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华枝睾吸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蓝春庚
单位:广西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广西医学GUANGXI MEDICAL YIXUE1999年 第21卷 第4期 Vol
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的成虫寄生于肝脏的胆管,可引起华枝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危害人类健康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广西是我国肝吸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早在1916年,国外Vickevs报告在梧州市检查150人,阳性率为12.0%。国内学者姚永政报道1938年在宾阳王灵检查191人,虫卵阳性率为4.7%。解放前未见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建国后,我区逐步开展肝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试点防治。笔者对建国以来广西肝吸虫病防治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人群调查
, 百拇医药
1.1感染率:刘德广等(1)(1980)报告在桂林市人民医院等共查看华枝睾吸虫病案47例,根据病人住址选择临桂县二塘公社二塘村和桂林市郊区甲山公社燕子岩村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81人中,阳性者6人,阳性率为7.4%。周世祜等(2)(1980)报告1971年对扶绥县的山圩和渠黎两公社居民410人和369人进行了调查,华枝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4.6%和43.9%。1979年又在横县陶圩公社古同村粪检600人,阳性者335人,阳性率为55.8%;在石塘公社料平村粪检327人,阳性者212人,阳性率为67.8%。陈德义等(3)(1986)报告在田东县思林乡皮试检查348人,阳性者124人,阳性率为35.6%。对122名皮试阳性者进行粪检,39人虫卵阳性,感染率为11.2%。柳延芳(4)(1987)报告在田东县3个乡,8个村粪检居民2949人,阳性者458人,阳性率为15.5%。黎学铭等(5)(1991)报告1988~1989年在全自治区共调查20个县,查出华枝睾吸虫病人的有田阳、富川、玉林、北流、贵县、桂平、临桂、横县、隆安、扶绥、合山、上林等12个县,共粪检18211人,阳性者489人,阳性率为2.7%。何刚等(6)(1992)在右江沿岸的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及该地区不同方位、地形的田林、西林、凌云、德保、靖西共9个县(市)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水洗沉淀法粪检虫卵阳性率为18.9%(1427/7575)。其中,在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各调查点乡村居民粪检3661人,阳性率为14.5%~46.8%,阳性1424人,占本次调查虫卵阳性人数的99%,说明上述四县是重流行区。沿河以外的德保、靖西两县居民通过粪检也发现个别病例,阳性率分别为0.19%(1/524)和0.28(2/714),其余3个县即西林、田林、凌云粪检未查获虫卵(0/2674)。李树林等(7)(1995)报告80年代以来以历年病例报告和居民食“鱼生”习惯为线索,对梧州等25县、市55个乡村共粪检93020人,查出华枝睾吸虫卵阳性20318人,阳性率为21.80%,调查点乡村的居民感染率最低为2.3%(隆安叮当乡16/681),最高为68.5%(龙胜县城437/638)。其中龙胜、武鸣、邕宁、横县、宾阳、扶绥、上林、崇左、大化、武宣、凭祥、藤县、南宁及梧州市调查点乡村居民感染率在15%以上,属重度流行区;贵港、桂平、灵山、上思、象州、临桂、平果、田东等县及桂林市调查点乡村居民感染率在5%~15%之间,属中度流行区;田阳和隆安县叮当乡居民感染率在5%以下,属低度流行区。上述流行区人群感染率的高低与当地人们食“鱼生”的习惯有密切关系。朱群友等(8)(1995)报导在武鸣大平乡对三个村用醛醚法粪检2774人,虫卵阳性者494人,阳性率平均为17.81%。截止1998年,据初步统计,全区已粪检126654人,阳性人数27615人,平均阳性率为21.80%,最低为0.08%,最高为74.68%。这些感染率基本反映我区华枝睾吸虫病感染状况,但调查的范围局限于调查点,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 百拇医药
