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补益汤 > 补气 > 生脉散
编号:10251773
生脉散运用规律之一得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郝建新

    单位:湖北中医学院(武汉 430061)

    关键词:生脉散;临床运用;组方变化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326 中图分类号 R289.1

    生脉散源于我国金代名医李杲(东垣)之《内外伤辨惑论》(公元1247年)。其由人参5钱,麦冬、五味子各3钱组成。几百年来,是方以组方合理,选药精当,疗效卓著而倍受后世医家青睐,至今仍为临床医生所习用。近几年来,笔者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并参考有关的药理药效研究内容,临床以其为核心随症变化,治疗了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肌炎等多种心脏疾患,获效颇佳。且在对疗效的综合分析过程中,感受到一些在临床实用时值得注意的变化规律。故特撰文,以就正于同道。

    1 人参在原方中的变化

    在临床实用过程中,生脉散的主要可变因素为人参,而麦冬、五味子则基本不变。人参之所以可变其原因有三:①人参为方中之君,动一发即可影响全方;②人参常因其品种和炮制品的不同而在性味功效上出现差异。如生晒参性微温,补气力强,红参性温热,长于温补阳气,西洋参性寒凉偏补气阴兼清虚热;③在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选用不同品种或炮制品的人参可有效提高方证符合率,适应临床病证的复杂变化。所以,当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气虚为主时,笔者多选生晒参;若兼见心阳不足之象时,则用红参;若见气阴不足,虚热内扰者,即换西洋参。此外,若于康复期或病愈防复发时应用,亦可用党参或太子参代替人参。

    2 实用中的加味变化

    临床所见心脏疾患的病理变化十分复杂,治疗常应多途径、多环节切入,手段和方法往往是综合联用。尽管本方无论从临床还是实验均证实对心脏疾患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毕竟有势单力薄之嫌,很难适应临床病证的所有变化。因此,结合辨证加味是扩大原方适应症范围,提高方证符合率,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的主要方法。如当患者出现阳亡气脱的表现时,笔者常加附子或合四逆汤同用,以奏回阳救逆之功,此法常于救治心原性休克时采用;若患者见有热毒内陷心包之征时,笔者则常加银花、大青叶、黄连等清热解毒之品,可奏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之效,此法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良好;若患者伴见瘀血阻络,胸阳不通等表现时,则可加丹参、桂枝、枳实、红花等活血化瘀,通阳宽胸之品,以奏通络消痹之功,此法在冠心病的治疗和康复中用之甚为适宜。

    3 原方剂型的变化

    在中药剂型改革的过程中,生脉散是较早被纳入剂改专家视野的一个中药复方。目前,临床除习用的传统散剂和汤剂外,尚有注射液和口服液等新型制剂。新剂型的问世,使原方在给药途径和临床疗效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如注射液使得原方的恢复心功能的作用得以更充分发挥,且奏效时间亦有较大幅度地缩短,为临床救治心原性休克和抗心衰提供了更迅捷有效的武器。可见原方的剂型变化,确是古方新用,发挥疗效,扩大适应证范围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何搞好古方新用,发挥其卓著的疗效?关键在于掌握和揭示其临床运用规律,深入研究和了解其内在的作用机制。,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补益汤 > 补气 > 生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