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4978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陈正堂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重庆,400037)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047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以前多称为成人型(adult)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ARDS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作为连续的病理过程,其早期阶段为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重度的ALI即ARDS〔1〕。ARDS晚期多诱发或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病情凶险,预后恶劣,病死率高达50%~60%。现就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的若干进展做一简述。
, http://www.100md.com
    1 发病机制

    ARDS的发病机理仍不甚清楚。某些因素直接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ACM),导致ALI,如高浓度氧等有害气体的吸入,首先损伤肺泡上皮细胞。误吸时,pH≤2的胃内容物对ACM造成严重的化学性损伤;同时食物残渣和胃液本身还可堵塞和污染呼吸道,影响通气功能。弥漫性肺炎引起的急性呼衰,是否应归入ARDS,尚有争论。现倾向于只要血气等有关生理指标达到标准,仍应考虑为ARDS。

    在ARDS的发病中,更多的情况是原发疾患和诱因是远离肺脏的,却导致了ALI。这一发病环节尚有许多关键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现仅就若干热点问题做一介绍。

    1.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ARDS

    在ARDS的发病中,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可导致多种炎症细胞的激活和一系列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机体的损伤。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可再激活炎症细胞,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释放更多的炎症介质或细胞因子,使机体的损伤信号进一步放大和加强。以白介素-1(IL-1)为例,单核巨噬细胞,多核白细胞(PMN)和血小板等释放的IL-1,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VEC),使之递次释放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前列腺素(PGs)、一氧化氮(NO)和IL-8,形成炎症瀑布。一方面这些介质可致VEC收缩,细胞间裂隙形成;另一方面IL-8等又可使VEC大量表达粘附分子,吸引中性粒细胞与VEC粘附,并通过细胞间裂隙向组织内浸润,进而释放氧自由基和蛋白水解酶等介质,导致机体损伤。
, http://www.100md.com
    因此,目前认为ARDS发病的关键是致病因子激活了细胞和体液因素,导致了体内过度或失控性炎症反应(exaggerated or uncontrolled inflammatory response)。这种炎症反应是全身性的,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ame, SIRS)。ARDS只不过是这种全身炎症反应的一部分,故将ARDS视为SIRS在肺部的表现。

    炎症是机体对各种损伤的生理反应,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损伤的修复。在ARDS、SIRS时炎症为何失去控制?可能与炎症介质产生异常、代谢改变,以及机体的反应不当等因素有关,尚需深入研究。

    1.2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与ARDS

    晚近发现,机体在创伤、感染和休克等引起的SIRS的同时,也发生了代偿性抗炎反应,释放内源性抗炎介质以对抗炎症介质,有助于防止或减轻SIRS引起的自身组织损伤。但若该反应过度,则成为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其后果包括两个方面:①使细胞因子由保护性作用转为损伤性作用,炎症过程失控,局部组织及远隔脏器均遭损伤,形成包括ALI、ARDS在内的MODS。②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抑,从而引发脓毒症,进一步诱发或加重ALI、ARDS或MODS。
, http://www.100md.com
    当然,如果内源性抗炎介质相对或绝对不足,则不能限制SIRS的发展,对机体仍然不利。如何使抗炎反应适度,保持体内SIRS/CARS的动态平衡,亦需深入研究。

    1.3 肺巨噬细胞在ALI中的始动作用

    八十年代,多强调中性粒细胞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但临床发现,中性粒细胞严重低下时仍可发生ARDS。还发现某些致病因子不通过中性粒细胞,即可直接导致ALI。而巨噬细胞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倍受重视。已发现ARDS发病6~24 h,肺巨噬细胞数量即迅速增加,且持续时间长。肺巨噬细胞亦来自骨髓的单核细胞,是肺的正常细胞成分,分为4型:①肺泡巨噬细胞(AM),其数量为肺泡常驻细胞的80%;②肺间质巨噬细胞;③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④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ulmonary intravascular macrophage,PIM),近几年已先后在犬、猪、羊以及人类发现。有人估计人类的PIM数量上可能超过AM,因而在肺的防御、免疫以及ARDS等发病中的作用更引人注意。有人认为,内毒素等刺激因子作用于机体,首先激活巨噬细胞,释放一系列前炎症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包括TNF,IL-1、6、8和PAF等。这些前炎症细胞因子进而作用于PMN、VEC等效应细胞,产生ALI。因此,肺巨噬细胞在ALI的始动环节可能有重要作用。此外,肺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IL-8),因不能被血清灭活,而在肺内不断蓄积,可能是ALI病情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值得注意。
, http://www.100md.com
    1.4 “二次打击”(second insult)与ARDS发病

