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1162
慢性病毒性肝炎121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西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吴继周 李国坚 周桂英 刘革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科

    关键词:

    广西医学GUANGXI MEDICAL YIXUE1999年 第21卷 第4期 Vol 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少数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极少数病例未找到现在已知肝炎病毒标志物。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至今尚无突破性进展。本文对1990年元月以来在我科住院且资料较为完整的12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临床综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1990年元月至1992年12月在我科住院且资料较为完整的慢性肝炎病例。所有病例的选择均按照1988年南宁第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所制定标准进行诊断。其中男性占81.0%(98/121),女性占19.0%(23/121)。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38.7岁。在职业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
, 百拇医药
    1.2 临床特点:此组病例以肝区不适、腹胀、乏力、恶心、厌油、尿黄为主诉而要求诊治者占85%,病程平均为9个多月。多数病例病情发展缓慢,一般先有HBsAg携带,以后肝功能出现反复异常,上述症状出现,而后病情反复转为慢性。少数则过去在急性肝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此类病例占11.7%。慢性肝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分析结果为乏力97.5%(118/121)、纳减99.2%(120/121)、腹胀86.8%(105/121)、肝区不适80.2%(97/121)、恶心25.6%(31/121)、呕吐1.7%(2/121),尿黄78.5%(95/121)、黄疸19.8%(24/121)、肝掌9.1%(11/121)、蜘蛛痣10.7%(13/121),肝大59.5%(72/121)、脾大18.2%(22/121)。

    1.3 临床检查及化验结果:所选择的121例病例均接受了较为全面的物理及化验检查。有肝外表现的病例经B超、纤维胃镜、x光照片及化验确诊肝外并发症。并发症包括胆囊炎,胆囊及胆道结石、赘生物、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炎症、关节炎及肾炎。肝原性糖尿病另作一项统计。本组HBV感染二对半组合模式共12种;分别是:模式Ⅰ: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Ⅱ: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Ⅲ: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Ⅴ: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Ⅵ: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e(-);模式Ⅶ: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Ⅷ:HBsAg(+),抗-HBs(+),HBeAg(-),抗-HBs(-),抗-HBc(-);模式Ⅸ: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Ⅺ: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Ⅻ: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 百拇医药
    1.4 治疗效果与转归:本组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原则上以护肝、降酶、退黄、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对症和支持疗法。经综合措施处理,绝大部分病人肝功能均好转,症状减轻,黄疸消退。根据临症状好转或消失情况以及肝功能转变情况作为疗效判断。本组病例显效:即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38.8%(47/121)。有效:即症状减轻或肝功基本正常56.2%(68/121)。无效:即症状减轻不显著及肝功能反复异常,或住院后恶化而死亡者占5.8%(7/121)。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4.6%。