1.2 性别与年龄分布:黎学铭等(5)对12个县的调查结果表明,男性7768人,阳性者336人,感染率为4.3%,女性7971人中,阳性者153人,感染率为1.9%,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均有感染。0~4、5~9、10~14、15~19、20~29、30~39、40~49、50~59和60岁以上各年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0.4%、1.1%、0.9%、2.2%、4.1%、5.5%、4.3%、6.8%和6.3%,感染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何刚等(9)(1994)报导在百色地区9个县粪检7571人,阳性731人,其中男性672人,感染率为16.46%(672/4083),女性59人,感染率为1.69(59/3088),年龄最小9岁,最大70岁,25~65岁各年龄组居民感染率较高。李树林等(7)(1995)报道,在邕宁、崇左、大化、临桂等8县(市)9627位受检者中,男性5287人,虫卵阳性1097人,阳性率20.73%;女性4340人,虫卵阳性179人,阳性率4.12%,男性居民的华枝睾吸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χ2=314.9,P<0.01)。感染者的年龄最大74岁,最小2岁。从5~10岁年龄组起人群华枝睾吸虫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抽查邕宁、武鸣等8县428例虫卵阳性者作克粪虫卵计数,EPG<500者291人,占68.0%,EPG在500~1000之间116人,占27.1%;EPG>1000者21人,占4.9%(8)。
, http://www.100md.com
1.3 感染方式:商少明等(10)报道我区肝吸虫病感染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普遍吃“鱼生”、打火锅、偶尔吃鱼生和生鱼交叉感染,而不同地区居民感染方式有异。邕江流域以普遍吃“鱼生”为主要感染方式,郁江和浔江流域以偶尔吃“鱼生”或生鱼交叉污染引起。左右江流域则以打火锅鱼煮不熟引起。上述三种方式可以共存。但有主次之分。同时,环境污染与民族生活习惯有关。邕江郁江和浔江流域居民有在鱼塘上建造厕所习惯,左右江流域无厕所,有随地拉野屎习俗,又有放养猪习惯,因此,造成人畜感染的恶性循环。粪便管理不当和鲜粪喂鱼等现象存在是肝吸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何刚等(9)(1994年)报道百色地区沿河4个县731例阳性者,其中709人吃过“鱼生”,占97%。
1.4 地区分布:全区总共调查53个县市,除田林、西林、凌云、全州和河池等5个县市未发现华枝睾吸虫病人外,其余48个县市均有流行或存在:南宁市、邕宁县、武鸣县、横县、宾阳县、扶绥县、隆安县、上林县、天等县、凭祥市、崇左县、大新县、龙州县、马山县、宁明县、贵港市、玉林市、桂平市、梧州市、藤县、苍梧县、桂林市、临桂县、龙胜县、象州县、武宣县、大化县、巴马县、宜州市、上思县、灵山县、平果县、百色市、田阳县、田东县、德保县、靖西县、合山市、来宾县、北流市、都安县、富川县、柳州市、融水县、合浦县、隆林县、容县、阳朔县。商少明等(10)(1994年)报告肝吸虫病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中部、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东北部呈零星分布。中部地区为严重流行区,形成核心地区,成片状分布,感染率高,受威胁人群多,远离核心地区如富川、靖西、德保、北流等县市感染率较低,呈散在小片状或点状分布,偶尔也有感染率高的点状地区。
, http://www.100md.com
2 中间宿主调查
2.1第一中间宿主:有关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的调查资料不多。周世祜(2)(1980)检查纹沼螺、傅氏豆螺和硬豆螺(Bithynia robusta)三种淡水螺,仅在纹沼螺体内查到本虫尾蚴。在三个不同地点采集的纹绍螺,其感染率分别为0.01%(1/6615)、1.5%(5/336)和10.0%(23/230)。何刚等(9)(1994)报告在平果县在鱼塘、沟渠中采集沼螺488只,傅氏豆螺266只,阳性率分别在0.41%(2/488)和1.50%(4/266);田东县纹沼螺和傅氏豆螺的感染率分别为0.47%(3/633)和1.90%(4/208)。李树林等(8)(1995)报告在武鸣等地调查长角涵螺自然感染率达14.91%,赤豆螺和纹沼螺感染率分别为7.80%和8.21%。朱群友等(6)(1995)报告武鸣县傅氏豆螺和长角涵螺的感染率分别为0.58%(7/1213)和0.20%(1/507)。到1998年,广西共发现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长角函螺、赤豆螺和硬豆螺4种。检查4种螺3万多只,肝吸虫尾蚴自然感染率分别为纹沼螺0.45%(62/13695)、长角涵螺2.58%(204/7916)、赤豆螺1.38%(197/14261)、硬豆螺1.97%(17/864)。其中硬豆螺作为肝吸虫中间宿主属国内首次报告。
