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自发性胸椎管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时机
作者:刘金钊 陈哓亮 李书忠 胡有谷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266003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90312 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多与外伤有关,自发性硬膜外血肿少见〔1〕。胸椎管生理解剖较颈腰椎管狭窄,一旦出现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病程进展快, 短时间内出现感觉运动丧失, 大小便障碍。如诊治不及时,预后较差。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此类病人8例,诊断及治疗情况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 女2例, 年龄22~38岁,平均30岁。均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发病前无外伤史。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h至7d。发病后24~48h内手术6例,48h后手术2例。发病部位:T7~T9 2例 ,T9~T12 6例。诱因:4例田间劳动,2例抬重物,1例打喷嚏,1例由坐位起立时发病。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
8例均有突发的胸背部疼痛,其中4例有双下肢疼痛,4例有双下肢麻木无力。查体:全组患者患病节段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髋、膝、踝、趾屈伸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高,膝反射及踝反射活跃或亢进,髌阵挛阳性4例,踝阵挛阳性6例,Babinski′s征阳性8例。截瘫程度均为Frankel A级。
1.3 影像学表现
全组患者行胸椎X线正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2例行CT检查,急性血肿表现为高密度影,相应节段脊髓受压移位。6例行MRI检查,血肿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等信号强度,T2加权像血肿信号稍低于脊髓,血肿呈梭形,血肿部位蛛网膜下腔梗阻,脊髓受压移位。
2 手术方法
均采用后路手术。显露血肿节段的胸椎椎板,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中见血肿处硬膜搏动消失,张力较高。硬膜外血管畸形, 其中蔓状静脉型畸形4例, 海绵状血管畸形2例,动静脉瘘2例。血肿均在椎管前方,首先结扎电凝畸形血管,然后将硬膜轻轻拉向一侧,用细头吸引器吸取前方血肿,清除干净后,再用双极电凝仔细止血,冲洗伤口,见硬膜搏动良好。术后置引流管一根,不用负压吸引。
, 百拇医药
3 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恢复至Frankel D级6例,Frankel C级1例,Frankel B级1例。 括约肌功能部分恢复者7例,无恢复者1例。
4 讨论
4.1 病因
椎管内自发性硬膜外血肿多发生于程度不同的硬膜外血管畸形破裂〔1〕。据统计硬膜外血管畸形占全部脊髓血管畸形的15%~20%〔2〕。国内王忠城〔3〕报告9例硬膜外血管畸形中有5例在胸段,其中4例并发硬膜外血肿(3例为急性,病程在3周以内)。由于存在胸椎管硬膜外血管畸形,血管迂曲增粗,血管壁变薄,弹性减低,当腹压增高超过了畸形血管壁的耐受力,引起畸形血管突然破裂,形成胸椎管内急性硬膜外血肿, 造成急性脊髓压迫症。这种病例临床上称为“脊髓卒中”,约占脊髓血管畸形发病的10%~20%〔4〕。
, http://www.100md.com
4.2 早期临床表现及诊断
急性自发性硬膜外血肿没有外伤史,也没有慢性腰腿痛病史,发病急。由于胸椎管相对狭窄,即使出血量很少,也易在短时间内出现感觉运动丧失,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难以想到本症,容易误诊。 本组所有病人均为术前CT或MRI确诊。对本组病例的诊断体会及其诊断依据有:(1)有腹压增高的诱因,如劳动、用力、排便、大笑、打喷嚏等;(2)既往无腰腿痛病史,发病前无外伤史;(3) 突发胸背部疼痛,有或无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4)病程进展迅速,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发生瘫痪,大小便障碍;(5)查体:病变节段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丧失,锥体束征阳性。 如怀疑椎管内血肿,需立即进行脊柱CT或MRI检查。无条件作CT或MRI时可做腰穿或脊髓造影,尽快确定脊髓受压的部位和范围。
4.3 有关手术问题
椎管内血肿一经确诊或高度怀疑时,应立即手术探查, 最好在发病后3~4h内进行〔1〕。本组8例病人中有6例在发病后24~48h内手术,恢复满意,基本恢复生活自理,另2例发病48h后手术者恢复较差。手术注意事项: (1)术前、术中定位要准确;(2) 椎板切除减压要足够而彻底;(3)清除血肿前结扎畸形血管;(4)清除血肿时尽量不牵拉或轻牵拉硬膜;(5)清除血肿后电凝止血;(6)放置引流管,不用负压吸引。
, 百拇医药
5 参考文献
[1] 涂通今主编.急症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82.
[2] Pia HW.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inal angiomas.Act Neurochi,1973 , 28:1.
[3] 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30.
[4] 赵定麟主编.脊柱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785.
