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22560
肝性脊髓病
http://www.100md.com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熊新英 肖伟忠 鲁亚琴 常大权

    单位:兰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神经内科 730000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肝功能衰竭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中,以肝性脑病最常见,肝性脊髓病少见。我们遇到2例,分析报告如下。

    例1女性,54岁,农民。因进行性双下肢发硬、无力1年,不能行走2个月,于1994年6月入院。平时腹胀、纳差。否认其它慢性疾病史。查体:肝肋下3cm,质硬,脾肋下2cm,腹水征阴性。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增强,双Hoffman征阳性。双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明显增高,双膝、跟腱反射亢进,双髌、踝阵挛阳性,双Babinski及等位征均阳性。深浅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正常。第1次肝功能检查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3单位,余项指标正常。HBsAg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压颈试验椎管通畅。考虑为变性疾病或多发性硬化,试用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双下肢瘫无好转。入院后第3周出现不明原因昏睡,输葡萄糖后清醒。第3天又发生昏睡,查血糖正常,复查肝功能有明显损害,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8单位,谷丙转氨酶62单位/L(赖氏法),谷草转氨酶61单位/L。血清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均正常。血氨48.2μmol/L。总蛋白68.5g/L,白蛋白30.5g/L,球蛋白38.0g/L,白球比例0.8。B超示肝脾大,呈早期肝硬化改变。给予谷氨酸钠加谷氨酸钾静脉滴注,昏睡迅速消失,以后继续用谷氨酸盐配合保肝药物等治疗,肝昏迷未再发生。1个月后双下肢肌力增至Ⅳ级,扶持下可以行走,肌张力也明显降低。最后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肝性脊髓病。
, http://www.100md.com
    例2男性,38岁,工人。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僵硬感1个月,不能行走半个月,于1997年6月入院。症状时轻时重,症状加重与活动无关,也无晨轻暮重的规律。既往有饮酒史15年,平均每天饮白酒250ml。7年前发现肝硬化、腹水、表面抗原阳性后开始戒酒,未发生过肝昏迷。查体:肝肋下1cm,质硬,脾肋下2cm,腹水征阴性。右下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强,双膝、跟腱反射亢进,双髌、踝阵挛阳性,双Babinski征阳性。谷丙转氨酶58单位/L,谷草转氨酶54单位/L,血清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均正常。血氨49μmol/L,总蛋白71.30g/L,白蛋白27.8g/L,球蛋白43.5g/L,白球比例0.6。脑脊液检查正常。B超示脾增大,肝内回声普遍增多、增强,光点分布不均匀,肝静脉变细并扭曲。脊髓颈胸段MRI平扫未见异常。诊断肝性脊髓病,给予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及保肝治疗,1个月后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

    讨论 肝性脊髓病病理改变是在脊髓侧索和少部分后索发现有变性,但此种变性与肝功能衰竭之间的确切关系还不清楚〔1〕。本病发病隐匿,少数发展迅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瘫,所有病例都有显著的肌张力增高。双上肢不受侵犯或不明显,脊髓后索受损症状体征偶见。脑脊液正常,本组1例行脊髓MRI扫描未见异常。血氨可增高或为正常高值。少数肝性脊髓病可伴有肝性脑病。例2症状有波动性,双下肢肌力减退时轻时重,但变动幅度不大,推测可能与体内毒素量的变化有关。
, http://www.100md.com
    因本病无晨清暮重,活动后加重的规律,加之肌张力和反射的明显改变,不易与重症肌无力混淆。临床主要体征同原发性侧索硬化相似,但有明确的肝功能衰竭病史可与其相鉴别。

    肝性脊髓病应用激素、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治疗无效,而谷氨酸盐及保肝治疗有效。因此,与有些作者认为“该病不可逆”的观点不一致。谷氨酸盐除能与血氨结合形成无害的谷氨酰胺使血氨下降外,还参与神经系统蛋白代谢和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Alpers BJ,Mancall EL.Clinical Neurology.6ed.Philadephia:F A Davis Co,1971.528-529.

    收稿日期:1998-05-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