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43596
圆孔麻醉新穿刺径路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黄迪炎 常健

    单位:250031 济南军区总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990331 为探讨圆孔麻醉简便易行的穿刺径路,我们在100个颅骨标本和25个头颅标本上观测和研究,设计了圆孔麻醉新的穿刺径路,即颧上点,并在50例手术患者中应用,麻醉效果良好。

    1.材料和方法:颅骨标本100个,标明眶内点(额骨、泪骨和上颌骨额突相接处),颧上点(颧弓和颞骨连线上)和翼腭窝中心点(蝶骨翼突前壁中心)。穿刺针穿刺,用量角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针与颞平面的角度,颧上点到翼腭窝中心点 的深度,颧上点到眶内缘点的距离。继之在25个头颅标本上模拟穿刺,注明颧上点和眶内缘点,测量颧上点到眶内缘点的距离,以其距离作进针的深度,以颅骨测量的角度作进针的角度,穿刺后,注入甲紫0.1 ml,解剖观察翼腭窝甲紫染色情况,充满甲紫为麻醉效果满意。

    2.结果:进针的角度与颞平面呈85°±2.5°,进针的深度为颧上点到眶内缘点的距离。左、右侧经统计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以颅骨测量的径路在头颅标本上行模拟穿刺,麻醉效果全部满意。

    3.临床应用: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平均23岁。上颌骨囊肿刮除术20例,上颌囊肿摘除及上颌窦根治术24例,颌面部清创术4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患者平卧,测量颧上点到眶内缘点的距离,消毒后,选7.5 cm长的25号针头,以其距离和针与颞平面呈85°左右由颧上点进针直抵翼腭窝,注入2%利多卡因,然后手术。麻醉效果:优47例,良3例,有效率达100%。

    4.此法麻醉,操作简便易行,麻醉效果可靠,安全。

    (收稿:1998-07-03 修回:1999-02-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