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07740
扩张型心肌病的QT离散度分析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4期
     作者:汪 静 朱铁兵 吴 翔 马文珠

    单位:汪 静 南京市中医院心肾科进修生(210001);朱铁兵 吴 翔 马文珠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0029)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449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心脏扩大、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紊乱、猝死为其病程特点。DCM猝死原因多数为室速、室颤,其发生与心肌复极差异性有关,QT离散度(QTd)能够反应心肌的这种差异性,本文回顾性分析42例DCM患者的QTd。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 1990年1月~1997年12月住江苏省人民医院的DCM患者42例,诊断均符合WHO/ISFC1980年标准。均经全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病人做了心肌活检、ECT及冠脉造影检查。男32例、女10例,年龄21~67岁,平均45.6岁。心律失常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心电监护为依据,恶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Ⅲ级以上)者8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例,心室颤动4例,未达到上述指标24例。排除影响心肌复极的房颤、束支阻滞、低血钾,以及使用影响QT间期的药物(洋地黄除外)。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诊(门诊检查,电话或信访)半年内死亡7例,其中心衰1例,室速、室颤6例,存活35例。正常对照组40例,经体检、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男30例,女10例,年龄21~67岁,平均47.3岁。
, 百拇医药
    方法 入院一周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出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后壁厚度(LVPW),记录12导联心电图(纸速25ms),T波以下降支与等电位线交点为准,如有U波,以T波与U波切迹为准,每导联测3个QT间期,取平值均,如T波不清楚,则不予测量。每例至少测7个以上导联。取QT间期最大值(QTmax)、QT间期最小值(QTmin),求得QTd(QTd=QTmax-QTmin)。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LVIDD、LVPW与QTd关系采用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DCM组与对照组QTd分别为69.64±24.83,37.28±13.14,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32 P<0.01),DCM组中按心律失常、心功能及预后分组,QTd比较参见附表。

    42例DCM病人LVIDD(65.4±8.7mm)、LVPW(11.2±2.8mm),均与QTd无相关性(P>0.05)。
, 百拇医药
    附表 QT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与心功能、预后关系(1.gif (117 bytes)±s) 心律失常

    n

    QTd(ms)

    预后

    n

    QTd(ms)

    心功能

    n

    QTd(ms)

    恶 性
, 百拇医药
    18

    88.45±24.27

    死亡

    7

    91.91±19.61

    Ⅰ~Ⅱ级

    19

    62.84±20.70

    非恶性

    24

    56.27±16.45

    存活

    35
, 百拇医药
    65.19±23.52

    Ⅲ~Ⅳ级

    23

    74.27±26.68

    P值

    <0.01

    <0.01

    >0.05

    讨论

    QTd增加代表心室电不稳定性,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研究发现DCM患者与对照组QTd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DCM预后判断亦有重要的价值。Pye等测量DCM患者的QTd,结果发现有无室速或室颤QTd分别是76±18ms,40±11ms,差异显著,本文结果与之相同。DCM的病理改变是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变性、坏死和纤维细胞增生,其病变越严重则心功能越差,心肌纤维肥大,空泡样变性、核固缩等改变使心肌细胞跨膜电位下降,动作电位振幅下降,动作电位时程缩短,使心肌细胞除极、复极速率减慢,从而使心脏各部分心肌细胞的复极非均质性增加,使QTd明显延长。

    QTd方法简便、无创,本研究提示其对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有一定预测价值。本组DCM患者QTd与心功能指标无关,可能与研究样本偏小有关,故需进一步观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