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3574
纳洛酮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王成碧

    单位: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400700)

    关键词:

    重庆医学990463 盐酸纳洛酮(Naloxone Hydrochloride),是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纳洛酮合成于1960年,其化学结构与吗啡极为相似,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力比吗啡和脑啡肽大得多,但完全没有吗啡的作用,是阿片碱的纯解毒剂。能完全阻断吗啡样物与阿片受体结合,迅速翻转其镇痛和呼吸抑制作用,对阿片碱成瘾者应用后能立即出现戒断症状。过去,临床多用于成瘾性镇痛药的急性中毒、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抑制症状。近年来,随着对该药的深入研究,其临床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我们从1992年以来,将纳洛酮应用于急诊抢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用于抢救吸食和/或注射毒品中毒者26例,其中2例来诊时已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经抢救无效,其他24例,包括9例来诊时呼吸极度抑制,经抢救成功;用于抢救急性醉酒17例,均获成功;用于抢救脑血栓9例,其中1例继发广泛性脑出血,经抢救无效,其他8例抢救成功;用于抢救镇静催眠和抗精神失常药品的急性中毒16例,均获成功;用于抢救感染性休克5例,其中1例并发中毒性心肌炎,经抢救无效,其他4例抢救成功。

    1.2 纳洛酮用法:首剂0.4~0.8mg,静脉注射;然后每隔30~60分钟,0.4~0.8mg,静脉注射或0.8~2mg加入5%葡萄糖液体500ml,静脉滴注至病人呼吸平稳并清醒为止。

    1.3 抢救脑血栓的纳洛酮用法:0.8~1.2mg加入平衡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0~12天;根据病情,间隔2~3天可进行第二疗程。

    2 讨 论

    2.1 纳洛酮对外源性阿片样物及镇痛剂中毒、麻醉剂过量、药物中毒、休克、脑卒中、脊髓损伤和新生儿窒息综合征等应激状态下引起的体内阿片样物(脑啡肽、内啡肽)增加而造成的心血管和呼吸调节机制的抑制有特异性拮抗作用。

    2.2 纳洛酮能刺激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生成,减少血浆、肝脏和小肠组织脂质过氧化的产生,消除应激状态下所产生的自由基[1]

    2.3 纳洛酮具有抗凝、降低血粘度、促进脑血管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2.4 纳洛酮能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明显增加正常的、缺血的和部分再灌注的心肌血流量,缩小并减轻缺血范围和程度。

    2.5 对急性酒精中毒和麻醉剂过量所致的中枢抑制有明显催醒作用。

    2.6 纳洛酮能重建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循环控制,逆转休克时的低血压,降低各种原因所致休克的死亡率。

    通过临床应用,笔者观察到纳洛酮用于急诊抢救的疗效可靠、见效快、使用方便和无明显副作用,而且纳洛酮无抑制性促效剂作用,即使无效也不会加重病人的抑制状态[2]

    参考文献

    [1] 檀桥,孟庆林.第二届纳洛酮学术讨论会议纪要.中国急救医学,1996,6:封四

    [2] 王一镗.纳洛酮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医学,1984,4: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