, http://www.100md.com
2.2 第二中间宿主:刘德广等(1)(1980)在桂林检查15种淡水鱼,发现麦穗鱼、花鱼 骨骨鱼、鲫鱼、红鳍鱼 白、鲤鱼、刺鱼 旁鱼 皮、白鲩等7种鱼有华枝睾吸虫囊蚴感染。前6种鱼每克鱼肉含囊蚴平均数分别为34.4、10.9、1.0、0.15、0.24、0.15个。麦穗鱼的感染率最高,为92.8%(13/14)。周世祜等(2)(1980)在横县检查14种淡水鱼,有4种鱼感染华枝睾吸虫囊蚴。其中麦穗鱼、白鲩、白链、餐鱼的感染率各为95.7%(45/47)、30.0%(6/20)、33.3%(3/9)和2.5%(2/80)。朱群友等(8)(1995)在武鸣县太平乡检查10种淡水鱼计307条,有囊蚴的鱼为6种36条,其中麦穗鱼、高体鱼 旁鱼 皮和鲫鱼分别检查113条、73条和63条,阳性者各有25条、6条和2条。鲩鱼、青鱼、鲤鱼各检查5条、8条和10条,每种鱼各有1条有囊蚴寄生。李树林等(13)(1995)报告在横县和邕宁县发现台细鳊鱼体内含有华枝睾吸虫囊蚴并感染动物获得成虫,属于首次发现。到目前为止。第二中间宿主调查淡水鱼共7科33属42种4689尾,其中肝吸虫囊蚴阳性的有4科25属32种816尾。另外调查了沼虾61个,未发现阳性。计数每克鱼肉有肝吸虫囊蚴数,以台细鳊最高,为5560个/克,其次为麦穗鱼,2703个/克。
, 百拇医药
3 保虫宿主调查
刘德广等(1)(1980)在桂林剖检猫、狗各9只,在9只猫、7只狗的肝胆管、胆囊中找到了本虫。周世祜等(2)(1980)在横县检查3只狗胆囊,其中2只狗胆汁内有华枝睾吸虫卵;检查16只猪的胆汁均为阴性。朱群友等(8)(1995)在武鸣县太平乡检查猫粪11份,狗粪12份,各在6份和4份中查出虫卵。何刚等在田东县检查24份猫粪,在其中1份查到华枝睾吸虫卵。
截止1998年,保虫宿主调查家猫78只,其中解剖71只,在45只肝胆管及胆囊内检获肝吸虫成虫;粪便检查7只,4只粪内查到肝吸虫卵。总阳性猫为49只,感染率为62.82%。检查家犬110只,其中解剖96只,在54只肝胆管及胆囊内检获肝吸虫成虫;另粪便检查14只,8只粪内查到肝吸虫卵,总阳性犬为62只,感染率为56.36%。检查猪肝和胆347个,鸭肝和胆278个,野鼠肝和胆630个,均未发现肝吸虫成虫或虫卵。说明我区主要保虫宿主为家猫和家犬,可能与用新鲜鱼喂猫、犬有关。
, 百拇医药
4 诊断
谢兆钿等(11)(1992)应用华枝睾吸虫抗原皮试筛选和改良加藤法,醛醚沉淀法粪检法查病,表明皮试存在部分假阴性,也有假阳性。陆传等(2)(1992)报告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Dot-ELISA)对横县1144人调查,检出阳性率42.1%(482/1144),同时377人作粪检与上法比较,两法符合率92.6%,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但目前国内仍以病原学检查作为华枝睾吸虫病确诊依据,病史和免疫学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14)。
5 治疗
朱美芳等(15)(1984年)报导在横县用吡喹酮总量210mg/kg,疗程5天,共治209例,治后5个月用醚醛法粪检112人,阳性2人,阴性110人,阴转率98.2%,未出现重要副反应,均能按时完成疗程。黎元吉等(16)(1990)报道在宾阳对209例华枝睾吸虫病患者用两种不同剂量疗程吡喹酮进行疗效观察,甲组总剂量180mg/kg,3日分服,日3次,治198例。乙组为对照组,总剂量210mg/kg,日3次×5天疗法,共治21例,治后1个月,甲组虫卵阴转率100%,乙组虫卵阴转率99.33%。黄健等(17)(1992)报告应用阿苯达唑16mg/kg和12mg/kg两种剂量,每天2次,连服5天,疗毕30天复查,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00%(39/39)和95%(24/32)。李树林等(18)(1995)采用吡喹酮180mg/kg、阿苯达唑90mg/kg及吡喹酮90mg/kg合并阿苯达唑45mg/kg,3d分服,每日3次,分别治疗华枝睾吸虫病患者66例、62例和74例,治后1个月粪检虫卵阴转率依次为98.5%(65/66)、61.3%(38/62)和87.8%(65/74);未阴转者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9.7%,65.0%和97.3%。吡喹酮合并阿苯达唑治疗组的疗效稍逊于吡喹酮治疗组,但其对轻、中度感染者的疗效较为满意,且副反应少而轻。吡喹酮具有疗程短、效果好、服药简便、安全与副反应少等优点,是当前大规模开展华枝睾吸虫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 http://www.100md.com
