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30545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和治疗近况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4期
     作者:罗清娇

    单位:罗清娇 广西武鸣县中医院,武鸣县城解放街108号

    关键词:

    新中医990443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病。中医史籍无乙肝的病名记载,与本病有关的症状描述,可见于胁痛、臌胀、积聚、黄疸、疫毒、虚劳、郁证、呕吐等证候中。兹将近5年来中医对乙肝的研治概况作一综述,为深入研究作进一步的探讨。

    1 乙肝病因病机的研究

    1.1 乙肝病因的研究 目前较公认的内因是:“正气不足”,外因是“邪毒”入侵。如张氏〔1〕认为乙肝病因为正虚邪恋,湿热疫毒深伏血分。马氏〔2〕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乙肝病因为正气虚损,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湿热夹毒、邪毒留恋。聂氏〔3〕除了提出“湿热疫毒”外,尚提出“胎毒”病因学说,这与现代医学研究提出的乙肝或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母亲,在围产期可通过母婴途径传播乙肝病毒相符。
, 百拇医药
    1.2 乙肝病机的认识 洪氏〔4〕认为,乙肝形成乃湿热毒邪入侵后,致肝胆脾胃不和(是病变的基础)、气滞血瘀积(是病变发展的基本过程)、阴阳气血亏损(是病程久延的结果)。秦氏〔5〕则提出,病毒入侵,耗气伤阴,损肝伐脾、脾虚肝郁为基本病机。这与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的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入侵后,引起淋巴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而损伤肝细胞有相通之处。总之,乙肝是以湿热、虚、瘀为主,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为特点。

    2 乙肝辨证分型的研究

    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分为5个证型〔6〕: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近年来,乙肝分型在科学化、数量化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如蒋氏〔7〕把乙肝辨证分型与肝功能变化及肝组织病理类型的关系来作研究,提出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为:“肝郁脾虚型”各项指标(ALT、A、G(r)、A/G)基本正常;“湿热中阻型”表现为ALT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值(A)正常,r球蛋白升高、A/G值轻度降低;“肝肾阴虚型”表现为ALT明显升高,A/G值降低、血清白蛋白(A)明显降低、r球蛋白升高;“瘀血阻络型”则为ALT轻度升高、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r球蛋白显著升高、A/G值明显降低或倒置。这种证型与肝功能指标变化关系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证型病变的轻重缓急,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同时提出乙肝分型与肝组织病理类型的关系(乙肝组织病理改变类型分为慢性迁延性乙肝(CPH)、慢性活动性乙肝(CAH)、肝硬化):①湿热中阻及肝肾阴虚型,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是“CAH”表现,进一步观察,肝肾阴虚型肝组织碎屑样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及肝纤维化等“CPH”特征性改变程度常较湿热中阻型为重;②肝郁脾虚型,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呈“CAH”表现;③瘀血阻络型,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呈肝硬化表现。
, 百拇医药
    3 乙肝治则的研究

    目前,中医学治疗乙肝以治肝、脾、肾为主,治胆、胃、肠为辅,抓住湿、热、瘀、痰不放,气畅血和勿忘。可谓主次分明、思路明晰,颇具指导意义。至于具体的治法,较常用的有:疏肝理气法、清热解毒法、清热化湿法、清肝利胆法、疏肝健脾法、疏肝和胃法、养肝补脾法、活血化瘀法、滋养肝肾法、温脾补肾法。除此之外,尚有一些较具新意的治法。如张氏等〔8〕提出“活血祛风法”,其理论依据为:一是常见肝风之状,善悲、色微苍、嗌乾、善怒;二是肝病常累及脾,反复发作,时好时坏,迁延不愈,诱因不显而起病迅速,类似风的特征。这个观点可能对乙肝伴有免疫功能严重失调、淋巴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明显、肝细胞损伤较重的病人的治疗具有特殊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4 治疗方法研究

    4.1 以单味药为主治疗 临证中通过对药物的筛选,发现某味药对乙肝有独特、显著的疗效,在治疗中必用、重用该药或通过该药的剂型改良来治乙肝,取得肯定的疗效。如龙氏〔9〕重用徐长卿(30 g),辨证治疗乙肝82例,其中临床治愈59例,显效19例,无效4例,而且疗程较短。范氏〔10〕重用苦参30 g,配合柴胡、当归、茯苓、川芎、大黄、黄芪治乙肝100例,与对照组(上方未加苦参)相比,症状改善可缩短15~25天;HBsAg转阴率达68%(对照组58%)。裴氏〔11〕用中药广豆根改良剂型(广豆根注射液)为主,配合垂盆草、丹参、当归丸治疗乙肝,使HBsAg转阴、临床症状等显著改善。
, http://www.100md.com
    4.2 专方专药治疗 各医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对乙肝整体认识,采用专方专药治乙肝,取得好疗效。刘氏等〔12〕拟六草四虫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金钱草、车前草各30 g,龙胆草6 g,水蛭、虫各12 g,制鳖甲9 g)治疗乙肝128例,其中痊愈66例,基本治愈28例,总有效率93.75%。岳氏〔13〕以健脾补肾活血、清热利湿解毒为法,自拟基本方(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各30 g,白术、茯苓、桑寄生、菟丝子、黄精、郁金、虎杖、蚕砂、柴胡各15 g,半枝莲20 g,甘草6 g)治疗乙肝72例,总有效率88.89%,其中HBsAg转阴率50%、HBsAg转阴率51.39%,HBcAb 转阴率34.72%,HBeAb 转阳率44.44%,HBsAb 转阳率11.1%。俞氏等〔14〕采用清热利湿解毒、养血活血凉血、理脾为法,拟养肝澳平合剂(当归、丹参、赤芍、牡丹皮、白花蛇舌草、茵陈、茯苓、砂仁)治疗乙肝152例,其中慢性迁延性乙肝79例,临床治愈率32.5%,有效率70%,HBsAg转阴率70%;慢性活动性乙肝73例,临床治愈34.38%、有效率62.5%,HBsAg转阴率63.16%。
, 百拇医药
    4.3 根据现代药理作用选药组方治疗 目前较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3〕:①抑制、杀灭、清除病毒,选用虎杖、白花蛇舌草、重楼、山豆根、土茯苓、板蓝根、仙鹤草、苦味叶下珠等;②抗纤维化,选用丹参、桃仁、红花、鳖甲、莪术、防己、当归、川芎、冬虫夏草等;③降低转氨酶,选用垂盆草、败酱草、五味子、田基黄、蒲公英、水飞蓟等;④调整蛋白代谢,选用当归、生地黄、黄芪、白术、大枣、刺五加、阿胶、紫河车、姜黄等;⑤抗脂肪化,选用山楂、泽泻、荷叶等。

