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7707
培福新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林红 邴方珍 张晓花 王玲 高志光

    单位:林红 邴方珍 张晓花 王玲(鸡西市医院);高志光(黑龙江省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435 我院应用培福新治疗下呼吸道感染93例,并对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93例均经临床X线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者,其中男61例,女32例。年龄16~76岁,平均46岁。其中肺炎4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3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4例,支气管哮喘3例,自发性气胸并感染2例,肺脓肿1例。

    1.2 方法。

    培福新注射剂400mg,加入5%葡萄糖300ml或0.85%氯化钠3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2h给药一次,连用7d后改用1次/d给药,疗程10~14d。93例中有60例曾使用多种抗菌素,因效果不佳而改用本品,并且全部单独用药。

    1.3 疗效判定。

    按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评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四项全部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但上述四项中仍有一项未恢复正常。进步: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有一些进步,但不显著。无效:用药72h后仍无进步或恶化。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93例中痊愈者59例63.4%,显效21例22.6%,进步10例9.3%,3例无效3.2%,总有效率86%。

    培福新治疗前白细胞增高者41例,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

    2.2 细菌学疗效。

    治疗前做痰致病菌培养者76例,50例细菌培养阳性,共培养出7种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白氏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经治疗后,再做痰细菌培养,其中40例转阴,阴转率达80%。

    3 讨论

    培福新为新型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已广泛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培福新的抗菌作用机制是干扰了细菌染色体中DNA合成与RNA旋转酶的亚单位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而起到快效杀菌作用,它在体内分布广,蛋白结合率低,能渗透到各种组织与体液中,在细胞内浓度也较高。通过本组病例观察结果说明培福新与其他广谱抗菌素之间无明显交叉耐药性,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4%,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轻者无须处理,反应重时可给予对症处理,因而本文提示培福新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使用方便、安全疗效高、作用快、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小,只得临床选用。

    (收稿日期:1998-09-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