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43621
腮腺沃辛瘤的综合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俞光岩 邹兆菊 马大权 柳晓冰 张梅颖 李雷

    单位:100081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俞光岩、邹兆菊、马大权、柳晓冰、李雷);北京市肿瘤医院(张梅颖)

    关键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990319 沃辛瘤(Warthin tumor)又称腺淋巴瘤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影像诊断等方面颇具特点。近些年来,我们就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细胞学诊断、超微结构、线粒体功能、影像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一些阶段性的研究结果已先后在相关杂志上发表[1-13],本文汇集截止1996年底的资料,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新的资料和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分析讨论。

    一、 发病情况分析

    1962年1月至1996年12月的35年中,我院诊治腮腺上皮性肿瘤(简称腮腺肿瘤)1 462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1 087例,占全部腮腺肿瘤的74.4%;恶性肿瘤375例,占25.6%。良性肿瘤中,Warthin瘤216例,占全部腮腺肿瘤的14.8%,良性肿瘤的19.9%,是仅次于多形性腺瘤、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因而,研究其诊断及治疗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216例 Warthin瘤中,男186例,女30例,男∶女为6.2∶1;年龄分布:<50岁组21例(

    9.7%),50~59岁组100例(46.3%),60~69岁组67例(31.0%),≥70岁组28例(12.9%)。

    将25年(1970年1月至1994年12月)平均分为5个研究周期,分析Warthin瘤在所有腮腺肿瘤以及良性肿瘤中构成比的变化[1]。结果表明,Warthin瘤在腮腺肿瘤以及良性肿瘤中的构成比均呈稳定上升趋势。90年代初(22.5%及29.2%)比70年代初(5.2%及7.1%)增长3倍。随着Warthin瘤发病率的增加,这一疾病应引起老年口腔医学的重视。

    二 、病因学研究

    Warthin瘤来源于淋巴结内迷走涎腺组织的增生,但这一学说不能解释以下现象:既然迷走涎腺组织发生于胚胎及婴儿期,为何Warthin瘤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为何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为此,我们对166例腮腺Warthin瘤进行吸烟史调查,并以200位健康中老年人及17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作对照,分析吸烟与Warthin瘤发病的关系。
, 百拇医药
    结果表明:健康中老年人中,吸烟者占25.5%;多形性腺瘤患者中,吸烟者占26.7%。以上两个对照组之间,吸烟者差异无显著性。Warthin瘤患者中,吸烟者占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按性别分析,进一步证实Warthin瘤患者中,吸烟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健康中老年人、多形性腺瘤及Warthin瘤患者中,吸烟者比例分别为45%、51.3%及97.9%(P<0.001)。女性健康中老年人、多形性腺瘤及Warthin瘤患者中,吸烟者比例分别为6%、7.6%及76.2%(P<0.001)。根据本组资料表明,吸烟与Warthin瘤的发病有关。

    由于男性吸烟者明显多于女性,故男性Warthin瘤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烟焦油中含苯芘、N-亚硝基呱啶等化学性刺激物,这些成分长期作用于淋巴结中迷走的涎腺组织,导致这些组织化生进而瘤变。一般患者多在成年后吸烟,且其致瘤作用是长期的过程,故可解释为何中老年后才出现Warthin瘤。 吸烟可能仅为促发因素,而腮腺淋巴结中迷走的涎腺组织是发病的基础。因此,吸烟人群中患Warthin瘤者仅为少数。
, 百拇医药
    三、 临床特点

    分析1962~1996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18例Warthin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Warthin瘤如下临床特点[4]

    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本组为6.3∶1。

    2.50岁以上多见,50~59岁为发病高峰。

    3.肿瘤绝大多数位于腮腺后下极,占腮腺Warthin瘤的89.4%。

    4.多发性肿瘤很常见,本组50例,占所有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23.1%,可表现为3种形式:①不同类型的腮腺肿瘤,如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嗜酸性腺瘤等伴发,本组为2.3%(5/216);②双侧腮腺Warthin瘤,本组为13.4%(29/216);③同侧多灶性Warthin瘤,本组占11.1%(24/216),可为多个体积较大的肿瘤,也可是一个体积较大的主瘤,伴有一个或多个黄豆大小的“子瘤”。
, http://www.100md.com
    5.肿瘤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可有弹性感。

