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21734
中西医结合防治Rh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年第3期
     作者:刘艳巧 刘润侠

    单位:刘艳巧 刘润侠(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 西安 710004)

    关键词:

    我们采用益黄胶囊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我们采用益黄胶囊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既往因Rh母儿血型不合娩出新生儿患溶血症史的15名孕妇进行防治,对其服药前后血清免疫性抗体效价的变化及娩出新生儿发病情况进行了观察。

    资料及方法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1.孕妇既往有死胎及新生儿溶血症分娩史。2.夫妇Rh血型不合,孕妇为Rh阴性,丈夫为Rh阳性。3.孕妇血清免疫学检查符合下列标准:①部分中和定量coombs试验≥1∶64。②溶血素≥1∶8。③抗体滴度胶体法IgG抗D或抗E≥1∶64。

, 百拇医药     符合以上标准的15名孕妇,在首次娩出新生儿患溶血症之前,5名有输血史,8名有人工流产史,2名无明显输血及人工流产史。15名孕妇服药前共妊娠46次,其中人工流产9次,自然流产2次,分娩35次,娩出新生儿患溶血症32次(91%),少者1次,多者3次,新生儿死亡29例(90.6%)。

    治疗方法 ①益黄胶囊:主要成分为茵陈、生地、炙大黄、赤芍等10味药,由我院制剂室制成胶囊,每粒含生药0.5 g,自妊娠16周服至分娩,每次6~8粒,每日3 次。②50%葡萄糖40ml加维生素C 2 g,每日静注一次,吸氧20 min,2次/d,10 d为一疗程,于妊娠4、6、8月各行一疗程。

    结果

    1 15名孕妇血清免疫性抗体滴度的变化 治疗前抗体滴度1∶64者2例,1∶128者5例,1∶256者4例,1∶512者3例,1∶1024者1例,治疗后抗体滴度1∶64者5例,1∶128者7例,1∶256者3例。用药后免疫性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为上升者1例,无变化者6例,下降者8例,无变化和下降者占93%。
, 百拇医药
    2 新生儿发病情况 15名孕妇娩出的新生儿溶血症患儿9名,发病率为60%,死亡率为0,与服药前发病率91%及死亡率90.6%相比,P<0.0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3 治疗前后两次新生儿72 h内血清胆红素含量比较 15名孕妇娩出的新生儿72 h内血清胆红素≤205 μmol/L 6例(正常范围内),>205μmol/L者9例,>340μmol/L者2例,最高者为350μmol/L。15例之中有既往新生儿情况记载的9名,新生儿72 h内血清胆红素全部>340μmol/L,最高者达750μmol/L,将这9例治疗前后娩出新生儿72h内血清胆红素含量做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4 孕妇血清免疫性抗体滴度与新生儿发病的关系 15例中新生儿患病组9例,其抗体滴度1∶64者1例,1∶128者5例,1∶256者3例;非患病组6例,抗体滴度1∶64者4例,1∶128者2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百拇医药
    讨论

    Rh血型不合主要发生于Rh阴性的母亲与Rh阳性的胎儿之间。母儿血型不合时,胎儿红细胞所具有的抗原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作用于胎儿红细胞并导致红细胞凝集破坏发生溶血,据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的严重程度,可致流产、死胎、新生儿早发黄疸、心力衰竭或核黄疸后遗症。本病较ABO母儿血型不合少见,但新生儿病情重,死亡率高,后遗症多。

    新生儿黄疸是Rh母儿血型不合的主要症状,故本病属中医“胎黄”范畴。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为:孕妇素体多湿热、湿热熏蒸,致胎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发生黄疸,又因湿性粘腻,最易阻滞气机,加之肝失疏泄,导致气滞血瘀,新生儿发生肝脾肿大,循环障碍等症状。益黄胶囊立足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茵陈、生地、炙大黄、赤芍等组成。现代药理研究报道,方中的生地、灸大黄、 赤芍等能够中和免疫性抗体并能抑制抗体的产生。我们曾用益黄胶 囊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百余例,临床效果显示该药能够降低孕妇血清IgG抗A或抗B抗体滴度 ,从而有产地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以 同样道理,试用该药力求降低Rh母儿血型不合孕妇血清IgG抗D或抗E抗体。静注50%葡萄糖注 射液加维生素C,吸氧,能够提高胎儿的耐受力。
, 百拇医药
    15例孕妇既往均有新生儿溶血症分娩史,母体已致敏,怀孕前体内存在抗体,再次妊娠早期 对胎儿即有影响,并随着妊娠次数增多而加重,且抗体效价随妊娠月份增大有升高的趋势。

    从临床治疗观察,15例中患病组的9例,其母体血清免疫性抗体的滴度明显较非患病组的6例 为高,说明新生儿患病与否与母体血清免疫性抗体滴度之高低有关。新生儿72 h内血清胆红 素含量的多少是新生儿溶血症轻重的重要指征,含量越高说明溶血越严重,治疗后新生儿胆 红素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治疗后新生儿病情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后新生儿发病 率、病死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与治疗后母体血清免疫性抗体滴度较治疗前降低相一致。由此 可见,中西医结合以益黄胶囊为主的防治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Rh母儿血型不合孕妇血清免 疫性抗D或抗E抗体滴度,抑制抗体效价增长,使其稳定在较低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新生儿 溶血症的发病率,减轻患儿病情,降低病死率。随访至今,经治的患儿(最大者10岁)无后遗 症发生,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 姜梅,钱美伦.何翠华等.中西医结合防治ABO新生儿溶血症.中西 医结合杂志,1987;7(10)∶588

    2 韩金兰,严敬明.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早期流产的中药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 志,1993;3(1)∶13

    3 刘艳巧,刘润侠.益黄汤防治ABO新生儿溶血症105例.陕西中医,1997;18(8) ∶339

    (1999-01-26收稿 1999-04-06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