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3605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21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张成生 刘 丛 刘福贞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41000)

    关键词: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21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1.12%~1.19%,个别报告有高达11.8%[1]。我院1992~1997年共收治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21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病例的2.03%,现结合文献,对诊断、治疗加以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2~76岁,平均年龄27.7±6.6岁。均有头部外伤史,病程4小时~38天。入院时神智清醒7例,嗜睡9例,昏迷5例,呈锥体束阳性者5例;出现颞叶钩回疝者2例;GCS计分:3~8分5例、9~12分9例、13~15分7例。颅骨X光照片显示有骨折者8例。头部CT扫描19例,均提示硬脑膜下积液,其中额部12例、颞部7例、合并硬脑膜下血肿32例,合并脑挫伤5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单纯性硬脑膜下积液施行钻孔引流者10例,手术发现硬脑膜下积液量20~80ml,合并硬脑膜下血肿及脑挫伤者,施行开颅清除积液、血肿及毁损的脑组织5例。慢性硬膜下积液施行开颅清除积液、切除包膜1例。症状轻、积液少者采用脱水剂、激素及对症等非手术治疗5例。

    2 结 果

    本组经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后痊愈19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

    3 讨 论

    3.1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形成的原因虽然有多种解释,如蛛网膜单向活瓣作用,渗透压学说、硬脑膜下新生包膜形成,其亚毛细血管分泌机制等,但目前认为,硬脑膜下积液形成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头部外伤后蛛网膜有破口存在;(2)有促进脑脊液不断进入硬脑膜下腔而不能回流和吸收。Dandy认为脑脊液仅在蛛网膜下腔可吸收,流到蛛网膜外是不能吸收的[2]
, 百拇医药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可分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发生率高。有报告慢性者病史可逾数载,液体被蛛网膜在其周围形成包膜包围,故又名硬脑膜下水瘤[3]。尚有个别病例可发展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与新生膜反复出血有关。

    目前多认为:系颅脑损伤过程中,由于外侧裂、视交叉池或脑表面的蛛网膜破裂,故多分布于大脑半球凸面的额叶、颞叶、顶叶,偶尔发生于小脑表面。其发生与颅脑损伤程度不呈正相关,曾有一组报道18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小时CT扫描正常,但因头痛、头晕于伤后7~39天再作头部CT扫描,发现硬脑膜下积液10~20ml[4]。故单纯型脑伤轻、体征少、易忽视。

    3.2 硬脑膜下积液术前很难与颅内血肿相鉴别,颇似硬脑膜下血肿,若积液不断增加引起颅内压增高,可形成脑疝致命。头部CT扫描有特殊诊断价值,其特征为脑表面有新月形的密度减低区,根据积液多少范围不等,其CT值与脑脊液相似,以此有别于血肿。
, 百拇医药
    3.3 钻孔引流是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常用方法,基于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机制,在钻孔引流时应考虑以下可能:(1)是否有蛛网膜破裂活瓣形成;(2)是否有包膜水瘤与蛛网膜下腔不通。有主张先行试验性引流,然后根据引流情况决定一次拔管治愈或作进一步治疗[5]

    硬脑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手术虽小,但操作仍应仔细,避免发生硬膜外、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影响治疗效果[6]

    若有以下情况,可行非手术治疗:(1)硬脑膜下积液对邻近脑组织结构无或只有轻微压迫;(2)临床症状逐渐改善,病情趋于好转。

    凡合并脑挫伤有血肿者及病程较长慢性积液者应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或切除包膜。

    3.4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预后与是否合并严重脑及脑干损伤,术前是否出现脑疝危象有关,本组中1例死于脑疝。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李能德.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西南地区颅脑损伤手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1990

    [2] 包兴昌.急性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84例,临床神经病杂志,1993,6(1):51

    [3]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688~689

    [4] 蒋文旭.轻型颅脑损伤的硬脑膜下积液,苏州医学院学报,1992,12(4):282~283

    [5] 孙涛,张灵武,宋家仁等.小儿脑外积液100例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13(2):108

    [6] 环一雷,高安甫,张智民.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4例,南通医学院学报,1998,18(1):8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