    近年来发现,机体在受到创伤、烧伤和大手术等“第一次打击”(first insult)后,如并发脓毒症或不恰当复苏(第二次打击),此时因机体已被“第一次打击”“致敏”,可发生更为严重的损伤〔2〕。Mileski等的实验表明,兔失血性休克后,如到前炎症阶段方使其复苏,此时再以脂多糖(LPS)输注,兔对LPS作用的敏感性大为增加。“二次打击”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临床ARDS患者,不但要尽快除去原发损伤的打击,还要尽可能避免导致“二次打击”的诱因,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恶化。

    1.5 炎症介质的诱导性释放与ARDS发病

    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在受到LPS等的刺激后,可使有关酶和细胞因子的基因激活,从而表达和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造成机体损伤。现已明确,环氧合酶(COX)、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磷脂酶(PLA)分别有两型,结构型(constitutive)在生理情况下即有少量表达,为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所必需;诱导型(inducible)则相反,静息细胞没有或很少表达,而一旦受到前炎症细胞因子等的刺激,表达急剧增加,成为过度释放的炎症介质的主要来源。研究还发现,IL-1、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也存在诱导性释放机制。因此,深入研究这种诱导性释放的机理,并进行调控,对于阻断ARDS时失控性炎症反应,可能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1.6 肺脏在SIRS中的易感性

    肺脏是唯一接受全部心输出量的器官,首当其冲地受到循环中的炎性细胞及介质的损伤。肺巨噬细胞不但释放一系列损伤性炎症介质,更重要的还是肺局部趋化因子的主要来源,可招致中性粒细胞等在肺内聚集,造成损伤。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肺VEC在局部的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因此,在SIRS中,肺脏是首位受累的靶器官。众多炎症细胞及因子对肺脏作用的结果,是ACM通透性增加,通气/血流比值(V/Q)失调和肺内分流增加,以及肺泡群萎陷。在病理上则表现为肺泡上皮及肺VEC的不同程度损伤,间质及肺泡出血,水肿,透明膜形成,中性粒细胞肺内浸润,肺血管血栓形成,微肺不张及代偿性肺气肿等,在临床上则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或窘迫,以及顽固性低氧血症。

    2 诊断

    自1967年ARDS命名以来,国外学者曾先后提出若干个诊断标准,国内亦先后于1982年和1988年提出两个诊断标准。这些标准或宽或严,不尽一致,既不利于临床研究资料的对比和交流,也不利于治疗方法的客观评价。仅就ARDS年发病率而言,美国为75/10万,英国则为4.5/10万,相差16倍以上。因此,美欧胸科及急症医学专家于1992年召开会议,提出了新的ARDS、ALI诊断标准〔1,3〕。这一标准目前已在欧美广泛应用,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4〕。我国自1995年全国呼吸衰竭学术研讨会(重庆)以来,多次就这一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酝酿、交流,特别是最近在全国ARDS及急性呼衰学术会议(长春)上,又对此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不少学者建议,在注意与国际接轨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美欧1992年的标准加以适当的修改,提出我国新的ARDS诊断标准:①有相应的原发病或诱因,出现呼吸困难或窘迫;②急性起病;③氧合障碍,即不论PEEP水平的高低,PaO2/FiO2<26.7 kPa(200 mmHg,FiO2最好在呼吸机闭合环路中测定)。若PaO2/FiO2<40 kPa(300 mmHg),则考虑ALI诊断;④X线后前位胸片示双肺肺纹增多,边缘模糊,斑片状或大片密度增高影等间质性和肺泡性病变;⑤肺动脉楔嵌压≤2.4 kPa(18 mmHg),或无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证据。
, 百拇医药
    这一标准的特点有:①较美欧1992年标准增加了原发病或诱因的限制,因而更具准确性。Moss1995年经236例前瞻性研究发现,上述新标准必须用于有高危诊断的患者,才有准确性〔5〕。Garber等1996年分析了83篇临床研究文献,发现最常引起ARDS的原发病或诱因是:脓血症,多发伤,大量输液,胃内容物吸入,肺挫伤,重症肺炎和淹溺。②ALI和ARDS诊断标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不但体现了从ALI到ARDS是一个从轻到重的连续病理过程,而且避免了因标准过松,而把非ARDS误诊为ARDS。③氧合指数(PaO2/FiO2)较动脉氧分压(PaO2)更能反映吸氧时呼吸功能的障碍,而且与肺内分流量有良好的相关性,计算简便。④排除PEEP水平作为诊断条件。因PEEP的提高,与氧合的改善并不相关;而机械通气是否应用,还受到医患本身及医疗资源因素等影响。⑤不强调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的测定,直接从临床角度即可将ARDS与左心衰肺水肿相鉴别,既避免了患者有创检查的痛苦,又减少了血源性感染的危险。
, 百拇医药
    应强调严密监测有常见ARDS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发病的24~48 h内,多主张收进ICU重点监护。动态监测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仍是较早发现ARDS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ARDS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一些新的实验室指标〔6〕,如C5b~9,ACM通透性的测定,呼气乙烷等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Ⅶ因子相关抗原和乳酸脱氢酶-3等,但在用于临床ARDS的早期诊断和预报之前,尚需解决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问题。尽管如此,由于ARDS多发生于既往体健者,在有高危因素的情况下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于ARDS的尽早发现,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至于众多的细胞因子或炎症介质,由于测定方法未趋一致,正常值难以界定,还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ARDS的预后很差,但存活者的静息肺功能可恢复正常。影响ARDS预后的因素有:①原发病的影响:脓毒症,持续低血压和骨髓移植等并发的ARDS预后差;脂肪栓塞和心肺短路引起的ARDS预后较好。②对治疗的反应:适当的通气支持后,PaO2升高快,幅度大者,预后较好。③肺外器官衰竭的数目或速度,对ARDS预后的影响。Knaus报道,任何三个脏器功能衰竭持续>1周,病死率高达98%。关于肾功能和酸碱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有人发现,ARDS患者机械通气后,如果血pH、HCO-3和尿素氮基本正常者,病死率40%;若pH<7.40,血清HCO-3<20mmol/L,血尿素氮>23mmol/L,病死率增加1倍。
, http://www.100md.com
    3 预防和治疗