    2 讨论

    2.1 HBV感染不同血清学模式意义及其与HDV、HCV的关系:有作者报道,在HBsAg和抗-HBcIgM标志阴性患者血清中检到抗-HDV和抗-HDV IgM(1)。有人在我国台湾省进行调查发现:抗-HDV在性病患者、妓女和吸毒者阳性率分别9.6%、33.1%和68.1%,显著高于正常人群(2.2%)(2)。我们应用ELISA法对其中57例HBsAg标志阳性者进行了抗-HD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以后对其他住院及门诊慢性乙肝病人37例进行检测结果亦未发现有HBV与HDV重叠感染,提示广西地区HDV致病作用远不如HBV和HCV重要。本组统计结果表明抗-HCV的检出率仅9.9%(12/121),远不如国外报道(3)高(28%)。在抗-HCV阳性病例中,其中一例HBVM均为阴性,此例被诊为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其余11例均为HBV和HCV重叠感染。值得提出的是,凡是HBV与HCV重叠感染者均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这些病人病程长,肝功能反复异常,治疗效果较差。有人对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发现有8种模式(4),而本组资料分析结果示有11种模式。在前述的11种模式中,以模式Ⅰ、Ⅱ、Ⅹ为主,三种模式分别占35.5%、38.8%和13.2%。模式I即常说的“大三阳”,被认为具有传染性最强的血清学模式。模式Ⅱ即“小三阳”,两模式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炎病人,只是前者在传染性上前者比后者强。但近年来通过对HBVDNA的检测结果证明,抗-HBe出现HBeAg消失虽然表明传染性下降,但血清中仍可检测到HBVDNA,还可以引起黑猩猩感染(5)。模式Ⅹ在此组病例中位于第三位。此模式除常见于慢性肝炎外,亦可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模式Ⅲ中抗-HBs具有保护作用,而抗-HBc高滴度则是病毒复制的指标,此模式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此模式4个病例均为慢迁肝,肝功好转后未见有反复。模式Ⅳ仅一例病例,其意义与模式Ⅱ相近,只是病毒的复制稍弱。模式Ⅴ仅抗-HBe阳性,但抗-HCV也为阳性。抗-HBe是保护性抗体,但有报道发现抗-HBe阳性者,HBVDNA整合到肝细胞的核酸。因此例为抗-HCV阳性,考虑为两型病毒重叠感染,可能以丙型肝炎所造成的肝脏损害为主。模式Ⅵ仅为HBsAg阳性,但临床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能该病例为HBV前C/C区基因突变,从而影响HBV合成分泌HBeAg,虽血清中未检测到HBeAg,但HBV仍处于复制状态,从而导致肝脏损害。模式Ⅶ与Ⅷ意义近似,由于HBeAg阳性,其传染性可能更强。模式ⅧHBsAg和抗-HBs阳性,一般情况下两者不同时在血中出现,因为HBsAg与抗-HBs形成免疫复合物,抗-HBs不易检测出来,只有当HBsAg消失后才能测出。此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可能是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过程。模式Ⅸ抗-HBs及抗-HBe阳性,对乙肝具有免疫力,但此例为抗-HCV阳性,该病人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因此HCV作用可能性大。模式Ⅺ为抗-HBe和抗-HBc阳性,两例均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能为HBV变异而未能检测到HBsAg和HBeAg。
, http://www.100md.com
    2.2 慢性肝炎各临床指标及意义:本组病例进行了较全面的实验室检查。121例AFP定量结果38.0%病例>30ng/以上,说明肝细胞的破坏与再生并存。我们曾在肝癌高发区进行追踪观察,发现AFP阳性者其肝癌发生的危险度远高于一般人群,所以这些AFP阳性者进行远期追踪是很重要的。肝脏是多种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场所,肝细胞的损伤往往影响到凝血机制,临床上出现鼻衄或齿衄,PT时间延长,本组病例PT异常占19.8%。目前认为,慢性乙肝所造成肝细胞损伤与机体自身免疫损伤有关,本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12.4%,C\-3下降占60.3%,说明部分病例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证实,慢性乙肝患者有低补体血症,HBsAg、补体IgG、IgM和抗-HBs的循环免疫复合物(6)。血清总蛋白<52g/L占19.8%,r>22%占47.1%。由此可见,此组病例不少患者有肝细胞反复破坏,以及间质组织增生,其变化亦与AFP水平呈平行关系。

    2.3 慢性肝炎的肝外表现:病毒性肝炎实质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仅有肝脏本身的损害,还可累及全身其他器官和组织,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肝外表现(7)。有少数病例可以以肝外损害为首发或单独表现,而无肝病迹象(7)。本组病例肝外表现有关节炎、胆囊炎、胆道或胆囊结石、胆囊赘生物、胃及十二指肠炎、肾炎、糖尿病。肝外表现发生率为45.5%。国内报道,在慢性肝炎中,糖尿病发生率在4.8~9.8%(8,9)。本组有一例确诊为肝性糖尿病,在肝功好转后糖尿病亦得到控制。本组病例空腹血糖有45%低于正常值,而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正常值占50.4%,提示慢性肝炎肝细胞对于糖原的合成及糖的异生过程均发生了障碍。
, http://www.100md.com
    2.4 慢性肝炎的治疗:本组病例约有5.4%经治疗后肝功仍有反复,有2例发展为慢重肝、肝昏迷而死亡。经综合治疗,94.5%病例肝功能基本正常、症状好转而出院。3%病例在出院后一年内又因肝功异常而再次入院。综上治疗我们体会是,慢性乙肝目前治疗仍无特效药,用药因人而异,综合治疗很重要,一般都能收到近期疗效。

    参考文献

    [1]Ghuman HK,Trbawan SR.Acute delta hepatitis without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detectable in the blood.J Infect Dis 1992;25(3):317

    [2]Chen CJ,Tseng SF,Lu CF.et al.Current sero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D virus infection amon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iers of general and high-risd population in Taiman.J Med Virol 1992;38:97
, 百拇医药
    [3]Maier PH.Hepatitis C infection liver cell carcinoma.Schweiz Rundschan Med 1992;81(34):878

    [4]张美喜,张建营,张金鉴,等.1074名油田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血清学模式分析.河南医科大学学报刊 1991;26(2):124

    [5]刘厚钰,胡德昌,阮美好,等.乙肝e系统阳性肝炎54例HBVDNA与临床关系.临床肝胆杂志 1987;3(1):22

    [6]周云龙,陆振康.关节炎为乙型肝炎感染的主要或唯一症状.国外医学流行病,传染病学分册 1986;13(2):88

    [7]Golding PD,Smith M,Williams R:Multisystem involvement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Am J Med 1973;55(6):772

    [8]岳 颖,吴连生,周云庆,等.58例肝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分析.天津医药 1982;10(7):395

    [9]曾民德,袁济民,李继强,等.慢性肝病糖代谢紊乱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 1983;3(4):2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