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24048
春天过后不是秋—— 记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分科学会终身、资深委员盛林教授
http://www.100md.com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余兴汉

    单位: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编辑部(北京市,100050)

    关键词: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990302 “阳春布泽德,万物生光辉”。春天,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尽管人们常把“秋实”看成是“春华”的延续,但大自然的春天,毕竟一年只有一次。而人生却不然,只要有“眼底山河,胸中事业”的奉献精神,那么人生的春天,可以是无限的。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分科学会终身、资深委员盛林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拥有无限春光的人。

    1941 年4 月,刚满 15 岁的盛林同志便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宣传,离开上海参加了新四军,成了一名战斗在抗日前线的女战士。参军仅4个月就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并于1942年2月提前批准转正。入伍不久就被选送到新四军一旅卫训班接受战场抢救的训练,从此确立了盛林同志一生从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生事业。在漫长而残酷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岁月里,她从战地卫生员成长为野战军手术队副队长,先后被评为模范党员、爱伤模范,荣立过二等功两次, 三等功、集体功多次。济南解放后, 上级派她负责接管山东省立医院,上海解放后又任上海市军管会卫生处秘书。1949年7月至1951年9月调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干部轮训大队系统学习医学专业理论,毕业后先后在华东军区总医院、军委总高级步校医院任妇产科副主任、主任,解放军八二医院副院长等职,曾被评为二等先进工作者。1955年荣获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58年6月盛林同志32岁的时候,随医院集体转业。为了党的需要,她带着英雄战斗集体新四军铸就的“铁军”精神和一身豪气,奔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战场,开始了她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 百拇医药
    1959年5月盛林同志调入北京妇产医院,先后任产科副主任、主任,1965年始任业务副院长,一干就是19年。1984年春改任医院技术顾问。1980年5月她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邀请,参加了中国围产医学专家考察团,赴美国、加拿大访问,参观访问了南加州大学医学中心、洛杉矶妇女医院等17所医院,并参加了旧金山“美国围产医学现代状况”的学术会议,了解了欧美围产医学进展状况,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对我国围产医学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85年12月北京卫生系统开展人事改革,盛林同志不是考虑提前离休会给自己带来的损失,而是想如何能为单位节省出一个编制,为事业的发展增加一个岗位,果断申请离休,主动退了下来,这一举动又一次显示出她关键时刻一心为公的人格魅力。她在妇产医院工作期间,工作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工作中身先士卒,朴实无华;对同志诚恳热情,平易近人,象一团火似地团结带领大家,为妇产医院的建设贡献力量。正如1992年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卫生局为她制作并在全市和各医院放映的《夕阳红》电视片——“春天过后不是秋”中所介绍的那样,“作为妇产医院原副院长的盛林,一位在妇产科岗位上辛勤工作了近50年的医务工作者,感觉到生命活动的力量,恰似当年她亲手接生婴儿时,一种对生命的欢愉。如今退下来了,她却从未觉得远离了岗位和生命”。是啊,盛林同志又把她的“铁军”精神和那满腔热情,全部投到中国激光医学事业上来,开始了她又一个美丽的春天!
, 百拇医药
    中国的激光医学在世界上属于起步早、起点高、病例总数多、普及应用面广的“大国”之一,备受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青睐。1960年世界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中国独自研制的激光器1961年便在长春光机所问世。外国人把激光成功地应用于眼底疾病的治疗,悄然打开了激光医疗之门,我国一批有胆有识的专家、学者也敏锐地捕捉了这一信息,迅速开展了自己的基础或临床研究。正是这批先驱者的勇敢探索和坚韧不拔,为中国激光医学事业的发展和组织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盛林同志就是这些忘我奉献的开拓者中资格最老的少数几位元老级人物之一。盛林同志是1975年开始参加激光医学研究的。1976年国家科委情报所在武昌召开了首次全国激光医学学术交流大会。盛林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激光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的学术论文,受到了会议的重视。这次会议意义重大,表明了国家对这个富有战略意义的科研项目的支持与肯定,极大鼓舞了与会者的信心,一个全国规模的激光医学热潮便很快兴起。同年盛林代表妇产医院与北京市科委协同组织了“激光医学在妇产科应用”的推广小组去广西南宁,受到了当地医务界的热烈欢迎。1982年她参加了北京激光-血卟淋协作组的临床研究工作,并参与了国家“六五”攻关课题“激光光动力学疗法诊治恶性肿瘤”的研究。她参加的《血卟啉衍生物-激光技术治疗恶性肿瘤》研究成果,1983年获北京市科委科技一等奖、卫生部科技二等奖。她还先后参与编著《激光-血卟啉治疗宫颈癌》、《激光医学*激光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5部激光医学专著。
