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诊断与治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17258
翼状胬肉与IL-6、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关系探讨
http://www.100md.com 《现代诊断与治疗》 1999年第3期
     作者:张国安 张俊华 刘小朋 施水兰 史玉波

    单位:张国安 刘小朋 施水兰 史玉波(解放军第476医院,福州 350002);张俊华(福建省人民医院)

    关键词:

    现代诊断与治疗990321 病理学研究表明,翼状胬肉主要成份是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由其导致相应的病变[1]。近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血管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2]。我们对翼状胬肉组织在体外分泌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它们在该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研究对象 所选病例均为福建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翼状胬肉患者,共30例,30只眼,全部为初发期,无其他角膜、结膜疾患。根据病变局部有无充血、肥厚和浸润,分为进行期(19例)和静止期(11例)。所有患者确诊后均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同时剪除患眼角膜上缘上方约3mm处的正常球结膜组织约2mm×5mm作为自身对照。

    1.2 研究方法 (1)翼状胬肉组织培养上清的制备:翼状胬肉及正常球结膜组织取材后迅速放入含10%胎牛血清(FCS)的RPMI1640(Gibco)培养液(1.0ml)中,置37℃孵育24小时,研磨匀浆后离心,2500rpm/min20分钟,收集上清,置-30℃冰箱中待测IL-6和PDGF活性,组织蛋白含量采用改良Lowry法测定。(2)IL-6活性的测定:采用IL-6依赖性细胞株B9.9增殖反应MTT比色法[3],B9.9细胞株由荷兰Aarden惠赠;IL-6标准品由日本大阪大学工学部提供。(3)PDGF活性的测定:采用L929细胞增殖反应MTT比色法[4],以1%FBS促进L929细胞增殖活性的表达值为PDGF为一个活性单位。(4)数据统计:每份标本均平行测定3孔,求平均值。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翼状胬肉与正常球结膜组织IL-6和PDGF体外分泌活性的比较 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组织在体外培养后,其上清液中均能测到IL-6和PDGF活性,但翼状胬肉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球结膜组(P<0.01)。

    表1 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组织IL-6和PDGF的分泌活性(±s)

    n

    IL-6(U/mg蛋白)

    PDGF(U/mg蛋白)

    翼状胬肉组

    30
, 百拇医药
    19.8±12.1*

    71.3±12.4*

    正常球结膜组

    30

    4.7±1.6

    8.9±4.7

    注:与正常球结膜组比较,P<0.01。

    2.2 不同期翼状胬肉组织IL-6和PDGF分泌活性的比较 见表2。进行期翼状胬肉的IL-6和PDGF体外分泌量明显高于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P<0.05)。

    表2 进行期和静止期翼状胬肉IL-6和PDGF的分泌活性(±s)
, 百拇医药
    n

    IL-6(U/mg蛋白)

    PDGF(U/mg蛋白)

    进行期组

    19

    21.4±11.9*

    84.2±9.7*

    静止期组

    11

    16.9±12.3

    35.1±8.5

    注:与静止期组比较,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翼状胬肉的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的增生与退变[1],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及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5]。由于该病与紫外线照射、风沙、粉尘、花粉刺激及感染有关,它们均可导致球结膜的蛋白变性及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6],因此,国内外均认为免疫因素在该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6和PDGF是一组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们不仅一起构成炎性介质,而且还可以促进纤维母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的形成[7]。在本组中,由表1、2表明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病理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组织中有大量的新生血管、纤维母细胞、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并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肥大细胞反应[8,9],这不仅表明该病发病机理中免疫因素的存在,而且其也可造成IL-6和PDGF的分泌表达增加[10]。IL-6和PDGF的分泌增强,又进一步促使纤维母细胞、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的增生和炎性细胞的浸润,促进翼状胬肉的发展。因此,进一步研究如何对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行有效的调控对翼状胬肉的防治及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Hill JC,et al.Pathogenesis of pterygium.Eye,1989;3:318

    2 Thornton SC.Interaction of immune and connective tissue cells.The effect of lymphokines and monokines on fibroblast growths.J Leuko Biol,1990;47:312

    3 侯 健,等.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3;16:208

    4 Heldin CH.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isolation by a large-scale procedure and analysis of subunit composition.Biochem J,1981;193:907
, 百拇医药
    5 Pinkertom CD,et al.Immuinologic basi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pterygium.Am J Ophthalmol,1984;98:225

    6 Coroneo MT.Pterygium as an early indicator of ultraviolet insolation:a hypothesis.Br J Ophthalmol,1993;77:734

    7 Gospodaroicz D,et al.Fibroblast growth factor.Mol Cell Endocrinol,1986;46:187

    8 Cameron ME.Histology of pterygium:an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Br J Ophthalmol,1983;67:604

    9 门田裕子.(日文)翼状片の癸生机序にセついこ.日眼会志,1987;91:324

    10 Sporn MB,et al.Peptide growth factors and inflammation,tissue repair,and cancer.J Clin Invest,1986;78:3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