1997年前,我区华枝睾吸虫病工作处于流行病学调查和试点防治阶段,在全区经过采用门诊报告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手段,查出我区有48个县流行华枝睾吸虫病,基本摸清了全区流行范围,同时也采用吡喹酮治疗近10万人,没有出现严重的副反应,为正式开展全区面上防治工作打下基础。1998年卫生厅召开全区肝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全区面上防治工作。
6 结语
我区采用门诊报告和现场调查的方式,查出我区有48个县市流行华枝睾吸虫病,疫情基本摸清,同时采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吡喹酮是治疗华枝睾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并经近10万人的治疗,没有出现严重副反应,为全区大面积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如何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率仍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德广,黄绍芬,姚其芳,等.桂林发现华睾吸虫(肝吸虫)病疫源地.广西卫生 1980,(1):12
, 百拇医药
[2]周世祜,龙祖培,胡文庆,等.广西横县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广西卫生 1980,(2):23
[3]陈德义,柳延芳,李富书,等.田东县思林乡肝吸虫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广西医学 1986;8(4):191
[4]柳延芳.广西田东县华枝睾吸虫病的初步调查.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7;5(3):231
[5]黎学铭,商少明,鲍正鹰,等.广西华枝睾吸虫病流行范围和分布特点的初步分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特辑)1991,145
[6]何 刚,陈德义,柳延芳,等.百色地区华枝睾吸虫病流行强度调查.广西医学 1992,14(增刊):192
[7]李树林,何 刚,谭裕光,等.广西25县市华枝睾吸虫感染调查.广西预防医学 1995;1(2):106
, 百拇医药
[8]朱群友,李树林,谭裕光,等.武鸣县太平乡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用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5;3(2):94
[9]何 刚,陈德义,柳延芳,等.广西百色地区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用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4,7(2):146
[10]商少明,黎学铭,黄坚凌,等.广西华枝睾吸虫病流行情况分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专辑),1994,12:239
[11]谢兆钿,钟石林,韦继贵.华枝睾吸虫抗原皮试筛选和改良加藤法、醛醚法粪检虫卵情况观察.广西医学 1992;14(增刊):193
[12]陆 传.应用SPA-Dot-ELISA进行华枝睾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4;7(2):147
[13]李树林,何 刚,韦美璧,等.台细鳊作为华枝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的发现.中国人兽共患杂志 1995;11(5):59
, 百拇医药
[14]卫生部编.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手册.第1版.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32
[15]朱美芳,李树林.吡喹酮治疗肝吸虫病209例临床观察.广西医学 1984,2:75
[16]黎元吉,李树林,鲍正鹰.两种不同剂量疗程的吡喹酮对华枝睾吸虫病的疗效观察.广西医学 1990;(1):65
[17]黄 健,韦 青,吴逢庆,等.阿苯达唑治疗华枝睾吸虫病的效果观察.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2;5(4):266