, 百拇医药
    随着我国激光医学的迅猛发展和专家学者的不断呼吁,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王大珩院士以其独到的科学远见,果断批准了全国激光医学界久久盼望的学会组织——中国光学学会医用光学专业委员会(即激光医学分科学会的前身)于1984年10月在烟台市召开成立大会,从此便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激光医学的学术交流活动。由于学会是民间学术团体,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许多困难,在上级学会的委托下,盛林同志出以公心,不嫌麻烦,团结大多数学会同事,共同克服困难,化解问题,并于1990年完成了激光医学分科学会全国第二届换届改选工作,从此学会工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20多年来,盛林同志为创建和组织全国及北京市的激光医学组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难以想象的代价,不辞辛苦,不怕困难,多方奔走,不遗余力,任劳任怨,有时甚至委曲求全,求大同,存小异,事事以大局为重,使学会组织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北京电视台《夕阳红》记者问她:是什么力量使您在离休前后,以如此奉献精神投身于激光医学事业?她说:她“觉得激光医学这种先进的医疗手段,犹如一扇充满诱惑力的门,门里面的事业值得她用后半辈子的所有精力去探索”。记者又问她,离休了,功成名就,为什么还不享享清福?她深情地说:“总觉得心里搁着事儿,战争年代由于缺医少药而死去的战友,老在眼前晃动”。战火中铸就的那一颗永不褪色的心支撑着她投入这崭新的世界。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十几年来,她作为连任三届的学会常务副主任,一直上的是没人管发工资的班,干的是“自觉活”、“良心活”,风里来,雨里去,默默无闻地为这项新事业的普及推广增砖添瓦。盛林同志长期患有糖尿病、膝关节病和胆道结石等疾病,但她从来没有被疾病吓倒,为事业坚持走南闯北。为了举办激光医学学习班,她几次深入甘肃,抱病在旅途上颠簸,在拥挤的车厢里一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为了给缺医少药的边远乡村介绍激光医学,她来到福建、浙江农村,贵州、宁夏山区,以及黑龙江等老少边穷地区,在强烈的事业心的驱动下,她觉得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为了与基层大夫取得联系,解答疑难,她常常在夜晚伏案灯下,戴着老花镜,一封一封不厌其烦地认真复信。中国光学学会的同志说得好:“老盛是局级老干部,却没有一点架子,开会晚了,她自带方便面便是正餐,胃病犯了抓一把药塞到嘴里,上楼开会她得一边捶着腿,一边摇晃着走进会议室。这年头实行讲钱,可老盛在学会工作多年,连补助费也没有领过几次”。她原来住的地方进一趟城,要几个小时,倒几次公共汽车。不论刮风下雪、天寒地冻,有时甚至公共汽车都停开了,可她参加学会的活动从来没有耽误过一次。她先后组织过十多次全国性激光医学学术会议,其中最为困难、最为成功的要数1991年激光医学分科学会在北京友谊宾馆组织召开的国际激光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这次会议共有20多个国家、78位外宾参加,世界上激光医学界的头面人物几乎都来了,加上国内200多位专家学者,真是济济一堂,会议开得十分圆满成功。在这次会议中,盛林同志担任的是司库工作和会议组织工作。会开完了,代表满意,上下满意,就是很少有人知道她这个穷司库是怎么当的,是怎么把会议周转起来并开成的,得付出多大的心血和代价。在近一年半的筹备期间,她比上班还忙、还累,由于缺少经费,她心急火燎,不得不东奔西走,费尽心机,以她在全国激光医学界的威望与影响和久负盛名的“老太太”面子,争取资助和求得借款,有时为了与外省市取得联系,她经常用家里的电话拨打长途,自掏腰包。有人说她干的总是无名英雄,这话很有意思,1991年7月申请了7年之久的《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终于得到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刊,这位学会的“老管家”理所当然又被摆到了这本“颗粒无收”的穷杂志的穷财务负责人的位置上,从策划到创刊再到正常出版发行以及到处去拉广告,她和编辑部的同志们完全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一点一点“化缘”来,一分一分抠着花,就这样精打细算地把杂志办到今天这个模样,其间好些年不但分文不取,还倒贴着公共汽车费、电话费及午餐费。凡是了解这本杂志工作的人,只要提到盛林副社长,都交口称赞她是这本杂志当年艰苦创业的幕后大功臣!
, 百拇医药
    盛林同志曾先后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第二、三、四届理事,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分科学会一、二、三届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光学学会第二、三届理事,北京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社副社长、编委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咨询中心激光医学专家组组长等职。期间被评为中国光学学会及1988、1989年北京科协学会工作积极分子。1991年评为北京市离休干部先进个人,1995年评为北京市老干部先进个人,1996年评为北京市局级优秀党员。1998年10月被授予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分科学会终身、资深委员的荣誉和称号。

    老盛同志今年73岁了,可以说有一身功绩和荣誉,她既是专家教授,又是革命老战士;她既是一位著名的学会活动家,有威望的学会“三朝”元老,又是一位谁都可以请得动的以助人为快事的出了名的“老好人”。社会给了她很高很高的评价,而她对职称和头衔却看得很淡很淡。这位老功臣身上生生不息的潜力,现在还在继续发挥着社会效益,为我国激光医学事业发挥余热。“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她还有“梦幻”:也许有那么一天她又能抓住什么机遇,为中国的激光医学再做更大的贡献!

    春天过后不是秋,老盛同志从来也没有为年龄发过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