    6.部分病例有消长史(本组为18.3%)及胀痛感(11.9%),可能与肿瘤内的淋巴样间质继发感染有关,应注意与炎症相鉴别。

    Warthin瘤特发于腮腺,偶尔可发生于腮腺以外的组织。本组发生于腭部小涎腺和颈部淋巴结各1例,后者系涎腺组织迷走到颈部淋巴结所致,前者的发生机理尚不清楚。

    四 、影像诊断特点

    1.声像图特点:声像图上,Warthin瘤呈卵圆形,边界清楚,内部低回声被线状强回声分割成网格状。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受检的16例Warthin瘤中,13例(81.3%)呈此表现。呈此类声像图的15例患者中,13例(81.3%)为Warthin瘤,表明Warthin瘤的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异性[5]。肿瘤标本声像图与病理对照研究的结果表明:5例网格状回声见于Warthin瘤(4例)及乳头状囊腺瘤(1例),这两类肿瘤的病理特点是:肿瘤有许多小囊腔,其中有上皮乳头突入,囊腔本身构成的反射界面可能是形成较强且连续的线状强回声的基础[6]。近期,作者发现2例Warthin瘤声像图表现为肿瘤中心为无声区,其中有乳头状中等回声的结构突入(图1)。手术标本剖面见肿瘤中心为大囊腔,其中有指状乳头突入。由此提示,囊腔大小不同,声像图表现可有区别。
, 百拇医药
    图1 Warthin瘤声像图肿瘤中心为无回声区,其中有乳头状中等回声的结构突入

    2.99m锝核素显像: Warthin瘤的上皮细胞具有摄取99m锝的功能,行99m锝显像时,肿瘤所在区摄取99m锝高于周围正常腮腺组织,即表现为“热”结节。当肿瘤体积小于1.5cm直径,且部位深在时,单纯功能期显像(即静态显像)可表现为“温”结节,未能显示肿瘤。如果采用排空期显像,即在功能期显像后,用柠檬酸刺激,正常腮腺内的放射活性被逐步排除,而Warthin瘤上皮细胞将摄入的核素分泌到腺腔,肿瘤内无导管结构,核素不能及时排出,蓄积于腺腔内,仍保持很高的放射活性,从而使肿瘤得以显示。本组80年代用γ照相机检查13例Warthin瘤,11例(84.6%)呈“热”结节。其中2例功能期显像为“温”结节,而排空期显像为“热”结节。11例呈“热”结节表现者均为Warthin瘤,表明Warthin瘤行核素显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强[7]。进入90年代以来,作者采用ECT动态功能显像,14例Warthin瘤患者均为“热”结节,通过计算机绘制的时间-放射性浓度曲线,患侧腮腺摄取明显增加,曲线高于正常侧。给酸刺激后,曲线下降不明显,有的呈持续上升型。测算患侧分泌指数,多在20%以下,而正常腮腺多在50%以上,从而使Warthin瘤的诊断更为精确。临床怀疑为Warthin瘤时,可行99m锝显像,并建议作动态显像。
, 百拇医药
    3.腮腺造影:通过对80例腮腺Warthin瘤腮腺造影图象的分析,发现X线的特点,并通过X线与病理对照分析,探讨其病理学基础[8]

    腮腺造影片上具有下列特点:肿瘤所在处分支导管排列紊乱、扭曲、不规则扩张及狭窄,腺泡充盈缺损较规则,90%(72/80)腮腺Warthin瘤具此X线表现。15%(12/80)患者可见主导管粗细不均,呈腊肠样改变,为典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表现。这种表现在397例其它腮腺肿瘤中仅见2例(0.5%)。其形成可能与烟草中的刺激物经导管口作用于腮腺导管上皮,使导管上皮发生炎症性改变有关。

    67.5%(54/80)患者在肿瘤周围,甚至远离肿瘤处可见末梢导管点状扩张,其数量多少不等。这种表现易与舍格伦综合征混淆,应注意鉴别。通过取肿瘤周围的腺体组织病理观察,可见小叶间导管高度扩张,但小叶内导管扩张不明显,表明X线片所见的末梢导管点状扩张,主要系小叶间导管的扩张,其点状影像系扩张导管的横断面。这一点有别于舍格伦综合征,后者主要表现为小叶内导管扩张。
, 百拇医药
    五、细胞学特点

    82例曾做细针吸细胞学检查,与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97.5%。Warthin瘤的细胞学特点为以成熟的淋巴细胞为背景,内有大小不等、成片的嗜酸腺上皮,呈折纸样,并不紧密聚集成团块。嗜酸腺上皮细胞体积较大,界限清楚,Papanicolaou染色细胞质粉红或浅蓝色,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一侧,染色质均匀而无颗粒、色浅、偶见小核仁,核浆比例可达1∶2~3(图2)。如有炎症病史、病期较长者,嗜酸腺上皮不呈片状而散在,3~5个在一起,甚至单个,此时不要误诊为转移癌。若仅见嗜酸腺上皮,而慢性炎症细胞缺如或极少时,应除外嗜酸细胞腺瘤或嗜酸细胞增生症,根据临床特点有助于鉴别。

    图2 Warthin瘤细胞学涂片在成熟的淋巴细胞背景上,见成片嗜酸腺上皮

    六、超微结构研究
, 百拇医药
    对10例Warthin瘤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分析镜下所见的同时,对“热”结节形成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9]