    4.4 强调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 病毒复制损害肝细胞,肝纤维化是乙肝的主要病理所在,故治疗当有针对性。如程氏〔15〕采用抗病毒、抗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应用α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配合口服中药(汉防己、丹参、银杏叶、赤芍等)治疗;结果40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3个月肝活检、B超、纤维胃镜证实肝纤维化获得改善;疗程结束(6个月)时,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白蛋白、球蛋白等均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
, 百拇医药
    4.5 穴位注射、灸法、中药内服综合治疗 裘氏等〔16〕创立三环自然疗法。其基本方法是:①用患者静脉血4 ml配柴胡注射液1 ml注射足三里、臂臑穴。②用麝香、斑蟊、白芥子等药制成发泡剂,取肝俞、膈俞及期门、中庭、关元各为1组,每穴敷药5 mg,每周1次,两组交替使用。③每晚睡前服三环二号丸(大黄、三七、甘草等)5 g;翌日早餐后服三环三号丸(黄芪、三七、陈皮等)5 g;若免疫反应较强,肝功损害ALT增高时,三环三号丸改为三环二号A丸(朝白参、三七、枳壳等),并加服三环一号胶囊(瓜蒂、三七、延胡索等)。共治疗乙肝158例,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用重组干扰素α-2 b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5 结语

    中医对乙肝的研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对中药剂量及服药频率与病毒复制规律的关系研究得尚不够;②中药配伍关系对机体免疫双向作用影响的研究不够具体和深入,目前研究多重视细胞免疫而用补益药以求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而忽视体液免疫的作用;③对乙肝发病与性别、年龄、体内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尚做得不够,尤其是乙肝发病与体内激素水平的关系。建议:①进一步研究药物剂量、用药频率对疗效等的影响,如活动期剂量增大、迁延期剂量减少;夏、秋季剂量增加、冬春季剂量减少;每日服药3次外,午夜加服1次(指汤剂)等。②加强对调节、纠正体液免疫亢进的药物的研究,如活血祛风类药物。③进一步研究体内激素水平与T细胞功能、体内干扰素产生的关系。④探索经络学说及子午流注学说在治疗乙肝中的作用,如在夜间进行一定次数的经穴刺激(激光、微波等)、穴位注射或内服药物,以防止病毒在夜间复制活跃的可能性。⑤加强对外用药(如穴位外敷药、穴位点灸药线等)的研究,扩大有效中药的剂型改良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张俊富,崔丽安,范淑芳,等.乙肝Ⅰ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中医杂志,1993,34(11)∶674

    2 马克明.扶正祛邪法辨证治疗乙型肝炎150例.新中医,1996,28(9)∶46~47

    3 聂 广.王柏祥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经验.新中医,1995,27(5)∶3~4

    4 洪慧闻.慢性乙肝及丙肝临床治疗特点分析.中医杂志,1997,38(12)∶734

    5 秦春红.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9例疗效观察,新中医,1995,27(4)∶47

    6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中医杂志,1992,33(5)∶39
, http://www.100md.com
    7 蒋开平,吴寿著.慢性乙肝辨证分型与肝功能变化及肝组织病理类型的关系.新中医,1995,27(4)∶44~46

    8 张长法,张胜林,钟佛锦,等.活血祛风法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3,34(9)∶548

    9 龙 健.辨证治疗乙型肝炎82例.新中医,1995,27(3)∶45~50

    10 范新发.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杂志,1995,36(2)∶709~710

    11 裴 诱.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临床荟萃,1998,13(2)∶94

    12 刘贵生,赵立君.六草四虫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8例.新中医,1996,28(2)∶50~51

    13 岳健平.健脾补肾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新中医,1996,28(3)∶48~49

    14 俞荣青,毕建军,王前山,等.养肝澳平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3)∶156~158

    15 程明亮,吴亚云,黄科夫,等.基因工程干扰素与中药制剂并用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8)∶453~454

    16 裘爱国,裘善章,洪用森,等.三环自然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5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9)∶561~562

    修回日期:1998-11-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