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36594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搏停止8次和多脏器功能受损抢救成功1例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吴少巧 苏雪娥

    单位:吴少巧 苏雪娥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510120)

    关键词:

    广东医学990369 患者,男性,76岁,香港退休警员。1997年5月28日午休时,突感心悸、胸闷,随即昏厥、神志不清、遗尿,约5 min苏醒。3.5 d后再次昏厥,于5月31日23时10分送来急诊。检查:神倦、对答切题、P 80次/min、R 20次/min、BP 11.5/6 kPa。双肺底湿性啰音,心率80次/min、心音低钝、S2>S1,可闻及2~3/6级柔和收缩期杂音。急诊心电图及心肌酶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抢救经过:静脉滴注多巴胺、支持及抗凝疗法。1.5 d后BP 12~13/7 kPa,尿量40 mL/h,但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善,针对Ⅲ°AVB加用甲基强的松龙,并将多巴胺加量至5~7 μg/(kg.min),BP 13/9 kPa,出现频发室早,继而室颤,阿斯综合征,即刻电除颤、复律后以利多卡因1 mg/min静滴维持,1 h再次发生室颤,经复律后利多卡因加至2 mg/min维持,5 h后突然烦躁、气促、呼吸26次/min、BP测不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双小腿至膝上出现紫花斑,将多巴胺调至8 μg/(kg.min),并加阿拉明5 μg/(kg.min),2 h后BP 18/9 kPa,心率60次/min,但症状加重,呼吸30次/min,体温不升35.3 ℃、尿量< 15 mL/h;考虑心衰加重,停用利多卡因和阿拉明,给予硝酸甘油10μg/min,速尿20 mg静注,度冷丁50 mg肌注,渐安静,皮肤转暖、气促改善,于当晚23时40分突然停搏,即刻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肾上腺素1 mg静注3次,阿托品1 mg静注。10 min恢复结性心率70次/min,频发室早,静滴硫酸镁5 g/d,BP 20/12 kPa,15 min恢复自主呼吸及意识,但极烦躁,肌注度冷丁75 mg。此后的10.5 h中,在人工通气下反复发生心脏停搏5次,经SCPR成功,是日下午发热T 39.5 ℃,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腹胀、尿蛋白(+)、镜下血尿(+++),BUN 25.4 mmol/L,Scr 274μmol/L。经胃管胃肠减压后经胃管灌入大黄粉3 g,每日2次,物理降温等,症状渐好转。第2天病情再度恶化,极度烦躁、气促、面色青灰、大汗、BP 24/14 kPa,P 106次/min,R 33次/min,与呼吸机顶牛,T 35.1 ℃,双肺广泛干湿性啰音,皮肤湿冷,下肢至上腹部皮肤呈紫花斑,腹胀,肠鸣音消失,尿量10 mL/h。进入多脏器受损(MODS),经全力抢救及脏器支持,纠正MODS。人工通气15 d脱机成功,转康复病区共留医41 d出院。活动自如、BP 16/11 kPa,ECG:窦性心率87次/min,偶发室早,ST-T呈恢复期缺血性改变。随访半年健在。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由于局部缺血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约2%~10%病人并发Ⅲ°AVB,当病人反复出现阿斯综合征,药物对症治疗仅能获得短暂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床边紧急起搏技术应用前病死率很高。本例由于年迈家属不同意安装起搏器,采取药物治疗,期间发生2次室颤6次心搏停止,虽然经过及时准确的CPCR抢救成功,表明如无条件安装临时起搏器,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抢救,合理用药,能使病人转危为安。病情中发生两次急性循环衰竭,第一次为利多卡因负性肌力所诱发,第二次除利多卡因负性肌力外,阿拉明用量偏大,后负荷加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提示高龄病人AMI室性心律失常控制后,利多卡因的维持量应小于2 mg/min较安全,最好采用硫酸镁,每天2.5~5 g更安全有效。Ⅲ°AVB的治疗除病因及对症外,甲基强的松龙效果是满意的。病情中多次CPCR后出现多脏器器官功能损害,抢救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曾出现预后较差的腹胀、消化道出血,经及时给予胃肠减压及大黄粉治疗,效果较好。对高龄危重病人的抢救,关键是仔细观察分析,对病情做好前瞻性的预测,抢救药物的应用尽量做到权衡利弊、恰到好处。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