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30528
朱培庭教授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经验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3期
     作者:章学林张静哲

    单位:章学林张静哲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胆道外科,上海市宛平南路725号

    关键词:

    新中医990304

    朱培庭教授,男,1939年出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胆石病医疗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急腹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胆道外科主任,胆道研究室主任,首批上海市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胆道疾病的临床与科研,成功地开发出上海地区第一个国家级中药三类新药“胆宁片”。承担国家、市部级、局级科研项目12项,获科技成果奖与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8项。完成学术著作两部,论文54篇。首倡胆病从肝论治,临证兼顾先天后天,治结石喜养肝柔肝,疗感染善清热通下。
, http://www.100md.com
    朱培庭教授师从著名中医外科专家顾伯华教授、中西结合外科专家徐长生教授,潜心钻研胆道疾病3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领域中卓有成就,学验俱丰。笔者有幸师从朱教授多年,获益良多,兹将其部分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手术与非手术疗法的选择

    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治疗方案大体可分为手术与非手术两大类,由于手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有一定的结石再发率,因此,朱老师主张慎重选择手术疗法。对于无症状者,一般选择非手术治疗,重在维持“和平共处”状态,防止急性发作,不主张行预防性手术。有症状的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朱老师主张区别对待。胆囊造影示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者,服中药可望稳定病情,减少和防止急性发作,甚至治愈,一般非手术治疗。胆囊造影示胆囊有功能而功能不良者,可进行3~6个月的试探性治疗,功能逐渐恢复者继续中药治疗,功能无改善者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胆囊严重萎缩,功能丧失,或胆囊充满结石者,首选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案依结石大小、胆总管扩张程度及肝功能状态而定。结石最大径小于胆总管内径,无阻塞性黄疸及严重肝功能损害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果结石最大径大于胆总管内径,或胆总管已扩张,有肝功能损害及阻塞性黄疸者宜手术治疗。对肝内胆管结石,除非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朱老师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2 非手术治疗的措施

    当决定采用非手术方案后,朱老师就制定因人而异的综合性非手术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中医辨证施治、冲击波碎石、针灸及饮食调节等,其中中医辨证治疗是其精髓。朱老师曾在总结274例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发病规律后发现,属于肝阴不足型者占55.47%,表现为胁痛隐隐,头晕眼花,口干欲饮,腰不适,舌干少苔,或中有裂纹,脉弦细,而且50岁以上年龄组中,肝阴不足型的比例达72.37%,符合《内经》所谓:“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及朱丹溪“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的观点。治以养肝柔肝,总有效率达84.13%。另有44.53%属于肝胆气郁型,治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总有效率达86.82%〔1〕。冲击波碎石虽是一种非侵入性疗法,但同样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朱老师常谓,胆囊结石即使是碎成泥砂样,也不一定能排除,因此,主张除严格掌握适应症外,还在碎石前后予利胆排石中药,以期提高排石率。

    3 遣方用药特点
, http://www.100md.com
    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病在胆而与肝关系十分密切,中医所谓“肝胆互为表里”。朱老师主张胆病从肝论治,倡养肝柔肝之法,而不囿于疏肝利胆之陈规。用药以养阴益气为基础,兼顾脾肾,忌劫肝阴。常用生地黄、枸杞子、何首乌滋养肝阴,以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盖取“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意; 常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益肾阴,是为六味地黄丸之意;另以茯苓、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共为养肝柔肝的基本方。属于肝胆气郁型者,朱老师喜用绿萼梅、玫瑰花、白残花等甘酸性平力缓之品,而柴胡、木香、枳实等辛燥升阳破气之品,因有“劫肝阴”之嫌,朱老师基本不用。青皮、陈皮虽常同用,但用量较小,亦为顾及肝阴之妙笔。朱老师认为,胆为六腑之一,当以通为用,主张保持大便每日2~3次为宜,每于方中加生大黄一味,即为此意。

    4 术后的调养

    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手术后症状持续和结石再发均较为常见,常令病人痛苦,医者棘手。据朱老师研究,胆道术后肝胆管残余结石患者中,表现为肝阴不足者占77.72%,究其原因,在于手术直接损害肝脏的正常形态结构,因此,每于术后采用养肝柔肝中药调理,喜用滋养肝肾之品,如桑椹、冬虫夏草、熟地黄等,取“形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意,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术后除药物调养外,朱老师主张注重饮食情志调养,凡事讲“度”,而反对过分忌口,更反对盲目进补,强调药补不如食补。
, 百拇医药
    5 病案举例

    冯某,女,37岁。反复右中上腹隐痛6年,伴腰膝软,神疲乏力,咽干口苦,夜寐欠安,大便干结,舌淡红、少苔,脉细。B超报告:胆囊内充满结石。胆囊造影示胆囊不显影,肝功能正常,因惧怕手术而求治。证属肝阴不足,治以养肝柔肝,佐以疏肝利胆。处方:生地黄、何首乌、黄芪、太子参、枸杞子各15 g,白术、山茱萸、郁金、茵陈、玫瑰花、绿萼梅各9 g,生大黄6 g。每日1剂,水煎服。服14剂后上腹隐痛减轻,精神好转,大便正常,继以原方加减治疗3个月后,经胆囊造影示胆囊已显影,B超报告结石较前减少,持续治疗1年后,诸症全消,胆囊功能恢复正常,胆囊内未见结石。随访1年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1 朱培庭,张静哲,曹中平,等.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274例的总结.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9)∶15

    修回日期:1998-09-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