[18]李树林,何 刚,陆载岗,等.吡喹酮合并阿苯达唑治疗华枝睾吸虫病的效果观察.中国寄生虫病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5;13(1):61,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西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广西医学GUANGXI MEDICAL YIXUE1999年 第21卷 第4期 Vol
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的成虫寄生于肝脏的胆管,可引起华枝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危害人类健康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广西是我国肝吸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早在1916年,国外Vickevs报告在梧州市检查150人,阳性率为12.0%。国内学者姚永政报道1938年在宾阳王灵检查191人,虫卵阳性率为4.7%。解放前未见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建国后,我区逐步开展肝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试点防治。笔者对建国以来广西肝吸虫病防治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人群调查
, 百拇医药
1.1感染率:刘德广等(1)(1980)报告在桂林市人民医院等共查看华枝睾吸虫病案47例,根据病人住址选择临桂县二塘公社二塘村和桂林市郊区甲山公社燕子岩村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81人中,阳性者6人,阳性率为7.4%。周世祜等(2)(1980)报告1971年对扶绥县的山圩和渠黎两公社居民410人和369人进行了调查,华枝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4.6%和43.9%。1979年又在横县陶圩公社古同村粪检600人,阳性者335人,阳性率为55.8%;在石塘公社料平村粪检327人,阳性者212人,阳性率为67.8%。陈德义等(3)(1986)报告在田东县思林乡皮试检查348人,阳性者124人,阳性率为35.6%。对122名皮试阳性者进行粪检,39人虫卵阳性,感染率为11.2%。柳延芳(4)(1987)报告在田东县3个乡,8个村粪检居民2949人,阳性者458人,阳性率为15.5%。黎学铭等(5)(1991)报告1988~1989年在全自治区共调查20个县,查出华枝睾吸虫病人的有田阳、富川、玉林、北流、贵县、桂平、临桂、横县、隆安、扶绥、合山、上林等12个县,共粪检18211人,阳性者489人,阳性率为2.7%。何刚等(6)(1992)在右江沿岸的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及该地区不同方位、地形的田林、西林、凌云、德保、靖西共9个县(市)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水洗沉淀法粪检虫卵阳性率为18.9%(1427/7575)。其中,在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各调查点乡村居民粪检3661人,阳性率为14.5%~46.8%,阳性1424人,占本次调查虫卵阳性人数的99%,说明上述四县是重流行区。沿河以外的德保、靖西两县居民通过粪检也发现个别病例,阳性率分别为0.19%(1/524)和0.28(2/714),其余3个县即西林、田林、凌云粪检未查获虫卵(0/2674)。李树林等(7)(1995)报告80年代以来以历年病例报告和居民食“鱼生”习惯为线索,对梧州等25县、市55个乡村共粪检93020人,查出华枝睾吸虫卵阳性20318人,阳性率为21.80%,调查点乡村的居民感染率最低为2.3%(隆安叮当乡16/681),最高为68.5%(龙胜县城437/638)。其中龙胜、武鸣、邕宁、横县、宾阳、扶绥、上林、崇左、大化、武宣、凭祥、藤县、南宁及梧州市调查点乡村居民感染率在15%以上,属重度流行区;贵港、桂平、灵山、上思、象州、临桂、平果、田东等县及桂林市调查点乡村居民感染率在5%~15%之间,属中度流行区;田阳和隆安县叮当乡居民感染率在5%以下,属低度流行区。上述流行区人群感染率的高低与当地人们食“鱼生”的习惯有密切关系。朱群友等(8)(1995)报导在武鸣大平乡对三个村用醛醚法粪检2774人,虫卵阳性者494人,阳性率平均为17.81%。截止1998年,据初步统计,全区已粪检126654人,阳性人数27615人,平均阳性率为21.80%,最低为0.08%,最高为74.68%。这些感染率基本反映我区华枝睾吸虫病感染状况,但调查的范围局限于调查点,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 百拇医药