    3.1 预防

    强调积极防治感染。严重感染是ARDS的首位高危因素,也是其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ARDS患者常并发院内感染,部位多在肺脏和腹腔,比较隐匿,加之原发病和ARDS本身病情的影响,生前做出诊断的很少。因此,应仔细查找感染灶,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留置导管,防止褥疮。呼吸机及吸痰管道应定期消毒。一旦发现临床感染征象,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必要时可预防性口服或口咽部局部应用非吸收性抗生素。避免长时间(>15h)高浓度氧吸入和过量输血(液),尤其是库存已久的血。尽快纠正休克,使骨折复位、固定。防止误吸。大手术后和产科病人,有发生ARDS可能,应注意监测。

    3.2 治疗

    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根据其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或支持性治疗措施。
, 百拇医药
    3.2.1 原发病的治疗

    尽早除去导致ARDS的原发病或诱因,当是ARDS治疗的首要措施。特别强调感染的控制,休克的纠正,骨折的复位和伤口的清创等,详见预防部分。

    3.2.2 通气治疗

    是纠正缺氧的主要措施。鼻塞(导管)和面罩吸氧多难奏效。当FiO2>0.50,PaO2<8.0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90%时,应予机械通气。PEEP是常用的模式。PEEP能扩张萎陷的肺泡,纠正V/Q比值失调,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顺应性,有利于氧通过呼吸膜弥散。因此,PEEP能有效提高PaO2,改善动脉氧合,降低FiO2。目前治疗ARDS的呼吸模式几乎都与PEEP联用,以改善通气效果。但PEEP本身不能防治ARDS,只是作为一种支持手段,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为综合治疗赢得机会。使用PEEP必须注意:①一般从0.3~0.5 kPa(3~5 cmH2O)开始,以后酌情增加,但最高不应超过2.0 kPa(20 cmH2O)。②峰吸气压(PIP)不应太高,以免影响静脉回流及心功能,并减少气压伤的发生。③如PaO2达到10.7 kPa(80 mmHg),SaO2≥90%,FiO2≤0.4,且稳定12 h以上者,可逐步降低PEEP至停用。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提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和液体通气。前者是基于高气道压的危害,采取低于常规潮气量(8~12 ml/kg)的小潮气量(4~7 ml/kg)通气,允许一定的二氧化碳潴留(PaCO2 8.0~10.7 kPa)和呼吸性酸中毒(pH 7.25~7.30),因而可防止气压伤,避免肺损伤加重。但因酸中毒扩张脑血管,清醒患者多难耐受。目前以稍低的潮气量为临床所接受。

    液体通气(liquid ventilation,LV)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机械通气的治疗手段。向气管内滴入全氟碳液(perfluorocarbon,PFC,3 ml/kg),使之完全或部分代替空气进行呼吸。其机理可能是,PFC有较高的携氧和二氧化碳能力,是较理想的肺内气体交换媒介,而且能降低表现能力,改善V/Q比值。晚近的临床实验表明,治疗后患者的平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下降,肺顺应性上升,存活率(11/19,58%)改善。

    改善气体交换的其它措施还有控制性辅助通气,反比通气,体外膜肺,静脉内气体交换等,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评价。
, http://www.100md.com
    3.2.3 加强液体管理,维持组织氧合

