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7762
中晚期癌症病人术后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刘菲 赵小丽 吕伟杰

    单位:刘菲 赵小丽(黑龙江省医院);吕伟杰(哈尔滨市轻工产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473 化疗是癌症患者术后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我院从1993~1996年共对癌症患者术后进行静脉化疗。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8例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32~70岁之间,均为癌症术后患者。其中,胃癌68例,乳腺癌33例,直肠癌9例,结肠癌9例,甲状腺癌9例。术后1~3个月用丝裂霉素,环磷酰胺,5-Fu,阿霉素等药物治疗,采用联合或单独使用的方法,行静脉注射,平均15~40d为1疗程。

    2 临床护理
, http://www.100md.com
    2.1 化疗期间的护理。

    在使用化疗药物前,应清楚了解各类药物的性能、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及毒性反应等。由于化疗药物对局部皮肤及血管有强烈的刺激性,进行静脉穿刺时,除注意无菌操作外,还应有高超的穿刺技术,做到穿刺能一针见血。静滴时,严格控制速度,一般30~40gtt/min左右。为防止药物渗漏,保证化疗的顺利实施,最好将药物溶解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边推药液边抽回血。

    2.1.1 穿刺时,应选择血管充盈、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禁止反复多次穿刺同一部位,以免人为造成血管损伤,在静滴化疗药物时应先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进行穿刺。对血管壁薄脆的患者,穿刺的动作要轻、准确,针头进入皮肤后将针头缓慢送入血管内。对有节结、瘢痕血管弹性尚好的患者,进针时要快速、准确,以免针头在血管周围反复滑动刺激血管壁引起疼痛、出血。确定针头已在血管内方可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每次用药后指导病人进行局部热敷,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及恢复血管弹性,减少粘连或瘢痕形成。
, 百拇医药
    2.1.2 化疗药物渗出的处理:在使用化疗药物过程中,如发现有药物渗漏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用0.25%普鲁卡因或4%碳酸氢钠行局部封闭,然后用热水袋局部敷2~3h,如局部皮肤有破溃,除按常规换药外,还可以给予局部皮肤理疗照射,直至坏死组织结痂脱落。

    2.2 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进行化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及局部反应,如发现有毒性反应,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处理。

    2.2.1 在临床护理中,绝大多数患者在化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胃肠道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观察呕吐物和大便有无肉眼和潜在出血。因此,在化疗期间有轻微反应者,应给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反应严重者,可适当给予镇吐药,同时静脉输液,补充足够的生理需要量和丢失量,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恢复胃肠道功能。

    2.2.2 肝肾功能损害及血象改变的观察及护理:由于抗癌药物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伤,因此,在化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尿的颜色、尿量、肝功能是否正常等。如发现白细胞<3.0×109/L,血小板<100×109/L时,应暂停化疗,并遵医嘱给促进白细胞生长的药物,必要时输入新鲜血,进行支持疗法治疗。

    2.2.3 毒性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较大,因此在化疗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口腔炎、便血、脱发、头痛及指端麻木等症状。化疗后病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因此,应注意做好饮食护理,加强机体免疫力。同时做好保护性治疗及皮肤,口腔护理,防止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 出院指导

    嘱病人定期来院检查,注意饮食卫生,坚持服药,禁止烟、酒、辛辣等食物,保持乐观向上情绪,适当参加轻体力的家务劳动,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来院复查。

    (收稿日期:1998-11-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