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7753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李成琴 汤维波 凌宇

    单位:李成琴 汤维波(黑龙江省医院);凌宇(佳木斯市技工学校卫生所)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484 老年人由于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器官结构发生变化,体弱多病,常因慢性病痛折磨生活情绪低落,心理机能逐渐衰竭,怕孤独、怕寂寞。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笔者通过对100例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和心理护理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

    1.1 因老年患者脑及体内其它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均感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病后更加烦恼、焦躁、深感给家人和单位带来麻烦而不安。
, 百拇医药
    1.2 老年人都因资历老、贡献大、经验足,故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他,恭顺他。住院后对护理要求也比一般人高,总希望护理人员能象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尊重他们。

    1.3 任何人都愿意自己长葆青春,生命永存,怕衰老,怕死亡,更何况老年患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诚恳、耐心、体贴关怀他们,对他们的询问和质疑要“百问不烦”,并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地解答。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细致观察。

    了解老年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等情况,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心理信息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患者交谈,从中分析他们的一些心理活动对疾病的影响。二是通过和患者亲友交谈,了解其心理变化,也可采取心理问卷进行调查,从患者回答问题中了解其心理反应。
, 百拇医药
    2.2 和患者诚挚交谈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

    通过交谈常可交流感情,协调关系,满足需要,消减孤寂。临床观察表明,老年患者一般都有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的倾向,容易出现积极的情绪反应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诚挚而富有同情心和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进行疏导、解释、安慰、暗示,以消除其心理反应。在和老年患者交谈时,我们常注意抓住以下几个关键。一是初入院时,通过介绍环境和规章制度,征求患者的意见和要求,为住院后的心理护理提供素材。二是配合医师制定的医疗计划进行交谈,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坚定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三是在老年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或产生心理波动时进行交谈。因不良情绪对患者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有着直接影响,从而导致病情的复杂化。

    2.3 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患者因离开家庭和工作单位而住院,感到一切都陌生,容易产生孤独感。他们常常把恢复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而医师仅在病房时和他们说几句话,倘若护士打针送药时又极少言谈,这样自然会引起孤独感。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充分理解老年患者的这种心理,所以应时时体贴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象在自己家里一样。同时,适时、适当安排家属探视,激励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

    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与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上我们做到: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有心,有心才能做到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要言而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下棋,盆景制作展,老年保健知识讲座等。

    (收稿日期:1998-12-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