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39641
EP方案治疗恶性上腔静脉综合征32例近期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谢杰荣 潘达超

    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化疗科,湛江524001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肺癌;恶性淋巴瘤;药物治疗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359 恶性上腔静脉综合征主要由肺癌、恶性淋巴瘤引起。在病理类型未明情况下,可选用抗癌谱较广的化疗药物治疗。本文对32例恶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用EP方案作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本组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中位年龄58.4岁;属小细胞肺癌19例、非小细胞肺癌5例、恶性淋巴瘤8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临床表现为面颈部肿胀,双上肢水肿,胸壁静脉、颈静脉扩张,胸相、胸CT示纵 隔增宽者26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第1~5天每天用VP-160.1g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DDP2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速尿40mg静注,第1~7天每天用地塞米松10mg加10%葡萄糖250mL静滴;化疗前半小时肌注 胃复安20mg 。3~4周为1周期,2~3周期为1疗程。静脉用药时均先用下肢小静脉。完成1周期者1例,2周期者3例,其余病例均完成3周期以上化疗。

    2 结果

    2.1 疗效 化疗开始后2~7d临床症状、体征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化疗后,19例小细胞肺癌中CR3例,PR6例;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R 2例;8例恶性淋巴瘤中CR2例,PR3例。32例病人中S 9例,P7例。总有效率为 50%(16/32)。

    2.2 毒性 32例人中患者有56.3%出现不同程度白细胞下降,其中Ⅰ、Ⅱ度占77.8%,Ⅲ度占22.2%;15.6%患者出现贫血,Ⅰ、Ⅱ度占80%,血小板下降不明显。经输血及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后血像恢复;46.9%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主要为Ⅰ、Ⅱ度,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恶性上腔静脉综合征呈急性或亚急性肿瘤危象者应从速处理以缓解症状。据统计,97%的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是癌瘤,其中75%为肺癌(以小细胞肺癌占多数),15%为淋巴瘤(主要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7%为转移癌。良性病变引起者仅占3%[1]。肺癌及恶性淋巴瘤共占90%。

    在动物模型研究中,证明VP-16合并DDP是一种有高度协同作用的有效联合化疗方案。VP-16作用部位主要在拓朴异构酶Ⅱ,这种酶正常的作用为断裂DNA双链,使DNA链松解,然后将DNA接上,便于复制。用药后抑制了该酶,使DNA易于断裂。本品与DNA拓朴异构梅Ⅱ组成复合物使已遭损的DNA不能修复而破坏,阻断了瘤细胞继续增殖,达到治疗作用,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作用 于晚S期。VP-16对肺癌、睾丸癌、急性白血病等有较好疗效。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尤为突出,有效率达40%,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为18%,对非何金氏淋巴瘤中的组织细胞型有效率为36%,淋巴细胞型有效率为58%[1]。DDP为无机金属络合物,将氯解离后与癌细胞的DNA交叉联结,从而破坏DNA功能。可能与DNA形成链内或链间交联,亦可能与DNA及蛋白质形成交联,并抑制细 胞有丝分裂,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DDP对非精原细胞性睾丸瘤、卵巢癌、头颈部鳞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淋巴瘤及肺癌等的疗效较好。对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为25%,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为16%。EP方案对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为40%~50%,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为29%[1];与平阳霉素联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有效率为75%[2]。 本组总有效率为50%,近期疗效较好,可结合放疗、手术、免疫疗法继续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毒性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及恶心、呕吐,但不甚严重。无毒副反应致 死病例。作者认为,EP方案可作为恶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通用化疗方案。

    4 参考文献

    1 韩锐主编.肿瘤化学预防及药物治疗.北京:北京医科大 学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278,283,494,551,552,780

    2 潘达超,吴江.应用EPB方案治疗复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疗效观察.肿 瘤防治研究,1997,24(2);89

    收稿日期:1999-03-1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