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例髌骨骨折治疗体会
作者:周自刚 赵欣 吴志强
单位:周自刚 赵欣(阿城市继电医院);吴志强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316 我科自1984~1994年间共收治髌骨骨折1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6例,男91例,女45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最大67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5岁。骨折类型:横行骨折109例,粉碎性骨折15例,下极骨折12例。手术治疗77例,保守治疗59例。随访86例,时间最长6年,最短6个月。
2 治疗方法
髌前张力带固定法:对骨折片分离移位大于1cm或上下骨折片间台阶大于2mm及手法复位失败的横行骨折,均应选用本法。即充分显露骨折片后以两枚克氏针纵向平行贯穿上下骨折块,再用钢丝环形绕经两克氏针的四个外露端加以充分固定。术后膝关节伸直位,不用外固定,手术后即开始做股四头肌功能锻炼,2~3周逐步开始练习膝关节屈伸功能。6~8周拔出钢针。本组有52例采用本法。
粉碎性骨折两折片间有移位时,在尽可能保留髌骨的原则下,本组采用粗丝线环形缝合内固定法;即手术显露后将骨折块准确复位,凡与软组织相连的碎骨片均予以保留。用食指尖从侧方伸入髌骨后将髌骨软骨面整复。取2条10号双股丝线,沿髌骨上下周边髌旁腱膜缝合2个半环形,再抽紧丝线于髌骨两侧打结。术后用长腿石膏托固定膝关节伸直位,2周开始做股四头肌功能锻炼,6周拆除石膏托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本组13例采用本法治愈。
对骨折分离移位在1cm之内,上下骨折块间台阶小于2mm者,采用手法复位,前后长腿石膏托固定膝关节伸直位。1周后待肿胀消退后,再更换长腿管型石膏固定。3周后开始做股四头肌功能锻炼,6周后拆除石膏,逐步开始练习膝关节屈伸功能。本组共71例采用本法治愈。
3 治疗结果及评价
经一定时间的膝关节功能练习后,根据症状及检查综合评价,将功能疗效分为四级。优级;膝关节稳定,伸屈正常,双膝能同时下蹲,起立无困难,无疼痛,伸膝力量正常,无肌萎缩。本组占51例。良级;膝关节稳定,伸膝正常,屈膝差15°~20°,下蹲和起立有轻度不便、无疼痛,伸膝力量较健侧稍弱,有轻度肌萎缩。本组占77例。可级;膝关节稳定,伸膝稍差屈膝差
20°~30°,下蹲及起立时有轻度困难,上下楼梯不便,有明显的肌萎缩,无疼痛。本组占6例。差级;膝关节轻度不稳定,伸膝稍差,屈膝差30°以上,下蹲及起立不便,走路稍多时膝关节疼痛,有明显的肌萎缩。本组2例,系粉碎性骨折,而患者拒绝手术。
4 讨论
髌骨做为伸膝装置的中间结构,不仅将股四头肌和髌韧带连成一个运动体系,并可以使伸膝装置与股骨之间的运动成为关节运动;髌骨骨折后,上述作用则消失,而要恢复其原有作用,必须充分复原其位置、形状和结构上的特点。治疗原则是尽可能的保留髌骨并充分恢复其解剖关系。对无移位的骨折,无论是哪种类型都应保守治疗,优良率很高。对有移位的骨折则首先考虑手术治疗。为避免膝关节在固定后出现功能障碍,术后应尽可能减少固定时间,争取早期活动。张力带固定法被认为是理想的手术方法,其优点是:固定牢固可靠,不用外固定,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练习,避免出现功能障碍。
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以往认为髌骨切除术是治疗方法,但目前较多文献报导髌骨切除术后,使股四头肌作用力臂缩短,必须增加15%~30%的肌力才能完成伸膝动作和膝关节的稳定。尽管股四头肌有一定的代偿潜力,但年老体弱者或原有关节病变者则难以达到上述要求。另外髌骨切除后由肌腱直接与股骨滑车之间相互磨擦,不仅增加了运动时的阻力,同时还直接造成股骨髁软骨的磨损,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故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采用,代之以髌骨缝合术。
(收稿日期:1999-02-05)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