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毒理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36009
001 高温高湿条件下梭曼急性毒性的变化
http://www.100md.com 《毒理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叶建锋 胡贵方 袁长青 姚玉宇 龚彦德

    单位:第一军医大学防化医学教研室(广州 510515)

    关键词:

    卫生毒理学杂志990314 常温条件下的神经性毒剂中毒机理及其防治已有大量报道,为了解高温高湿环境中神经性毒剂的中毒损伤特点,对高温高湿条件合并梭曼急性中毒的毒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高温高湿环境由自制的高温高湿箱模拟。昆明种小鼠在高温高湿下适应2h后按序贯法测定LD50,设5种温湿条件,包括室温25℃,温度40℃,相对湿度66%;温度39℃,相对湿度82%;温度39℃,相对湿度71%;温度38℃,相对湿度90%。Wistar雄性大鼠和昆明种小鼠在39℃、相对湿度80%下,梭曼按64μg/kg(0.4LD50)和90μg/kg sc 30min和60min后,按改良的Elmen法测定全血、各脑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表明,常温下梭曼90μg/kg小鼠皮下染毒,20只小鼠在24h观察时间内死亡8只,存活率60%;高温高湿下(39℃、相对湿度80%)20只染毒小鼠均在5min内出现肌颤,在30min内惊厥死亡,存活率0%。梭曼的毒性随温度和湿度变而变化,高温高湿条件下,梭曼的毒性增高;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梭曼的毒性随湿度的增高而提高。39℃、相对湿度80%热应激条件下,全血和全脑AChE活性略有下降;正常情况下大脑AChE活性以纹状体最高,皮质最低,合并梭曼中毒后,全血和全脑AChE活力较常温中毒明显降低,其中皮质AChE活力(18%)降低最严重,海马次之,纹状体最轻;高温中毒组皮质、小脑和海马中AChE活力抑制与对应的常温中毒组AChE活力抑制相比具显著性差异。

    有实验表明,当外界气温约上升10℃,沙林毒性可增加1倍多。本研究结果提示梭曼毒性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热应激反应引起呼吸频率和肺通气量增高、汗腺活动增强,可导致毒剂气体的吸收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或因缺氧导致皮质功能改变,或因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而产生负诱导使其它中枢抑制过程加强,加上热应激下心理精神紧张、穿着核化生防护服进行军事活动等因素,均可能加重神经性毒剂中毒的程度。因此,在热应激和梭曼中毒并存的条件下,梭曼中毒的变化将更为复杂,增加了高温高湿条件下梭曼中毒的防治困难。,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