1.2 性别与年龄分布:黎学铭等(5)对12个县的调查结果表明,男性7768人,阳性者336人,感染率为4.3%,女性7971人中,阳性者153人,感染率为1.9%,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均有感染。0~4、5~9、10~14、15~19、20~29、30~39、40~49、50~59和60岁以上各年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0.4%、1.1%、0.9%、2.2%、4.1%、5.5%、4.3%、6.8%和6.3%,感染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何刚等(9)(1994)报导在百色地区9个县粪检7571人,阳性731人,其中男性672人,感染率为16.46%(672/4083),女性59人,感染率为1.69(59/3088),年龄最小9岁,最大70岁,25~65岁各年龄组居民感染率较高。李树林等(7)(1995)报道,在邕宁、崇左、大化、临桂等8县(市)9627位受检者中,男性5287人,虫卵阳性1097人,阳性率20.73%;女性4340人,虫卵阳性179人,阳性率4.12%,男性居民的华枝睾吸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χ2=314.9,P<0.01)。感染者的年龄最大74岁,最小2岁。从5~10岁年龄组起人群华枝睾吸虫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抽查邕宁、武鸣等8县428例虫卵阳性者作克粪虫卵计数,EPG<500者291人,占68.0%,EPG在500~1000之间116人,占27.1%;EPG>1000者21人,占4.9%(8)。
, http://www.100md.com
1.3 感染方式:商少明等(10)报道我区肝吸虫病感染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普遍吃“鱼生”、打火锅、偶尔吃鱼生和生鱼交叉感染,而不同地区居民感染方式有异。邕江流域以普遍吃“鱼生”为主要感染方式,郁江和浔江流域以偶尔吃“鱼生”或生鱼交叉污染引起。左右江流域则以打火锅鱼煮不熟引起。上述三种方式可以共存。但有主次之分。同时,环境污染与民族生活习惯有关。邕江郁江和浔江流域居民有在鱼塘上建造厕所习惯,左右江流域无厕所,有随地拉野屎习俗,又有放养猪习惯,因此,造成人畜感染的恶性循环。粪便管理不当和鲜粪喂鱼等现象存在是肝吸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何刚等(9)(1994年)报道百色地区沿河4个县731例阳性者,其中709人吃过“鱼生”,占97%。
1.4 地区分布:全区总共调查53个县市,除田林、西林、凌云、全州和河池等5个县市未发现华枝睾吸虫病人外,其余48个县市均有流行或存在:南宁市、邕宁县、武鸣县、横县、宾阳县、扶绥县、隆安县、上林县、天等县、凭祥市、崇左县、大新县、龙州县、马山县、宁明县、贵港市、玉林市、桂平市、梧州市、藤县、苍梧县、桂林市、临桂县、龙胜县、象州县、武宣县、大化县、巴马县、宜州市、上思县、灵山县、平果县、百色市、田阳县、田东县、德保县、靖西县、合山市、来宾县、北流市、都安县、富川县、柳州市、融水县、合浦县、隆林县、容县、阳朔县。商少明等(10)(1994年)报告肝吸虫病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中部、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东北部呈零星分布。中部地区为严重流行区,形成核心地区,成片状分布,感染率高,受威胁人群多,远离核心地区如富川、靖西、德保、北流等县市感染率较低,呈散在小片状或点状分布,偶尔也有感染率高的点状地区。
, http://www.100md.com
2 中间宿主调查
2.1第一中间宿主:有关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的调查资料不多。周世祜(2)(1980)检查纹沼螺、傅氏豆螺和硬豆螺(Bithynia robusta)三种淡水螺,仅在纹沼螺体内查到本虫尾蚴。在三个不同地点采集的纹绍螺,其感染率分别为0.01%(1/6615)、1.5%(5/336)和10.0%(23/230)。何刚等(9)(1994)报告在平果县在鱼塘、沟渠中采集沼螺488只,傅氏豆螺266只,阳性率分别在0.41%(2/488)和1.50%(4/266);田东县纹沼螺和傅氏豆螺的感染率分别为0.47%(3/633)和1.90%(4/208)。李树林等(8)(1995)报告在武鸣等地调查长角涵螺自然感染率达14.91%,赤豆螺和纹沼螺感染率分别为7.80%和8.21%。朱群友等(6)(1995)报告武鸣县傅氏豆螺和长角涵螺的感染率分别为0.58%(7/1213)和0.20%(1/507)。到1998年,广西共发现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长角函螺、赤豆螺和硬豆螺4种。检查4种螺3万多只,肝吸虫尾蚴自然感染率分别为纹沼螺0.45%(62/13695)、长角涵螺2.58%(204/7916)、赤豆螺1.38%(197/14261)、硬豆螺1.97%(17/864)。其中硬豆螺作为肝吸虫中间宿主属国内首次报告。
