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17603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预防牙槽嵴萎缩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王巍 唐云平 吴艳玲

    单位:王巍 唐云平(黑龙江省林业总医院);吴艳玲(塔河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312 我科自1992年来开始应用国产羟基磷灰石植入拔牙创口,预防牙齿缺失后牙槽嵴萎缩,经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7例患者,152颗牙,其中男性,66颗牙位,女性86颗牙位。牙位选于牙弓上承受牙 合力最大或牙槽骨最容易吸收的区域,即上颌尖牙区及整个下颌牙区,以有利于义齿修复的支持、固位和稳定。患者的年龄21~65岁,平均47.5岁。

    对照组:89例患者153颗牙位,男性41例66颗牙位;女性48例,87颗牙位。牙位区域选择埋植相同区域,以消除不同区域牙槽骨吸收不同的差异。患者年龄范围亦选择在21~65岁,平均46.9岁。
, 百拇医药
    选用国产致密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牙根或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颗粒20~60目,用生理盐水调伴成细沙状糊剂。

    2 手术方法

    在局部麻醉下拔除患牙,彻底刮除牙槽窝内炎性肉芽组织;根据术前X线片及术中牙槽骨情况选择用两种种植体中的一种;在唇(颊)侧形成梯形粘骨膜组织瓣并在唇(颊)舌(腭)两侧进行减张分离,以保证无张力缝合粘骨膜组织瓣;修整牙槽嵴锐利边缘。用生理盐水冲洗牙槽窝;植入植入体,如选用致密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牙根,需整修牙槽窝使之与植入体相吻合并使植入体顶端位于牙槽窝骨缘下2mm;严密缝合粘骨膜组织瓣。

    术后一般不给予药物或酌情给抗生素3~5d。嘱患者食软食一周,一周后拆除缝合线。分别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复查。重点检查和植区局部有无炎性反应,粘膜是否裂开,种植体是否被粘膜完全覆盖,余留牙槽嵴宽度及高度的形态变化等。采用参照PatuxX线规格摄影法,用以对比不同时期牙槽骨吸收及骨密度变化情况。
, 百拇医药
    3 结果

    87例患者152颗牙位,术后经1~12个月观察。对照时观察1~3个月。2例种植致密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牙根术后发生粘膜裂开,种植体暴露。其中1例种植体松动拔除后失败,另1例种植体在牙槽窝内稳定,周围组织无炎症,保留后作覆盖义齿修复。无1例种植体脱落发生。颗粒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种植失败。种植磷灰石人工骨后牙槽畸形态改变主要在术后3个月内,以术后第1个月内为最大。术后埋植区牙槽嵴外形丰满,圆突。在空白对照组牙槽嵴呈刀刃状者为37.9%。X线显示:术后1个月种植体周围新骨生长明显,3个月后种植体周围新生骨钙化良好与原骨间隙缩小或消失。术后3个月牙槽嵴变化见附表。

    附表 术后3个月牙槽脊变化情况

    临床牙槽宽度减少

    X线高度减少

    <1mm
, http://www.100md.com
    1~2mm

    2~3mm

    >3mm

    <1mm

    1~2mm

    >2mm

    种植组

    138

    13

    0

    0

    73

    77
, 百拇医药
    1

    对照组

    51

    44

    31

    27

    34

    47

    72

    4 讨论

    羟基磷灰石是一种表面活性生物材料,能有效地预防牙槽骨吸收,能诱导骨生成,与原骨形成骨性结合。采用致密型和颗粒型两种形状作牙槽窝内埋植,更扩大了适应范围,增加了效果。

, 百拇医药     致密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牙根的效果要高于颗粒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效果,但其临床适应证范围小,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亦多于颗粒型。因而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术前及术中情况,严格按适应证要求选择不同方式,以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失败率。

    粘膜裂开,种植体暴露,是由于操作技术不当,粘骨膜瓣未完全封闭创口,缝线过早脱落,义齿基托损伤埋植区粘膜,或埋植区承受过大牙 合力等因素所致。种植体粘膜下突出是由于种植体位于牙槽嵴顶下的深度不足,唇(颊)侧或舌侧骨壁厚度不足,牙槽骨吸收速度过快,义齿基托创伤种植体上粘膜等因素有关。种植体脱落的主要原因为病例选择不当,牙槽窝内炎性肉芽组织未除尽,种植体与牙槽窝的密合度差。在临床应用中重视手术操作,及义齿的修复技术、严格掌握病例选择即可大大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预防拔牙后牙槽萎缩的发生,提高义齿的修复效果。 (收稿日期:1998-09-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