收稿日期:1998-11-23 修回日期:1999-03-02, 百拇医药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266003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90312 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多与外伤有关,自发性硬膜外血肿少见〔1〕。胸椎管生理解剖较颈腰椎管狭窄,一旦出现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病程进展快, 短时间内出现感觉运动丧失, 大小便障碍。如诊治不及时,预后较差。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此类病人8例,诊断及治疗情况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 女2例, 年龄22~38岁,平均30岁。均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发病前无外伤史。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h至7d。发病后24~48h内手术6例,48h后手术2例。发病部位:T7~T9 2例 ,T9~T12 6例。诱因:4例田间劳动,2例抬重物,1例打喷嚏,1例由坐位起立时发病。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
8例均有突发的胸背部疼痛,其中4例有双下肢疼痛,4例有双下肢麻木无力。查体:全组患者患病节段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髋、膝、踝、趾屈伸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高,膝反射及踝反射活跃或亢进,髌阵挛阳性4例,踝阵挛阳性6例,Babinski′s征阳性8例。截瘫程度均为Frankel A级。
1.3 影像学表现
全组患者行胸椎X线正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2例行CT检查,急性血肿表现为高密度影,相应节段脊髓受压移位。6例行MRI检查,血肿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等信号强度,T2加权像血肿信号稍低于脊髓,血肿呈梭形,血肿部位蛛网膜下腔梗阻,脊髓受压移位。
2 手术方法
均采用后路手术。显露血肿节段的胸椎椎板,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中见血肿处硬膜搏动消失,张力较高。硬膜外血管畸形, 其中蔓状静脉型畸形4例, 海绵状血管畸形2例,动静脉瘘2例。血肿均在椎管前方,首先结扎电凝畸形血管,然后将硬膜轻轻拉向一侧,用细头吸引器吸取前方血肿,清除干净后,再用双极电凝仔细止血,冲洗伤口,见硬膜搏动良好。术后置引流管一根,不用负压吸引。
, 百拇医药
3 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恢复至Frankel D级6例,Frankel C级1例,Frankel B级1例。 括约肌功能部分恢复者7例,无恢复者1例。
4 讨论
4.1 病因
椎管内自发性硬膜外血肿多发生于程度不同的硬膜外血管畸形破裂〔1〕。据统计硬膜外血管畸形占全部脊髓血管畸形的15%~20%〔2〕。国内王忠城〔3〕报告9例硬膜外血管畸形中有5例在胸段,其中4例并发硬膜外血肿(3例为急性,病程在3周以内)。由于存在胸椎管硬膜外血管畸形,血管迂曲增粗,血管壁变薄,弹性减低,当腹压增高超过了畸形血管壁的耐受力,引起畸形血管突然破裂,形成胸椎管内急性硬膜外血肿, 造成急性脊髓压迫症。这种病例临床上称为“脊髓卒中”,约占脊髓血管畸形发病的10%~20%〔4〕。
, http://www.100md.com
4.2 早期临床表现及诊断
急性自发性硬膜外血肿没有外伤史,也没有慢性腰腿痛病史,发病急。由于胸椎管相对狭窄,即使出血量很少,也易在短时间内出现感觉运动丧失,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难以想到本症,容易误诊。 本组所有病人均为术前CT或MRI确诊。对本组病例的诊断体会及其诊断依据有:(1)有腹压增高的诱因,如劳动、用力、排便、大笑、打喷嚏等;(2)既往无腰腿痛病史,发病前无外伤史;(3) 突发胸背部疼痛,有或无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4)病程进展迅速,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发生瘫痪,大小便障碍;(5)查体:病变节段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丧失,锥体束征阳性。 如怀疑椎管内血肿,需立即进行脊柱CT或MRI检查。无条件作CT或MRI时可做腰穿或脊髓造影,尽快确定脊髓受压的部位和范围。
4.3 有关手术问题
椎管内血肿一经确诊或高度怀疑时,应立即手术探查, 最好在发病后3~4h内进行〔1〕。本组8例病人中有6例在发病后24~48h内手术,恢复满意,基本恢复生活自理,另2例发病48h后手术者恢复较差。手术注意事项: (1)术前、术中定位要准确;(2) 椎板切除减压要足够而彻底;(3)清除血肿前结扎畸形血管;(4)清除血肿时尽量不牵拉或轻牵拉硬膜;(5)清除血肿后电凝止血;(6)放置引流管,不用负压吸引。
, 百拇医药
5 参考文献
[1] 涂通今主编.急症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82.
[2] Pia HW.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inal angiomas.Act Neurochi,1973 , 28:1.
[3] 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30.
[4] 赵定麟主编.脊柱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785.
收稿日期:1998-11-23 修回日期:1999-03-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