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8123
19例前列腺癌的CT影像分析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1999年第4期
     作者:袁友红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三医院(长沙 410015)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湖南医学/990450 为了探讨前列腺癌的CT诊断价值,作者收集19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或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诊断,其中腺癌18例,鳞状细胞癌1例;年龄52~76岁;临床上15例表现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13例有无痛性血尿,7例有腰背或全身疼痛,另外有3例无自觉症状。

    1.2 扫描方法 采用PIKER-IQXTRA与ELSCINT-2400 CT机;13例行平扫+增强扫描,6例仅作平扫;层厚、层距均为5 mm;造影剂采用60%泛影葡胺或碘必乐、优维显100 ml,注射速度1~1.5 ml/s。
, http://www.100md.com
    1.3 前列腺分期 Ⅰ期:病灶限于前列腺内;Ⅱ期:前列腺被膜有浸润,无其它转移;Ⅲ期:除本身病变外,有邻近结构侵犯,如精囊或膀胱侵犯;Ⅳ期:前列腺癌伴有淋巴结或骨转移[1,2]

    2 结果

    2.1 前列腺形态、大小改变 16例前列腺有不同程度增大,前后径39~82 mm,左右径43~85 mm;其中4例呈普遍性增大,12例主要为局部向周围突出。

    2.2 病灶分布 7例病灶位于后叶,8例位于后叶与侧叶区,1例主要位于侧叶。以上病灶均位于前列腺周边带,另外3例未见病灶。

    2.3 前列腺边缘 13例有较明显改变,其中3例呈结节状突出,4例边缘呈波浪状,6例显示明确肿块且向周围突出,压迫并推挤邻近结构;2例仅显示局限性边缘模糊不清;4例显示前列腺边缘光滑完整。
, 百拇医药
    2.4 病灶密度 16例前列腺内见低密度灶,其中2例呈结节状,6例呈小片状,4例呈条状,4例呈大片不规则状。3例前列腺未见异常密度灶。

    2.5 邻近结构侵犯 10例单侧或双侧膀胱精囊三角呈钝角或消失,8例见膀胱壁呈不规则状增厚,4例伴有膀胱明显受压,4例直肠前壁呈局限性增厚且与前列腺分界不清。

    2.6 转移 7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其中髂区3例、闭孔区2例,二者同时受累2例;4例有成骨型或成骨、溶骨混合型骨转移,其中2例腰椎转移,2例腰椎、骨盆、肋骨多处转移。

    2.7 分期 临床手术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7例、Ⅳ期7例。CT分期:Ⅱ期2例、Ⅲ期7例、Ⅳ期7例,CT漏诊3例。

    3 讨论

    前列腺癌好发于老年人,但临床发病率不到尸检发现率的1%,早期多无症状,晚期根据其侵犯部位,可表现有泌尿系或全身症状,病理绝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癌或移行细胞癌。本组18例为腺癌,病灶多发于周边带,以后叶最为多见,其次为侧叶,而中叶少见。本组15例位于后叶或后侧叶区。
, http://www.100md.com
    Ⅰ,Ⅱ期前列腺癌,CT主要表现为前列腺周边带内结节状、片状、不规则状略低或低密度灶,但当病灶过小,扫描层厚过大或窗技术使用不当时,CT可显示正常;Ⅱ期前列腺癌边缘可呈局限性膨隆、突起,但其边缘与周围结构分界尚清楚[3]。本组5例中,有2例显示低密度病灶,且1例边缘可见隆起,有3例CT未见异常。Ⅲ,Ⅳ期前列腺癌表现为:①前列腺本身由于病灶突破前列腺被膜,引起前列腺增大变形,边缘明显显示不规则或结节状、肿块突出(图1),平扫或增强扫描时其内可见低密度灶(手术证实为坏死病灶)且较早期患者范围增宽,边缘与周围分界不清。本组14例中有12例显示以上征象。②病变向邻近侵犯时,精囊受累较常见,表现为膀胱精囊三角模糊、消失或精囊增粗、不对称(图2)。值得注意的是,正常人在俯卧位或体瘦患者精囊三角可变小,因此常规要求仰卧位薄层扫描。其次为侵犯膀胱,表现为不规则壁厚或软组织肿块,但一般无“双叶征”改变。直肠因前方有较厚的筋膜保护较少受累,累及时表现为局限性增厚或肿块,且与前列腺分界不清。本组有10例精囊受累,5例膀胱壁受累,符合以上征象。4例直肠受累,CT表现与文献相符,但发病率较高。③Ⅳ期前列腺癌均有淋巴结转移或骨转移,前者主要转移至髂区、闭孔区或腹膜后淋巴结,有时也可见于纵隔及颈部淋巴结。本组7例有髂区或闭孔区淋巴结转移(未扫描其它部位)。骨转移因前列腺静脉与脊椎静脉系统相连接,所以常见于骨盆、腰椎,有时也可见股骨、肋骨、颈椎等,以成骨型最为多见,其次为混合型与溶骨型转移[3,4]。本组病例中有4例经CT或SPECT证实有多发成骨型、混合型骨转移(图3)。
, 百拇医药
    图1 Ⅲ期前列腺癌,左侧缘呈局限 图2 Ⅲ期前列腺癌,肿瘤侵Ⅳ 图3 Ⅳ期前列腺癌,右髂

    性向外突出(手术证实为癌灶), 犯右侧膀胱精囊三角及膀 骨、骶骨成骨、溶骨

    外缘尚清楚 胱后壁,膀胱精囊三角消 混合型转移

    失,膀胱后下壁受压

    前列腺癌CT分期中,7例Ⅲ期与7例Ⅳ期均与临床手术分期相符,而5例Ⅰ,Ⅱ期肿瘤中,CT漏诊3例。由此可见,CT对Ⅲ、Ⅳ期前列腺癌有重要诊断价值,主要表现为前列腺内低密度灶,外形不规则、局限性突出或肿块,精囊三角改变、膀胱壁不规则增厚或软组织肿块、直肠受侵犯,淋巴结肿大、骨转移等。如具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复合征象时,诊断具有很大的特异性。对Ⅰ,Ⅱ期前列腺癌,CT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依据前列腺内的低密度癌结节或边缘轻度膨隆作出可能性诊断,再经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同时前列腺癌需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脓肿、前列腺肉瘤、前列腺囊肿等疾病鉴别。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主编.腹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306~307

    2 李果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93~594

    3 谭利华,李德泰.前列腺良性增生与包膜内癌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8):565~

    567

    4 母其文,戴 帜,史 斌.前列腺癌的CT诊断及分期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5,11(4):

    312~313

    19980713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