, http://www.100md.com
2.2 第二中间宿主:刘德广等(1)(1980)在桂林检查15种淡水鱼,发现麦穗鱼、花鱼 骨骨鱼、鲫鱼、红鳍鱼 白、鲤鱼、刺鱼 旁鱼 皮、白鲩等7种鱼有华枝睾吸虫囊蚴感染。前6种鱼每克鱼肉含囊蚴平均数分别为34.4、10.9、1.0、0.15、0.24、0.15个。麦穗鱼的感染率最高,为92.8%(13/14)。周世祜等(2)(1980)在横县检查14种淡水鱼,有4种鱼感染华枝睾吸虫囊蚴。其中麦穗鱼、白鲩、白链、餐鱼的感染率各为95.7%(45/47)、30.0%(6/20)、33.3%(3/9)和2.5%(2/80)。朱群友等(8)(1995)在武鸣县太平乡检查10种淡水鱼计307条,有囊蚴的鱼为6种36条,其中麦穗鱼、高体鱼 旁鱼 皮和鲫鱼分别检查113条、73条和63条,阳性者各有25条、6条和2条。鲩鱼、青鱼、鲤鱼各检查5条、8条和10条,每种鱼各有1条有囊蚴寄生。李树林等(13)(1995)报告在横县和邕宁县发现台细鳊鱼体内含有华枝睾吸虫囊蚴并感染动物获得成虫,属于首次发现。到目前为止。第二中间宿主调查淡水鱼共7科33属42种4689尾,其中肝吸虫囊蚴阳性的有4科25属32种816尾。另外调查了沼虾61个,未发现阳性。计数每克鱼肉有肝吸虫囊蚴数,以台细鳊最高,为5560个/克,其次为麦穗鱼,2703个/克。
, 百拇医药
3 保虫宿主调查
刘德广等(1)(1980)在桂林剖检猫、狗各9只,在9只猫、7只狗的肝胆管、胆囊中找到了本虫。周世祜等(2)(1980)在横县检查3只狗胆囊,其中2只狗胆汁内有华枝睾吸虫卵;检查16只猪的胆汁均为阴性。朱群友等(8)(1995)在武鸣县太平乡检查猫粪11份,狗粪12份,各在6份和4份中查出虫卵。何刚等在田东县检查24份猫粪,在其中1份查到华枝睾吸虫卵。
截止1998年,保虫宿主调查家猫78只,其中解剖71只,在45只肝胆管及胆囊内检获肝吸虫成虫;粪便检查7只,4只粪内查到肝吸虫卵。总阳性猫为49只,感染率为62.82%。检查家犬110只,其中解剖96只,在54只肝胆管及胆囊内检获肝吸虫成虫;另粪便检查14只,8只粪内查到肝吸虫卵,总阳性犬为62只,感染率为56.36%。检查猪肝和胆347个,鸭肝和胆278个,野鼠肝和胆630个,均未发现肝吸虫成虫或虫卵。说明我区主要保虫宿主为家猫和家犬,可能与用新鲜鱼喂猫、犬有关。
, 百拇医药
4 诊断
谢兆钿等(11)(1992)应用华枝睾吸虫抗原皮试筛选和改良加藤法,醛醚沉淀法粪检法查病,表明皮试存在部分假阴性,也有假阳性。陆传等(2)(1992)报告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Dot-ELISA)对横县1144人调查,检出阳性率42.1%(482/1144),同时377人作粪检与上法比较,两法符合率92.6%,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但目前国内仍以病原学检查作为华枝睾吸虫病确诊依据,病史和免疫学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14)。
5 治疗
朱美芳等(15)(1984年)报导在横县用吡喹酮总量210mg/kg,疗程5天,共治209例,治后5个月用醚醛法粪检112人,阳性2人,阴性110人,阴转率98.2%,未出现重要副反应,均能按时完成疗程。黎元吉等(16)(1990)报道在宾阳对209例华枝睾吸虫病患者用两种不同剂量疗程吡喹酮进行疗效观察,甲组总剂量180mg/kg,3日分服,日3次,治198例。乙组为对照组,总剂量210mg/kg,日3次×5天疗法,共治21例,治后1个月,甲组虫卵阴转率100%,乙组虫卵阴转率99.33%。黄健等(17)(1992)报告应用阿苯达唑16mg/kg和12mg/kg两种剂量,每天2次,连服5天,疗毕30天复查,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00%(39/39)和95%(24/32)。李树林等(18)(1995)采用吡喹酮180mg/kg、阿苯达唑90mg/kg及吡喹酮90mg/kg合并阿苯达唑45mg/kg,3d分服,每日3次,分别治疗华枝睾吸虫病患者66例、62例和74例,治后1个月粪检虫卵阴转率依次为98.5%(65/66)、61.3%(38/62)和87.8%(65/74);未阴转者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9.7%,65.0%和97.3%。吡喹酮合并阿苯达唑治疗组的疗效稍逊于吡喹酮治疗组,但其对轻、中度感染者的疗效较为满意,且副反应少而轻。吡喹酮具有疗程短、效果好、服药简便、安全与副反应少等优点,是当前大规模开展华枝睾吸虫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 http://www.100md.com
