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27639
改良型脾肾静脉分流术25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上海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戴雪明 徐传德

    单位:200080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改良型脾肾静脉分流术25例体会 戴雪明 徐传德 脾肾静脉分流术在降低门静脉压的同时并纠正脾功能亢进,术后脑病发生率底,但因吻合口 偏小、血管易扭曲及栓形成,降压效果差[1]。我院自1974年开始进行改良型脾肾 静脉分流术,即将脾静脉中央段经胰腺背面与左肾静脉作端侧或侧侧吻合。本文作者通过对 1985~1996年间25例良良型脾肾静脉分流术病例分析,对改良型脾肾静脉分流术的手术方法 、术中注意点、优点及适应证等作了介绍。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48岁。Child-Pugh分级A级17例,B级8例。择期手术22例,急诊手术3例。端侧吻合22例,侧侧吻合3例。
, 百拇医药
    二、手术方法

    测压及切脾后,在胰腺下缘剪开后腹膜,钝性分离胰腺背后间歇,在胰腺上后方显露脾静腺 中央段,仔细结扎来自胰腺组织的小静脉属枝,游离脾静脉5~6cm,于近脾侧切断脾静脉,近脾端结扎,远端与已游离好的左肾静脉作吻合。

    术中注意点:(1) 个别病例的脾静脉中央段可能被胰腺组包绕过多,此时分离静脉较困难, 需仔细操作。(2) 少数病例的脾静脉位置偏低,与左肾处在同一个平面上或接近一个平面上 (大多数情况下处在上下不同平面位置),此时作端侧吻合较困难,而作侧侧吻合较为方便。

    结 果

    一、门脉压力变化

    本组端侧吻合19例,侧侧吻合1例。吻合口直径1.0~1.4cm,平均1.21±0.06cm,门脉压力下降9~15cmH2O,平均下降11.6±2.39cmH2O。
, 百拇医药
    二、死亡率及并发症

    本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有粘连性肠梗阻1例,轻度肝性脑病5例,膈下感染3例。膈下感染2 例作穿刺引流,1例手术引流,其余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讨 论

    改良型脾肾静脉分流术是指将脾静脉中央段与左肾静脉行端侧或侧侧吻合。与传统的脾肾静 脉分流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一、分流成功率高

    从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观察分析,断流术要优于分流术,但分流术仍然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 压症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尤其是对Child-Pugh A级患者,分流术更具有降压、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而被不少术者所乐于接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手术者经常碰到脾 静脉过短,近端过细,分支过多及胰尾过长等解剖异常,因脾静脉难以与肾静脉作吻合而放 弃分流术,中转断流术。改良型脾肾静脉分流术则不受这些变异的限制。
, http://www.100md.com
    三、降压效果好

    由于脾静脉中央段管径粗,吻合口较大,因而降压效果好。其次,脾静脉中央段与左肾静脉 吻合后,其弯曲度小、不易扭曲,因此血流通畅,不易形成栓塞。本组平均降压11cmH2O ,优与普通的脾肾静脉分流术(平均降压7.5cmH2O)[2],而肝性脑病发生率不比 普通的脾肾静脉分流术高(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低尚取决于手术条件优劣,患者的年龄大小等 因素)。

    三、手术操作较容易

    由于脾静脉中央段位置恒定,管径较粗,而且小静脉属支较少。因此,比较容易解剖游离。 本手术操作的关键在于脾静脉中央段的游离。Clatworthy曾介绍游离左侧的胰腺,提起向右翻转,在胰腺的背后解剖出脾静脉中央段。Chapuis则介绍经横结肠系膜根部先找到肠系膜下静脉,沿此静脉向上延伸找到脾静脉的中央段。上述方法,创伤较大,渗血较多。我们现在直接在胰腺下缘剪开后腹膜,在疏松的胰腺后间隙寻找脾静脉中央段,较简便,出血少。
, 百拇医药
    四、适应范围广

    具有普通脾肾静脉分流术条件者,均可行改良型脾肾静脉分流术。受脾静脉解剖条件限制而 无法施行普通脾肾静脉分流术时,可改行改良型脾肾静脉分流术。

    参考文献

    1 黄洁夫.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肝胆外科杂志,1996,4:193-195.

    2 Herman RE,Henderson JM,Vogt DP,et al.Fifty years of surgery for portal hypert ension at th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Lessons and prospects.Ann Surg,1995,2 21:459-466.

    收稿:1998-- 修回:1999-01-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