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23004
足背岛状V-Y推进皮瓣修复踝前软组织缺损
http://www.100md.com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毛海峰 张刚 张艳荣 付景泉

    单位:毛海峰 张刚 张艳荣 付景泉博兴县人民医院骨一科(山东博兴,256500)

    关键词:

    中国修复/990319 V-Y推进皮瓣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一 种 简便、有效方法,多用于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骶尾部褥疮,也用于鼻部,上、下睑外翻的 矫正等。1991年8月~1996年8月,我们应用足背V-Y岛状推进皮瓣修复踝前软组织缺损3例 ,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18~35岁。软组织缺损原因分别为车祸、机器轧伤 和烫伤。均无骨折。踝前皮肤缺损范围为6.0 cm×3.5 cm~8.0 cm×5.5 cm。患侧足背 皮肤均完好,足背动脉搏动好。缺损创面有肌腱及韧带裸露,无游离植皮条件。

    1.2 手术方法

    在踝前创面远端设计三角形皮瓣。底边为创面边缘,且底边长度等于创面最大宽度 。顶端位于足背动脉的任一点(根据情况选高度不同、最远可达趾根部)。

    在皮瓣一侧切开皮肤,深达肌腱表面仅保留腱周膜。切断并结扎跖背静脉,切断出皮瓣的趾 背神经,但不结扎。切断短伸肌腱包含在皮瓣内。在顶部将足背动脉或第1跖背动脉切断并结扎。在动脉深 层分离皮瓣,结扎各动脉分支。将皮瓣向近心端游离。于近端切断短伸肌肌腹,将肌腹包于皮瓣内。游离 皮瓣至创缘。仅保留足背动脉、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及腓浅神经为蒂,使三角形皮瓣形成 岛状。

    受区创面术前常规清创, 将三角形皮瓣向创面近侧推进,按V-Y皮瓣技术缝合创面。

    1.3 结果

    3例皮瓣推移术后14天拆线,全部成活。随访6~14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均较满意,感觉正 常,踝关节活动无障碍。

    2 讨论

    足背动脉供养足背皮瓣。足背动脉在长伸肌腱及趾长伸肌腱之间下行。足背 动脉发出众多的皮支。除主干发出皮支外,各分支亦发出纤细的皮支。各皮支互相吻合,形 成足背皮肤动脉网。同时,腓浅神经由足背外侧进入皮瓣,分布于足背大部分皮肤,为主要 的感觉神经。内侧的大隐静脉及外侧的小隐静脉为皮瓣的主要回流静脉。足背皮肤较为松弛 ,可拉拢缝合1~2 cm。因此,足背皮瓣有良好的血运及神经支配。足背V-Y岛状推进皮瓣 修复踝前软组织缺损有解剖基础。

    V-Y推进皮瓣应用已很长时间,因其供区无需游离植皮可直接拉拢缝合而带来许多方便。但 是,传统的V-Y推进皮瓣主要靠自由血供。这样,局限皮瓣小,移动距离短且大多无神经支 配,限制了其使用。而应用带蒂岛状V-Y推进皮瓣克服了以上缺点,使用范围大为增加。与 其它各种皮瓣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术操作简便,无需断蒂;②不用吻合血管神经;③ 供区 无需植皮,可直接缝合,解决了第1跖跗关节游离植皮区易发生溃疡的问题;④不用外固定 ,可早期活动,踝关节功能恢复快;⑤皮瓣外形色泽与受区皮肤接近,且具有良好感觉。

    (收稿:1998-04-21,修回:1998-06-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