    液体管理是ARDS治疗的重要环节。对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较低的血管内容量,予以液体负平衡。故应控制补液量,以免肺循环流体静压增加。此期胶体液不宜使用,以免其通过渗透性增加的ACM,在肺泡和间质积聚,加重肺水肿。但肺循环灌注压过低,又会影响心输出量,不利于组织氧合。一般认为,理想的补液量应使PCWP维持在1.87~2.13 kPa(14~16 cmH2O)之间,有人提出应以末梢器官灌注的好坏为指标(如尿量、动脉血pH和精神状态),来评估补液量。在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的情况下,可酌用利尿剂以减轻肺水肿。为了更好地对ARDS患者实施液体管理,必要时可放置Swan-Ganz导管,动态监测PCWP。

    3.2.4 药物治疗,调控全身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病情

    针对ARDS主要发病环节,进行药物治疗,以调控全身炎症反应,防止或减轻肺等脏器损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如布洛芬及其它新型非固醇类抗炎药,N-乙酰半胱氨酸等抗氧化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以及针对炎症细胞及其介质和其些致病因子的免疫疗法,如抗内毒素单抗,IL-1受体拮抗剂(IL-1ra),TNFα及其受体拮抗剂等,其它还有己酮可可碱等,均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评价。我们曾在大量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山莨菪碱治疗ARDS患者,10~20 mg,每6 h静脉滴注1次,收到较好疗效。可能与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V/Q比值,以及保护溶酶体膜,减少其酶对组织的损伤等作用有关。宜尽早应用,病情改善后即应减量或停用,以免进一步扩张血管,加重V/Q比值失调。
, 百拇医药
    近年来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ARDS,已有成功的报道。NO吸入可选择性地扩张有通气区域的肺血管,从而改善V/Q比值,提高PaO2。NO进入血循环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失活,因而对体循环没有影响。低于20 ppm的NO吸入是安全的,但长期吸入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最终疗效等均尚待观察。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在多种ARDS动物模型和新生儿RDS(NRDS)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近年有人尝试用于ARDS治疗。用天然提取物(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羊水提得),人工合成品或牛、猪的PS滴入气道,或制成气溶胶应用,能短期改善肺顺应性,提高PaO2。尚存在过敏反应,来源困难及应用不便等难题。

    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广泛的抗炎症,抗休克,抗毒素及减少毛细血管渗出等药理作用,早就应用于ARDS治疗。但近年有人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1,q 6 h×4)对照实验表明,皮质激素既不能预防,也不能治愈ARDS,反倒显著增加感染的发生率,14天的病死率也较安慰剂对照组高。但对脂肪栓塞综合征(ARDS的代名词)患者,仍主张应用激素治疗,对误吸、呼吸道烧伤和有毒气体(含高浓度氧)吸入、脓毒性休克以及急性胰腺炎并发的ARDS,亦主张应用激素治疗。在ARDS病情后期,为防止广泛性肺纤维化,也可应用激素。
, http://www.100md.com
    3.2.5 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减少MOF的发生

    ARDS患者因严重缺氧,合并感染以及不适当的通气治疗等,易合并心功能损害。因此,应强调控制感染和纠正缺氧。但同时要注意,任何纠正缺氧的措施都不能以损害心功能为代价。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血管紧张剂,或用血管扩张剂以减轻心脏后负荷。应用心肌营养药物。多巴酚丁胺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组织灌流,有助于维持有效的心功能。

    在有效的通气支持情况下,呼吸衰竭已不是ARDS的主要死因。但要注意通气并发症(如纵隔气肿和气胸)的发生。我们经尸检发现,ARDS时过量胸水有经胸膜引流的倾向。因此,必要时抽出胸水,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有机械通气时,定时加用间歇指令通气,吸出气道内分泌物,尽可能让患者变换体位,有助于防止肺不张的发生。

    ARDS患者常可合并肾功能不全,且预后差。故应监测肾功能不全的早期征象,如尿量减少,体重增加以及血钠和红细胞压积下降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http://www.100md.com
    对ARDS患者,还可应用氢氧化铝凝胶和甲氰咪呱等防治消化道出血,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小剂量肝素等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Bernard GR,Artigas A,Brigham KL, et al. The American-European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RDS:definitions,mechanisms,relevant outcomes,and clinical trial coordination.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4,149:818

    2 Minei JP,Williams JG,Hill SJ,et al.Augmented tumor necrosis fastor response to lipopolysaccharide after thermal injury is regulated posttranscriptionally.Arch Surg,1994,129:1198
, 百拇医药
    3 Petty TL.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onsensus, defini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Crit Care Med, 1996,24:555

    4 Zaccardelli DS,Pattishall EN.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of the adult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 Care Med, 1996,24:247

    5 Moss M,Goodman PL,Heinig M, et al. Establishing the relative accuracy of three enw definitions of the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rit Care Med,1995,23:1629

    6 陈正堂,毛宝龄.ARDS诊断进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1,11:1

    (收稿:1997-09-10,修回:1998-10-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