、AST、GGT检测结果(u/L) 项目范围
80~120
121~160
161~200
201~300
>300
例
%
例
, http://www.100md.com
%
例
%
例
%
例
%
ALT
25
71.4
3
8.5
2
5.7
, 百拇医药
3
8.5
2
5.7
AST
24
66.7
3
8.2
2
5.6
2
5.6
5
, 百拇医药
13.9
GGT
13
48.2
5
18.5
5
18.5
2
7.4
2
7.4
碱性磷酸酶(ALP)增高在120~150u/L为15例,占75%,151~300u/L2例,占10%,>300u/L3例,占15%。
, http://www.100md.com
本文中药物性肝损害一经诊断,立即停药,并进行保肝治疗,给予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葡萄糖液静脉滴注,11例应用泰特(化学名还原型谷胱甘肽)0.6~1.2g静脉推注或加100~200ml5%GS滴注,每日1次,2~3周。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在2周内恢复者15例,占40.5%;2周至4周恢复17例,占45.9%,4周至8周内恢复3例,占8.2%,8周至12周恢复2例,占5.4%。本组病例经过停药和保肝治疗后,大多数(86.4%)在4周内恢复,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讨 论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或饱胀、恶心、呕吐等,有的出现黄疸。肝功能检查ALT或AST升高。这些表现与病毒性肝炎很相似,容易误诊。详细了解患者用药历史十分重要,若应用过对肝损害可疑药物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通常症状与肝功能会很快恢复。平时对这些药物的应用要慎重,尤其是联合应用各种抗生素或抗痨药物等,特别对原有肝病患者,老年人等更应注意,定期检测肝功能试验,力争及早发现。
, http://www.100md.com
造成肝损害有两大类药物[3]:一类是由于药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如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另一类是患者特异性体质所致,表现为过敏反应和特异质代谢,如异烟肼、氯丙嗪等。前者具有剂量相关性,出现症状快,较常见;后者与药物剂量关系不大,出现症状较慢,相对较少见,其中一些药物造成肝损害的机理至今不明。
本组37例中11例肝功能损害较严重者,应用了泰特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泰特的化学结构由三肽:谷氨酸、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广泛存在于细胞内,是一种生理性物质。哺乳类动物肝脏中含量较为丰富。在泰特结构中含有活性基因SH键,此键可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生化反应,可与某些毒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毒性减弱或灭活,从尿中排出。并且泰特在促进能量代谢以及维持肝功能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此药十分安全,无任何副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泰特是药物性肝损害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钱又宏,姚光弼.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43例的分析.中华消化杂志,1997,17(2):88
2 马佳雯.对10年来《中国药学杂志》药品不良反应的文献综析.中国药学杂志,1997,32(5):308
3 刘丽萍,王颖,陈玉玲.50例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与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8):379, http://www.100md.com
单位:程朝英 王 莎 重庆市第八人民医院 (400015) 张姚衡 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402160)
关键词:
重庆医学CHONGQING MEDICAL JOURNAL1999年 第28卷 第3期 Vol 近年来随着各类药品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性肝损害也相应增加[1,2]。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和病理变化多端,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易被误诊。本文对37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进行分析,以利于临床医生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及时正确诊断与处理。
对象和方法
1.对象:本组37例为1995年~1998年间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7~92岁,平均年龄49.5岁。
, http://www.100md.com
2.诊断方法:主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试验、病原学标志以及停药后的反应作出综合诊断。
3.诊断标准:患者有确切的用药史,用药后大多于1~4周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上腹部少适、恶心、呕吐、或黄疸以及肝功能损害的表现。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增高超过80u/L以上,并能除外病毒性肝炎、免疫性和遗传性肝病等其它肝病者。
结 果
37例中用抗感染类药物20例,其中环丙沙星7例,氨苄青霉素6例、凯福隆3例、头孢三嗪2例、益保世灵1例、舒安西林1例;抗结核类药物利福平、异烟肼或吡嗪酰胺13例;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4例。
本组病例于用药1周~4周间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尿色深等症状,其中8例患者伴有黄疸,血总胆红素(TB)30~136μmol/L,有2例TB>100μmol/L,各为118μmol/L和136μmol/L,DB各为64.7μmol/L和78.0μmol/L。
, 百拇医药
37例病例中ALT增高35例,最高达1169.4u/L,AST增高36例,最高为1180.7u/L。37例中ALT和AST同时增高35例,大多增高范围在80~120u/L之间,GGT约有半数升高(见附表)。
附表 37例ALT、AST、GGT检测结果(u/L) 项目范围
80~120
121~160
161~200
201~300
>300
例
%
例
, http://www.100md.com
%
例
%
例
%
例
%
ALT
25
71.4
3
8.5
2
5.7
, 百拇医药
3
8.5
2
5.7
AST
24
66.7
3
8.2
2
5.6
2
5.6
5
, 百拇医药
13.9
GGT
13
48.2
5
18.5
5
18.5
2
7.4
2
7.4
碱性磷酸酶(ALP)增高在120~150u/L为15例,占75%,151~300u/L2例,占10%,>300u/L3例,占15%。
, http://www.100md.com
本文中药物性肝损害一经诊断,立即停药,并进行保肝治疗,给予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葡萄糖液静脉滴注,11例应用泰特(化学名还原型谷胱甘肽)0.6~1.2g静脉推注或加100~200ml5%GS滴注,每日1次,2~3周。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在2周内恢复者15例,占40.5%;2周至4周恢复17例,占45.9%,4周至8周内恢复3例,占8.2%,8周至12周恢复2例,占5.4%。本组病例经过停药和保肝治疗后,大多数(86.4%)在4周内恢复,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讨 论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或饱胀、恶心、呕吐等,有的出现黄疸。肝功能检查ALT或AST升高。这些表现与病毒性肝炎很相似,容易误诊。详细了解患者用药历史十分重要,若应用过对肝损害可疑药物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通常症状与肝功能会很快恢复。平时对这些药物的应用要慎重,尤其是联合应用各种抗生素或抗痨药物等,特别对原有肝病患者,老年人等更应注意,定期检测肝功能试验,力争及早发现。
, http://www.100md.com
造成肝损害有两大类药物[3]:一类是由于药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如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另一类是患者特异性体质所致,表现为过敏反应和特异质代谢,如异烟肼、氯丙嗪等。前者具有剂量相关性,出现症状快,较常见;后者与药物剂量关系不大,出现症状较慢,相对较少见,其中一些药物造成肝损害的机理至今不明。
本组37例中11例肝功能损害较严重者,应用了泰特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泰特的化学结构由三肽:谷氨酸、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广泛存在于细胞内,是一种生理性物质。哺乳类动物肝脏中含量较为丰富。在泰特结构中含有活性基因SH键,此键可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生化反应,可与某些毒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毒性减弱或灭活,从尿中排出。并且泰特在促进能量代谢以及维持肝功能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此药十分安全,无任何副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泰特是药物性肝损害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钱又宏,姚光弼.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43例的分析.中华消化杂志,1997,17(2):88
2 马佳雯.对10年来《中国药学杂志》药品不良反应的文献综析.中国药学杂志,1997,32(5):308
3 刘丽萍,王颖,陈玉玲.50例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与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8):37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