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诊断与治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7323
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附30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现代诊断与治疗》 1999年第4期
     作者:胡筱青

    单位:新余市中医院,江西 新余 336500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慢性支气管炎

    现代诊断与治疗990404

    中图分类号:R 56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1999)04-0200-01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年龄增大,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组织退行性变,使老年人的慢性支气管炎成为较难治的疾病。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抗炎、平喘、祛痰等。而慢性支气管炎多呈反复发作,大量抗生素的反复使用可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及菌群失调症。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50例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1]。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6~78(中位年龄61.6)岁,病史6~40年,并发肺气肿26例,心功能不全15例。对照组2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与治疗组相似,具有可比性。

    中医辩证属:(1)肺气虚证:见咳声低弱,气短,痰清稀,咯吐无力,量多,面白畏风,易汗,易感冒,神疲懒言,脉细弱,舌苔淡白;(2)肺脾两虚:自汗气短,纳差便溏,每遇风寒咳痰或喘反复加重,苔薄白,脉细弦;(3)肺肾两虚: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动则益甚,痰稀色白,畏寒肢冷,苔白而滑,脉沉细无力。50例中,中医辩证属肺气虚证14例,肺脾两虚28例,肺肾两虚8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炎、平喘、祛痰、氧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成都地奥生产的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15天为1疗程。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判断 (1)显效:咳嗽、咯痰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晰,X线检查肺纹理粗糙明显好转;(2)有效:咳嗽、咯痰明显减轻,其他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罗音有所好转,X线检查肺纹理粗糙有所好转;(3)无效:咳嗽、咯痰及其他症状体征、X线检查均无变化。

    2 结果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见表1,两组疗效观察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n(%)]

    n

    症状改善时间

    <7d

    8~14d

    15d
, http://www.100md.com
    治疗组

    30

    20(66.6)

    7(23.4)

    3(10)

    对照组

    20

    6

    6

    8

    表2 两组疗效观察比较[n(%)]

    n

    疗效观察
, http://www.100md.com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7(56.6)

    10(33.4)

    3(10)

    90

    对照组

    20

    8
, 百拇医药
    5

    7

    3 讨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3~5天内患者开始出现咳嗽、咯痰或喘息减轻,两肺罗音减少,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比对照组快,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也可避免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而致的耐药菌的产生及菌群失调等副作用。慢性支气管炎在祖国医学多属“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多由肺气失宣或脾虚水浊不化,聚而成痰,一旦外邪引之内伏之痰上升于肺,而致咳喘等症。久则引起肺气虚或肺脾两虚及肺肾两虚,使得卫气不固,御敌无力,以致内外合邪而病。因此气虚是慢性、以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病机。黄芪是祖国医学中常用的补益药,其功能补中益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可以治疗一切气血虚症,是治疗脾肺气虚要药。但对气滞、气逆、实证、热证患者为禁用。近年来将黄芪的有效成分精制成注射液广泛用于临床。黄芪作用机制[2]可归纳为:(1)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病毒有一定防治作用;能提高人血中cAMP、IgM、IgE水平;能增加人白细胞诱导干扰素产生能力;能增加天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2)黄芪有中等利尿作用;(3)黄芪有加强心肌收缩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Z].1993.

    [2]王锦鸿.新编常用中药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104-105.

    收稿日期:1999-04-2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