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脊柱侧凸与先天性畸形 > 特发性脊柱侧凸
编号:10222570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张承敏 申淑红 姜洪和 贾全章

    单位:解放军211医院骨科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90320 特发性脊柱侧凸存在多种解剖畸形,对心肺生理功能影响已有较多研究报告。为探讨脊柱侧凸对脊髓生理功能的影响,作者观察了Cobb角60°以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

    临床资料 脊柱侧凸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18.6岁(12~36岁),平均身高152cm(142~168cm)。均经X线片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均无四肢、神经系统疾患。侧凸位于胸椎者52例,位于胸腰段者16例。根据Cobb角将病人分成两组,60°~80°组(A组)37例,平均矫正41.6°;>80°组(B组)31例,平均矫正36.5°。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周~3个月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17.9岁(13~36岁),平均身高159cm。
, 百拇医药
    检测设备与方法 使用DANEC 4000型诱发电位仪,应用双极表面电极刺激两侧胫后神经,用针刺电极在头部C2-FP2记录。刺激强度为1.3倍运动阈强度,叠加500次,观察皮层电位P40。每个值均测量3次,以确保数字准确性。准确记录峰潜伏期与波幅的变化。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峰潜伏期、波幅的差异。

    结果 对照组脊柱两侧体感诱发电位波峰潜伏期、波幅值无显著变化;侧凸患者组凸侧和凹侧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峰潜伏期、波幅值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表1);侧凸患者手术后体感诱发电位波峰潜伏期和波幅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表2)。

    讨论 郑振耀等〔1〕曾报告147例Cobb角10°~55°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提示部分患者有本体感觉传导异常。本文观察结果表明,侧凸Cobb角60°时,对脊髓生物电有一定影响。导致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其解剖形态病理变化。特发性脊柱侧凸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趋动脊柱偏离中线,椎骨旋转的机械运动必然对椎管内脊髓形成牵拉;其次由于椎骨旋转、椎弓移位,导致椎管形态变化,横径变窄,前后径变短(CT片上明显可见),使脊髓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刺激。根据X线片测量侧凸Cobb角60°~80°时,其顶椎偏离中线的距离为6.5~7.2cm,脊髓亦随之偏离中线。椎管和脊髓的这种变化同正常状态下脊柱屈、伸、侧弯有本质的区别。脊柱侧凸时的脊髓移位是在椎骨的旋转、椎弓根内聚、小关节变形情况下,而且脊柱侧凸的上下移行椎相对固定,而顶椎偏离中线。因此,对脊髓可能存在着牵拉、挤压作用。特发性脊柱侧凸对脊髓生物电影响与其对肺功能影响一样,是潜在性的。脊髓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脊柱长期缓慢的蠕变过程,仅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变化。随着脊柱侧凸矫形后畸形的改善,其脊髓生物电也获得改善。本组脊柱侧凸平均矫正率为46.1%,平均矫正度数为40.2°。两组病人手术前、后比较,脊髓生物电变化也明显改善,因而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矫形不仅有利于改善外观,而且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脊髓生理功能。
, 百拇医药
    表1 侧凸患者与正常人体感诱发电位比较 (±s)

    正常组

    A组

    B组

    凸侧

    凹侧

    凸侧

    凹侧

    潜伏期(ms)

    35.7±1.58

    38.7±1.12
, http://www.100md.com
    39.8±1.26

    46.6±3.13

    49.3±3.47

    波幅(μV)

    1.15±0.93

    2.34±1.88

    2.66±0.89

    3.26±1.21

    2.83±1.83

    注:与正常组比较①P<0.01,②P<0.05表2 侧凸患者手术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比较(±s)
, 百拇医药
    A组

    B组

    凸侧

    凹侧

    凸侧

    凹侧

    潜伏期(ms)

    波幅(μV)

    潜伏期(ms)

    波幅(μV)

    潜伏期(ms)

    波幅(μV)

    潜伏期(ms)
, 百拇医药
    波幅(μV)

    术前

    38.7±1.12

    2.34±1.88

    39.8±1.26

    2.66±0.82

    46.6±3.13

    3.26±1.21

    49.3±3.47

    2.83±1.83

    术后

    37.1±1.30
, http://www.100md.com
    3.85±0.78

    37.9±2.72

    2.96±1.72

    44.2±3.47

    3.98±1.08

    47.7±2.84

    3.01±1.77

    t值

    4.249

    2.384

    3.777

    3.028
, http://www.100md.com
    2.496

    2.278

    2.698

    2.876

    P值

    <0.01

    <0.05

    <0.01

    <0.01

    <0.05

    <0.05

    <0.05

    <0.05

    参考文献

    [1] 郑振耀,郭霞,佘庆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查.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7,7(3):101.

    [2] 张承敏,韩永灿,姜洪和.脊柱侧凸患者手术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中国脊柱髓杂志,1994,4(3):144.

    收稿日期:1998-03-12 末次修回日期:1999-05-16,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脊柱侧凸与先天性畸形 > 特发性脊柱侧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