    电镜下见肿瘤上皮胞质内含大量畸形线粒体,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嵴长度及数量增加、体积增大。上皮细胞可分为3类:①锥形细胞:体积较小,线粒体数量较柱状细胞少,形态大部正常,偶见畸形线粒体;②普通型高柱状细胞:细胞核呈椭圆形,胞质内线粒体数目增加、体积增大、嵴的数目及长度增加,但畸形者只占少数;③退变型高柱状细胞:细胞核皱缩,胞质内线粒体密集,含大量畸形线粒体。上述3类细胞的线粒体含量依次增加,畸形由轻变重,其间似有一个移行过程。

    8例曾行99m锝显像,7例表现为“热”结节,1例(2个肿瘤)为“冷”结节。这2个肿瘤体积在2.5cm直径以上,且无明显囊性变。超微结构形态与“热”结节者基本一致,也含有大量畸形线粒体。Warthin瘤摄取99m锝含量增多,即表现为“热”结节,似与线粒体的形态及数量的变化无关。
, http://www.100md.com
    七、 线粒体功能评价

    为了探索Warthin瘤内线粒体增生的机理,对8例Warthin瘤采用生化方法提取线粒体并测定其呼吸活性,以确定肿瘤上皮线粒体的功能状态[10]

    从测定的正常样品结果计算,正常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平均值为2.10±0.75。8例Warthin瘤的呼吸控制率为1~1.60,平均值为1.12±0.50,低于正常值(P<0.01)。

    呼吸控制率是指加入磷酸腺苷刺激后的呼吸与磷酸腺苷耗尽的呼吸之比,是反映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及其功能状态的一个最灵敏的指数,也是测定线粒体活性的主要指标和方法。Warthin瘤呼吸控制率的明显降低,提示肿瘤上皮线粒体内呼吸及氧化磷酸化偶联过程明显减弱,呼吸功能减退。其增生可能是细胞内代谢障碍的一种代偿性、退行性改变。

    八 、治疗研究
, http://www.100md.com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指腮腺肿瘤及瘤周部分正常腺体切除,有别于单纯肿瘤摘除及剜除术,其术式详见参考文献[11,12]

    1962~1996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腮腺Warthin瘤216例(224侧),其中160例(162侧)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56例(62侧)采用区域性切除术。为统计方便,本文按侧进行分析。

    62侧区域切除术患者均经术后1~20年(平均7.1年)随访,无一侧复发。患侧腮腺区无明显凹陷畸形,面部形态近似正常侧。挤压患侧腮腺后,导管口有清亮液体流出[11,12]。88侧腮腺浅叶切除患者术后1~18年(平均7.2年)随访,2侧复发。术后均有程度不等的面部凹陷畸形。

    102侧患者(区域切除28侧,浅叶切除74侧)接受碘-淀粉试验,以评价有无味觉出汗综合征。区域性切除患者阳性率为14.3%(4/28),明显低于浅叶切除患者(93.2%, 69/74)。
, 百拇医药
    17侧区域性切除术患者在手术 半年后进行99m锝腮腺功能测定,摄取功能用摄取指数及摄取指数率表示,分泌功能用分泌指数及分泌指数率表示。测定结果表明患侧腮腺的摄取指数率为93.3%,分泌指数率为86%。

    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相比,有下列优点:①因手术范围缩小,缩短了手术时间;②因只暴露面神经下颌缘支及颈面干,减少了面神经损伤;③切除组织少,面部凹陷畸形得以减轻;④减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⑤保留了大部分腮腺功能。

    参考文献

    [1] 俞光岩,柳晓冰,彭歆,等. 腮腺沃辛瘤发病情况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7,7:88-96.

    [2] 俞光岩,柳晓冰,李自力. 吸烟与腮腺沃辛瘤的发病.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5,30:195-197.
, http://www.100md.com
    [3] Yu GY, Liu XB, Li ZL, et al. Smok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arthin's tumour of the parotid gland. 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 , 1998,36:183-185.

    [4] 俞光岩. 腺淋巴瘤100例临床分析.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1992,6:86-87.

    [5] 俞光岩,邹兆菊,王仪生,等. 腮腺区肿块的影像学综合诊断.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89,24:258-260.

    [6] 俞光岩,邹兆菊,吴奇光,等. 腮腺肿瘤的声像图与病理对照观察.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1989,11:179-181.

    [7] 俞光岩,朱家瑞,邹兆菊. 腮腺区肿块的γ照相诊断.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89,5:97-99.
, http://www.100md.com
    [8] 俞光岩,邹兆菊,吴奇光. 沃辛瘤的腮腺造影特点.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6,31:195-197.

    [9] 俞光岩,邹兆菊,孙开华,等. 腺淋巴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1,26:155-157.

    [10] 李雷,俞光岩,高辉,等. 沃辛瘤的线粒体功能评价.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6,31:370-371.

    [11] 俞光岩,马大权,柳晓冰,等.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沃辛瘤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1996,31:372-374.

    [12] Yu GY, Ma DQ, Liu XB, et al. Local excision of the parotid gland in the treatment of Warthin's tumour. 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 1998,36:186-189.

    [13] 马大权,王洪君. 细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涎腺肿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88,23:69-71.

    (收稿:1998-12-1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