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外科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31921
自体脾组织片移植25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临床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萧儒范 李贵信 刘安顺 萧晶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立医院外科(253016)

    关键词:

    临床外科杂志990437 我院自1982年以来,对25例严重脾破裂无法保留脾脏的患者,进行自体脾组织片移植,使脾功能得到了保护,减少了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25例,均为男性,年龄8~56岁,平均34.7岁。分别于伤后半小时至12小时来院,均有明显腹部外伤史,其中12例伴有出血性休克。脾严重破裂16例,脾蒂损伤2例,脾破裂修补失败7例。

    二、手术方法:全麻后常规切除严重破裂的脾脏,脾血管完善处理后,将脾脏放入备好的4℃Hartmann氏液中,也可用含肝素1 2500 u,庆大霉素16 u的4℃生理盐水。取1/3~1/2脾脏剥去被膜后制成2.0 cm×1.0 cm×0.3 cm的脾组织片,在上述液体中反复漂洗数次。同时清洗腹腔,将大网膜提出腹外展平,大网膜前层切一小孔,勿将后层切开,若割开及时修补,将备好的脾组织片经切开的小孔放入网膜囊内,并均匀分布成数横排,用圆针细线分别固定。缝合时勿伤及脾组织和网膜血管。四周用银夹标记。

    三、结果:本组25例,全部随访1~3年,未发生脾切除后凶险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8周行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12~20万,无血液方面紊乱表现。常规行B超检查见移植处脾组织均匀低回声,证实脾组织存活良好。术后8~12周免疫学测试,淋巴细胞转化率42%~64%,IgG1225~1780 mg%,IgA150~190 mg%,IgM136~216 mg%,补体C3123~260 mg%,未发现明显异常。术后半年到1年B超显示移植脾组织片增大图像。

    讨 论

    近年来,临床上对外伤性脾破裂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脾修补、脾部分切除、全脾切除及脾组织自体移植等方法,自体脾组织移植能保留脾组织的功能包括对细菌或异物的吞噬和清除、特异性免疫反应及产生调理素、备解素Preperdine、簇丛素Tuftsin等。全脾切除后脾功能丧失,尤其是小儿凶险感染发生率高。本组25例均未发生凶险感染、栓塞、坏死等并发症。说明了严重脾破裂后行自体脾组织片移植作为脾功能替代法的可行性,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我们认为其适应证为:(1)严重脾破裂;(2)脾蒂损伤重而无法修复;(3)脾破裂修补失败而难以进行部分脾切除者;(4)无空腔脏器损伤;(5)无脾脏病理改变。

    据研究,移植脾组织片的最佳方法是置于网膜囊内,因其血运丰富,易于操作,成活率高,功能恢复早,可避免腹腔感染和脓肿的发生。据组织病理学研究,自体脾组织移植后经历变性甚至坏死、再生及生长三个过程。术后2周移植脾组织重量减少至植入时的10%左右,4周始再生。多数报道表明术后3~6个月移植脾组织片方有功能。我们对25例病人术后常规行血常规、B超及免疫功能测试,结果显示术后2个月可见脾组织存活,以后随脾组织继续生长,体积可达移植时的2倍。我们认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情况下采用去被膜小组织片移植法对严重脾破裂病人进行治疗,是一简便、易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1998-10-06 修回日期:1998-12-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