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法律与医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40908
外伤致动脉巨大血栓栓塞1例
http://www.100md.com 《法律与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杨洪兴

    单位:山东省沂水县人民法院,276400

    关键词:

    法律与医学杂志990330 杨某,女,53岁。1998年7月25日被拖拉机轮胎爆炸后飞来的轮锅击伤右下肢中段部位,伤后入院治疗。入院时查体: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表皮挫伤,局部在50cm×15cm的范围内有大面积的皮下淤血,右下肢活动受限。伤后1个月查见局部前内侧触及皮下肿块,右小腿及右足部皮温降低,右足趾背伸无力,右股动脉上段搏动有力,大腿动脉及右足背动脉未扪及。9月1日行右股动脉穿刺造影术,报告为右股动脉不通畅,交通支增粗。9月5日行右股动脉栓塞探查、大隐静脉移植术,术中见右股动脉自NFEA2窝上20cm处开始栓塞,管腔变硬,与股静脉紧密粘连,切开血管后,见管腔内血栓与血管内膜融合机化,血栓至腘窝下8cm胫后动脉处,整个血栓长28cm,行大隐静脉移植术后治愈出院。

    讨论

    血管内血栓栓塞在临床法医学检验中经常遇到,但大多发生在静脉血管内,动脉血管内的血栓栓塞比较罕见,尤其是巨大血栓栓塞更是少见。这是因为动脉血管内的血流较快,局部粘集的血小板及一些疑血因子易被血流稀释和冲走而不易形成血栓的缘故。

    本例血栓栓塞的特点一是发生的部位特别,血栓栓塞的部位在下肢的主要大动脉--股动脉;二是血栓特别巨大。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动脉血管内膜广泛损伤是造成动脉巨大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血管内膜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内膜的胶原纤维外露,从而激活血液中的Ⅻ因子,内源凝血系统被启动;损伤的内膜释放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使血液发生凝集。同时,损伤后,使得损伤处的血管内膜变得粗糙,易于血小板凝集。由于损伤组织可以释放ADP,使血小板粘附在损伤处外露的胶原纤维表面。本例伤者股动脉走行部位均受到暴力作用,使这些部位的动脉血管内膜广泛损伤,血小板在这些部位粘集堆积和血液凝固,形成无数个细小的血栓。

    损伤处形成的细小血栓起到了静脉血管中的静脉瓣的作用,使血流变慢,并产生涡流,血小板进一步的粘集堆积,无数个细小的血栓逐渐融合成片,形成巨大血栓,最终导致血管栓塞。

    另外,伤者长时间的卧床,也是造成巨大血栓形成的一个因素。本例伤者自受伤至发现栓塞,长达一月之久,这期间伤者一直在医院卧床治疗。长时间的卧床及活动量的减少,使血流速度相对变慢,使血栓易于形成。

    本例伤者伤后即在法医门诊鉴定,法医根据损伤当时的情况鉴定为轻伤。出院后伤者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委托法医进行复核。法医复核时见伤者右小腿肌肉明显萎缩,右踝关节功能大部分丧失,右足趾背伸无力,鉴定为重伤。本案两次鉴定,结论不同,主要因为鉴定时间不同所致。通过对该案的鉴定,要求法医要把握鉴定时机,伤情未稳定时不要过早地下鉴定结论,鉴定时不仅要了解损伤当时的情况,还要注意观察损伤的结局,要考虑全面,鉴定结论才准确。

    (收稿:1999-04-07,修回:1999-04-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