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3603
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QT离散度测定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唐 莉 史若飞 程春瑞 王强华

    单位:重庆市急救中心内分泌科(400014)

    关键词:

    重庆医学990420 QT离散度(QTd)反映心室肌兴奋性恢复时间的离散程度,其产生与区域性心肌细胞复极不均有关。糖尿病时存在着心肌糖代谢异常以及心脏微血管病变导致心肌细胞损害从而影响心肌复极。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有肾或/和眼底微血管病变和无微血管病变以及死亡病例的QTd值,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心脏微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死亡危险的预测。

    1 对象和方法

    本院住院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96例(按WHO1980年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性37例,女性59例。年龄41~81岁。糖尿病病程为6个月~20年。

, http://www.100md.com     所有上述病例在心电图检查前一周内无使用洋地黄药物及无电解质紊乱病史。用NIHON KOHDEN 8HO型心电图机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专人测量。T波终末点辨认以T波下降支与基线的交点为准,如T波下降支与基线交点不清,则以T波下降支切线与基线的交点为准,如有U波存在,T波终点为T波与U波间曲线的最低点。同一导联需测3次所测间期,取其平均值。每例至少测量8个导联,其中至少有3个胸前导联[1,2]。QTd计算:同一心电图不同导联的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之差。

    将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1)无微血管病变组(无糖尿病眼底病变及微量白蛋白尿)共4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3岁。平均糖尿病病程4年。(2)微血管病变组(有糖尿病眼底病变或/和微量白蛋白尿)共3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8年。(3)死亡组1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8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0年。

    统计学处理:数据取χ±S,作t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 结 果

    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患者QTd范围为5~50ms,平均QTd为21.9091±10.1917ms。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患者QTd范围为6~70ms,平均QTd为33.1054±14.5840。两组均值比较在α=0.01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t=2.71,P<0.01)。

    糖尿病病人死亡组QTd范围为10~70ms,平均QTd为47.0000±15.4567ms。与无微血管病变组QTd均值比较在α=0.01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t=6.78,P<0.01)。与有微血管病变组QTd均值比较在α=0.01水平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t=2.84,P<0.01)。

    3 讨 论

    QTd反映心室肌兴奋性恢复时间的离散程度,其产生与区域性心肌细胞复极不均有关[1]
, http://www.100md.com
    本文通过对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QTd测定发现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QTd均值较无微血管病变者QTd均值明显延长。这可能与糖尿病时心肌糖代谢紊乱直接损害心肌电稳定有关[2]。由于心脏微血管病变或大血管病变可出现斑片状心肌纤维化,心室扩大,局部心肌缺血,使心室肌复极不均也是导致QTd延长的原因之一[3,4]。故QTd延长除外其它原因所致,可作为心脏微血管病变判断的参考指标。

    在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12例死亡者其QTd明显延长,与无微血管病变组及有微血管病变组相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有人报道,在常规心电图中QTd增加是识别Ⅱ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危险的有用标志[2]。这可能与心肌复极不均匀,此为心律失常的最常见机制之一。故QTd延长常被推荐为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性猝死的预报因素[5]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庄亚纯,Q-T离散度.心电图杂志,1998,17(1):56

    [2] Sawicki PT,Kiwitt S,Bender R et al.J Intern Med,1998,243(1):49

    [3] Dekker JM,Schouten EG,Klootwijk P et al.Circulation,1994,90:779

    [4] Pye M,Cobbe SM.hypertrophy.Cardiovasc Res,1991,26:740

    [5] Buja G,Miorelli M,Turrini P et al.Am J Cardiol,1993,72:97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