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52253
急则治其标——针刺即时降压
http://www.100md.com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唐肖梅 张建华

    单位:电子工业部四○二医院 北京100039

    关键词:高血压;针刺;胆经;阿是穴;急则治其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990336 1 治疗方法

    取穴:双侧足少阳胆经下肢压痛点,其位置大约在下肢腓骨前缘,光明穴附近。注意一定要认真检查,找到明确的压痛点。用0.38mm×50 mm毫针直刺约1.5寸左右,采用泻法,进行提插捻转,以针感向下肢放散为宜,留针10min。针刺前及针刺后测量血压并记录。

    2 适应症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适用。

    3 典型病例

    廉某,男,37岁,患高血压病10年,血压最高达29.3/17.3kPa,一直服用开搏通、长效心痛定等药物,近两月因其母病重住院,服药不规律,血压时高时低。就诊时患者自感头晕目旋、头痛、烦躁、恶心欲吐、面目红赤。检查:舌质红苔白,脉弦,血压26.7/16.0kPa,辨证:肝阳上亢,气血上逆。急则治其标,治以平肝潜阳,疏风清热。取双侧足少阳胆经下肢压痛点,针刺10 min,起针。患者自感头晕头痛明显减轻,测血压21.3/3.3kPa,嘱其内科继续治疗。

    我们共观察32例患者,有31例针刺后血压下降,其收缩压下降幅度在2.7~5.3kPa,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3~4.0kPa,且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有1例患者治疗时足少阳胆经经脉压痛点不明显,针后血压无明显改变。

    4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上逆;阴虚阳亢、上盛下虚;痰湿壅盛、痰火上扰所致。

    我们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高血压病人的足少阳胆经下肢循行部位往往有明显的压痛点,根据中医理论“痛则不通”的原则,进行局部按压及针刺治疗,结果发现血压能够明显下降。由于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变脏腑以肝为主。根据胆附于肝,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且胆脉络于头目,风火痰浊循经上扰清窍则头晕目眩,故取胆经下肢压痛点为其上病下治之意,以达平肝潜阳、降逆之功,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本法方便易行,尤其对高血压危象病人,就诊时未及用药前迅速治疗,快速降压,能够起到急救作用,并为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唐肖梅,女,32岁,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1999-02-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