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循环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39156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胡建强 秦永文

    单位:胡建强 秦永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上海市,200433

    关键词: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1997年10月因患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因电极植入不到位,嵌入腱索无法取出,又植入一根电极。术后1周发现囊袋感染伴发热,经万古霉素控制感染治疗3个月;以后时有低热,间断治疗。于1998年6月住我院,入院时体温37.8℃,贫血貌,双肺散在湿音,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入院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电极导线上1.0 cm×1.6 cm赘生物,X线胸片示双下肺片状模糊影,9次血培养1次示短小棒状杆菌,痰培养2次示酵母样真菌及D群肠球菌。先后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1.5个月,体温不退,症状日渐加重,2次发作阿斯综合征。7月31日急诊手术,术中见其中一根电极上附有2个赘生物,近三尖瓣口者(3.0 cm×3.0 cm)表面光滑,近心尖者(1.0 cm×1.0 cm)表面粗糙与腱索粘连,切除赘生物及电极,修补三尖瓣腱索,但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2 讨论

    感染是安置起搏器常见的并发症,无菌操作不够,手术时间过长,埋藏处表面皮肤过紧,易致感染。囊袋感染常发生在术后数天,应积极治疗,若疗效不佳或脓液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应取出起搏器,改为临时起搏,感染控制痊愈后改道埋藏,有条件者应更换新电极植入;有菌血症表现者,应用敏感抗生素应达6周,若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抗感染效果不佳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电极上有赘生物,则应撤除电极导管或开胸手术取出,改用药物维持心率,也可在初步控制感染后,从剑突下入口安置心肌电极起搏。本例患者囊袋感染后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电极导管上形成赘生物,虽经积极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又未及早手术,以致一般情况恶化,双肺广泛感染及多重感染,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第一作者:胡建强,男,32岁,主治医师,硕士

    收稿:1998-11-17

    修回:1999-01-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