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7778
皮质类固醇在治疗鼻息肉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刘晓哲 陆国军 徐爱民

    单位:刘晓哲(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陆国军(拜泉县医院);徐爱民(大兴安岭地区卫生局)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4169 鼻息肉切除术对病人有一定的痛苦,而且术后容易复发,应用药物使息肉缩小或消退,近年以皮质类固醇治疗鼻息肉又逐渐受到重视。

    1 皮质类固醇的局部应用

    1.1 皮质类固醇息肉内注射。

    1979年,Myers等向息肉内注射皮质类固醇以治疗息肉,取得良好效果。方法:应用1%麻黄素收缩鼻腔粘膜,不必做粘膜表面麻醉,每次用去炎舒松混悬液0.5~1ml(总量为20~40毫克),用细长针头分次注入每个息肉内。每5~7天重复一次。第一次或第二次注射后,鼻粘膜水肿,呈现苍白色。随着水肿消退,鼻息肉可缩小一半,注射3~4次后,鼻息肉完全消失。病人不仅感觉呼吸通畅,而且有嗅觉改善。

    1.2 局部应用类固醇制剂。

    本世纪70年代,Myglnd最早应用二丙酸倍氯美松气雾剂。成功地治疗鼻息肉。在一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用药物三周后,实验组80%有效,安慰剂组13%有效〔2〕,证实鼻腔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可以有效地治疗鼻息肉。我国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董震等用0.1%醋酸曲安缩松滴鼻液(每天400ug)也取得良好疗效。

    2 皮质类固醇全身应用

    口服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特别是对鼻息肉的早期阶段有很好的疗效而被称为药物鼻息肉摘除术。由于口服皮质类固醇药物有全身的副作用,应在短时期内应用。成人强地松龙的剂量为30mg/日,用7天后逐渐减量,维持用量10~20天以上〔4〕

    (收稿日期:1999-01-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