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27624
胃、胰岛双原发癌伴胰腺及胰周淋巴结内碰撞癌尸检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上海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于颖彦 藏丽娟 胡宏慧

    单位:200080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胃 患者,女,63岁。于1995年7月体检时B超发现肝脏多发性实质性占位病变。同年9月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体低分化腺癌。遂按胃癌肝转移(T4N3M1)于1995年9月起接受化疗。1996年6月起阵发性冷汗、抽搐、神志不清等低血糖症状时有发生,进食后可获缓解。血胰岛素有明显升高。1997年7月23日因大量黑便而入院。体温38℃且持续不退,一般消炎治疗无效。8月8日起出现胸闷气急,两肺闻及湿性罗音。8月9日起少尿,12日上午无尿,伴呼吸深长,口唇樱红,大汗淋漓。血气分析及血生化检查提示肝肾功能受损,代谢性酸中毒,高钾、低钠、低氯、低钙血症。8月12日15时45分突然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为明确死因、反复低血糖症原因以及较一般晚期胃癌存活期长的原因,死后进行了尸体解剖。
, http://www.100md.com
    脏器巨检:肝脏切面散在多个直径0.1~4cm灰白结节,周围肝组织呈暗绿色。胃壁增厚切面灰白。胰腺外形不规则,质硬。切面见胰体、胰尾部被灰白灰红色结节状肿物取代,仅胰头部有少量胰腺组织残存。两肺、双肾未见肿物。镜下观察:双肺淤血水肿,散在真菌感染灶,感染灶以小支气管为中心伴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小片状炎症。胃壁内可见印戒状癌细胞弥漫浸润于胃壁各层,不形成腺样结构。胰腺内浸润的肿瘤有两种类型,其中一型瘤细胞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粉染,胞膜界限不清,排列成索状或片状,以薄壁血窦相隔,与胰岛结构相似,但存在核大小不等、深染及病理性核分裂像等异型性。另一型在胰腺内浸润性生长并与上型癌组织相互浸润的肿瘤为印戒细胞癌成分。在肿大的胰体上淋巴结内同时可见上述两种类型的癌转移,两癌呈碰撞性生长。两侧肾脏肾小球无明显病变,肾小管有浊肿。肾间质内散在真菌感染灶伴周围炎性反应。肝脏多个转移灶切片内均未见印戒细胞癌成分,而与胰腺原发瘤形态相似,为胰岛细胞癌肝脏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胃印戒细胞癌CEA(+),CK8(+),ER(+),PR(+),mm23(+),c-erbB-2(-),chromagranin A(-)。胰岛细胞癌CK8(+),ER(+),PR(+),c-erb B-2(+),mm23(-),chromagranin A(+),Insulin (+),Glucagon (-),Gastrin(-),CEA(-),HCG(+)。肝脏内转移灶标记结果同胰岛细胞癌者。尸检主要病理诊断:胃印戒细胞癌,侵犯胰腺并伴胰体上淋巴结转移;功能性胰岛细胞癌(产生胰岛素)伴多发性肝脏转移及胰体上淋巴结转移;深部真菌感染(肺,肾);双侧肾小管浊肿。死亡原因:急性肝肾综合征,高钾、低钠、低氯、低钙血症抑制心脏导致猝死。1001-1.gif (106091 bytes)

    图1.示印戒细胞癌与胰岛细胞癌在胰腺内呈碰撞性生长。左侧为大小不等、弥散分布的印戒样癌细胞;右侧细胞较大、胞浆界限不清,呈索片状排列的为胰岛细胞癌。

    图2.示胰周淋巴结内转移性碰撞癌。左侧为印戒细胞癌转移灶;右侧为胰岛细胞癌转移灶。

    图3.示肝转移癌。左侧为肝细胞索;右侧为转移性胰岛细胞癌。

    (收稿:1998-04-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