1997年前,我区华枝睾吸虫病工作处于流行病学调查和试点防治阶段,在全区经过采用门诊报告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手段,查出我区有48个县流行华枝睾吸虫病,基本摸清了全区流行范围,同时也采用吡喹酮治疗近10万人,没有出现严重的副反应,为正式开展全区面上防治工作打下基础。1998年卫生厅召开全区肝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全区面上防治工作。
6 结语
我区采用门诊报告和现场调查的方式,查出我区有48个县市流行华枝睾吸虫病,疫情基本摸清,同时采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吡喹酮是治疗华枝睾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并经近10万人的治疗,没有出现严重副反应,为全区大面积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如何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率仍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德广,黄绍芬,姚其芳,等.桂林发现华睾吸虫(肝吸虫)病疫源地.广西卫生 1980,(1):12
, 百拇医药
[2]周世祜,龙祖培,胡文庆,等.广西横县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广西卫生 1980,(2):23
[3]陈德义,柳延芳,李富书,等.田东县思林乡肝吸虫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广西医学 1986;8(4):191
[4]柳延芳.广西田东县华枝睾吸虫病的初步调查.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7;5(3):231
[5]黎学铭,商少明,鲍正鹰,等.广西华枝睾吸虫病流行范围和分布特点的初步分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特辑)1991,145
[6]何 刚,陈德义,柳延芳,等.百色地区华枝睾吸虫病流行强度调查.广西医学 1992,14(增刊):192
[7]李树林,何 刚,谭裕光,等.广西25县市华枝睾吸虫感染调查.广西预防医学 1995;1(2):106
, 百拇医药
[8]朱群友,李树林,谭裕光,等.武鸣县太平乡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用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5;3(2):94
[9]何 刚,陈德义,柳延芳,等.广西百色地区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用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4,7(2):146
[10]商少明,黎学铭,黄坚凌,等.广西华枝睾吸虫病流行情况分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专辑),1994,12:239
[11]谢兆钿,钟石林,韦继贵.华枝睾吸虫抗原皮试筛选和改良加藤法、醛醚法粪检虫卵情况观察.广西医学 1992;14(增刊):193
[12]陆 传.应用SPA-Dot-ELISA进行华枝睾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4;7(2):147
[13]李树林,何 刚,韦美璧,等.台细鳊作为华枝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的发现.中国人兽共患杂志 1995;11(5):59
, 百拇医药
[14]卫生部编.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手册.第1版.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32
[15]朱美芳,李树林.吡喹酮治疗肝吸虫病209例临床观察.广西医学 1984,2:75
[16]黎元吉,李树林,鲍正鹰.两种不同剂量疗程的吡喹酮对华枝睾吸虫病的疗效观察.广西医学 1990;(1):65
[17]黄 健,韦 青,吴逢庆,等.阿苯达唑治疗华枝睾吸虫病的效果观察.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2;5(4):266
[18]李树林,何 刚,陆载岗,等.吡喹酮合并阿苯达唑治疗华枝睾吸虫病的效果观察.中国寄生虫病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5;13(1):6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