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49776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与鉴别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高明达 黄粉莲 马文福

    单位:高明达 黄粉莲 佳木斯市中医院CT室(154003);马文福 大庆市卫生局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0440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e encephalopathy ,SAE),由于高分辨率CT机的使用,该病检出率并非少见,是老年人疾病中的一种,仅次于脑出血、脑硬塞等常见病,现就其鉴别诊断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996年6月~1998年8月,将近二年时间我院CT室搜集SAE 50例,占CT扫描总数的1.3%,与同期脑出血、脑梗塞发病率所差无几。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58岁。

    CT检查扫描层厚和层间均为10mm以听眦线,CM为基线,做9个横断切面扫描,该机型为日立W-400型。脑CT表现 ①双侧脑室前角及后下方出现对称性弥散低密度影,呈球形喷水状,有时白质区、侧室旁出现片状低密度,灰白质界限欠清。②双侧脑室一侧或两侧扩大,可达中等程度,脑裂、脑沟均有增宽,个别纵裂池扩大,环池亦可扩大、增宽。③双侧基底节区易出现单发或多发腔隙性梗塞灶,尤以左侧为多见,均有程度不同的弥漫性脑萎缩表现。

    2 讨论

    SAE是属于脱髓鞘疾病种类,临床表现主要有痴呆症状,近年来人们认为SAE与Binswanger氏病相似,不论临床与病理均有许多相同点。

    SAE组织学改变,包括脑深部半卵圆中心区的脱髓鞘和轴突的丧失,出现小动脉壁的纤维化和玻璃样增厚,以及有小的囊性病灶,在500微米直径大小的微血管中发生硬化后,可促使皮层下区的神经纤维营养不良性变性。

    脑裂、脑沟的增宽表示皮质的萎缩,加上多发小梗塞出现,构成SAE典型图象,结合临床上所表现的痴呆、偏瘫、语言障碍、活动受限,诊断本病并无困难,我院仅1年多就发现50例,可以说其是常见老年性脑病之一。

    SAE与几种相似脑病相鉴别,①与多发性脑硬化症(multiple selerosis,MS)鉴别,MS病CT也可出现低密度以及脑室扩大等影像,但MS病不伴有小梗塞灶,MS多发生在青壮年,MS临床上出现病人精神欣快感,极易激动,SAE则表现为痴呆。②与单纯腔隙性脑梗塞鉴别,单纯腔隙性胸梗塞属于脑血管病类,好发生在55~65岁之间,易出现偏瘫,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呐吃,手足笨拙等症状,CT表现为基底节区小低密底灶,并不伴有更为典型的脑萎缩,也不伴有侧室扩大,深部脑区的低密度病变,腔梗与动脉硬化有关,而SAE属于脱髓鞘病种类,两者从CT图像或临床症状均易区别。③与结节性硬化脑病相鉴别,结节性硬化脑病可以出现脑室扩大、脑沟增宽,但该病在侧室旁、前角区出现钙化灶,呈结节状,是高密度病变,出现率可达85%~90%,也是发生在青年,常伴有皮脂腺瘤,有癫痫症状发作,智力下降,与SAE比较,也是容易鉴别的。

    (收稿:1998-02-17,修回:1998-11-0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