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3576
复方治银霜对鼠尾鳞片表皮的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苏 艳 钟白玉 叶庆佾

    单位: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400011) 苏 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400038) 钟白玉 叶庆佾

    关键词:

    重庆医学990461 复方治银霜是我院研制的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新型制剂,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的疗效,为了探讨其作用机理,现将采用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物来源:我院与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合作研制的复方治银霜,主要成份为喜树碱、昆明山海棠等。

    1.2 第三军医大学动物所提供小白鼠,昆明种,雌雄不拘,体重20~30g。

    1.3 方法:
, 百拇医药
    1.3.1 首先筛选鼠选部位,作为银屑病动物模型,从鼠尾根部开始,连续切取1cm长鼠尾三段,作普通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角朊细胞(KC)情况,以选择近似银屑病病理改变的组织,最后确定用距尾根部1.5cm处尾部背侧皮肤作为观察对象。

    1.3.2 共设三组:治疗组用复方治银霜,对照组用0.05%地塞米松乳膏,空白组用基质,每组10只小白鼠,分别外搽药物,每日1次,连续3周。3周杀死小白鼠,取距尾根1.5cm处,尾部背侧皮肤一长条,用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5μm切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凡鳞片表皮有连续成行之颗粒细胞者,作为有颗粒层形成之鳞片,计数每100个鳞片中有颗粒层的鳞片数,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处理。

    2 结 果

    复方治银霜外搽小白鼠鼠尾,鳞片中有颗粒层形成的鳞片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对照组显著地多于空白组。附表 三组小白鼠尾鳞片颗粒层比较 组别
, 百拇医药
    动物数(只)

    每100个鳞片中颗粒层形成之鳞片数均值±SD

    P值

    治疗组

    10

    61.12±16.55

    <0.05

    对照组

    10

    16.03±3.73

    <0.05

    空白组
, http://www.100md.com
    10

    6.37±1.31

    *t检验:与空白组比较

    3 讨 论

    复方治银霜的主要成份是喜树碱和昆明山海棠等中药。喜树碱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生物碱,实验证明具有抗癌作用,其药理作用为抑制DNA和RNA多聚酶从而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1],同时,对局部毒性刺激造成皮炎反应,能改变局部病理及生化过程起治疗作用[3]。昆明山海棠有效成份能抑制细胞DNA合成,调节体内免疫功能的作用[1]。银屑病的基本病理特点是表皮细胞的增殖过快和角化不全[3],一种药物如能抑制表皮细胞的增生或能使角化不全(无颗粒层形成)成为完全角化(有颗粒层形成者),就可能具有治疗银屑病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常以鼠尾鳞片颗粒层变化,作为银屑病动物模型[4],以观察外用药效果,本实验研究发现,外涂复方治银霜能非常明显地增加小鼠尾部鳞片表皮的颗粒层,说明能改变表皮的角化形式,从不全角化转为有颗粒形成的完全角化[3、5、6],地塞米松膏外搽也能纠正表皮增生和角化不全,从而达到治疗作用,实验中发现复方治银霜与地塞米松乳膏组每100个鼠尾鳞片中有颗粒层形成的鳞片数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复方治银霜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缩本)

    [2] 林熙然.喜树酊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88,(15)4:210~212

    [3]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年7月

    [4] 孙林潮.银屑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5,(21)5:264~267

    [5] 黄畋.喜树碱对角化上皮增殖及分化的作用.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6:325

    [6] 刘生友.喜树果涂膜剂的制备及质量研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9):28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