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17608
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黄文杰 张伟石 李松波

    单位:海伦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3104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疾病是一组治疗难度很大的肾小球疾病。我们在1993~1995年底共收治26例,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具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短则3个月,长达10余年);具有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条件:(尿蛋白定性以上;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或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血尿、高血压);血肌酐>130umol/L,血尿素氮>6.3mmol/L。

    本组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9~20岁3例,20~30岁4例,31~40岁7例,41~50岁6例,51岁以上6例。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均有明显水肿,腰酸重痛,或有恶心呕吐;尿量<100ml/d4例,尿量10~400ml/d15例,尿量>500ml7例;有不同程度血压增高者7例。(其中1例合并为肾性脑病),尿蛋白定性者19例,者7例,26例血浆白蛋白均小于35g/L;血肌酐:140~325umol/L14例,330~650mmol/L8例,超过650mmol/L4例;血尿素氮7.0~20mmol/L15例,21~60mmol/L7例,超过60mmol/L14例;21例尿液分析潜血为阳性。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1.2.1 自拟中药方:车前子、白茅根、土茯苓、黄芪、党参各30g,大腹皮、枳实、欠实、兔丝子各20g,泽泻、木瓜、川芎、丹参、灯心草各15g,水煎服,1剂/d。本方具有化气行水,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并随症加减用药。如有顽固性蛋白尿者,血尿素氮<20mmol/L,尿化验潜血阳性可加大小蓟,白花蛇舌草,大黄炭,三七等。

    1.2.2 西药治疗:若尿量24h小于500ml可采用速尿20~40mg肌注或静脉注射,若在一般剂量未见利尿效应时,可加大剂量应用。或用速尿合剂,10%葡萄糖300ml加速尿100~200mg,苄胺唑啉20~40mg,地塞米松5~10mg组成缓慢静脉滴注。

    亦可用10%葡萄糖300ml加丹参注射液5支,肌苷1g滴注,连用2周。此药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加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蛋白尿的作用。并在治疗中加强饮食管理:包括对水、钠盐、钾盐、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及其食物效价。
, 百拇医药
    1.3 疗效标准。

    显效:水肿消失;尿蛋白转阴或痕迹;血浆白蛋白增至30g/L;血肌酐降至130mmol/L,血尿素氮降至6.5mmol/L。有效:尿蛋白定性降至+;血浆白蛋白增至25g/L;水肿基本消失。血肌酐,血尿素氮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无效: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均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本组26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全身水肿及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不同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具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往往产生高氮质血症,肾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治疗难度很大。但有些肾功能损害也是可以得到逆转的,这是因为氮质血症的增高是由于高度的水肿,有效的血容量降低导致的一时性增高。故肾功能的逆转要保证不失时机正确的治疗措施。

    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综合性的治疗方法,以化气行水,活血化瘀为主要手段进行治疗,活血化瘀对改变血流粘滞度,疏通部分肾毛细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有一定的作用。中西药的利尿作用,可使患者的尿量增加,氮质滞留现象能很快得到纠正。尿量增加后需经过一段时间,可望使肾功能逐渐得到恢复。

    (收稿日期:1998-12-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