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52294
《中藏经》脏腑辨证部分考
http://www.100md.com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林毅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100029

    关键词:中藏经;脏腑辨证;考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990403 《中藏经》旧题汉.华佗撰,成书年代不详。全书分为医论和方药两大部分,其中方药部分漏洞百出,显系伪托。但其医论部分亦问题较为复杂,其中真伪杂糅,给考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对该书医论部分的内容应分别处理,不宜统而论之。故此本文拟先对医论部分中有关脏腑辨证的内容作一初步考证,文中疏漏不足之处则有待于专家教正。

    《中藏经》医论部分按论述的内容大致可分为4部分:①基础理论:从“人法于天地论第一”至“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等17篇主要论述了阴阳、脉法、病因等基础理论问题。②脏腑辨证:第21至32篇主要论述了脏腑辨证的问题。③杂病证治:第18至20篇和第33至46篇主要论述了中风、痹证等内、外科杂病的证治。④决生死法:第47至49篇论述了诊断生死诸法。
, 百拇医药
    其中第二部分脏腑辨证是书中的重点,目前有学者认为《中藏经》一书开中医学脏腑辨证之先河,即是以这部分内容为依据的。

    但经笔者考证,这一部分中90%以上的内容与孙思邈《千金要方》第11至20卷内容相同或相近,脏腑排列顺序也完全一样。现以《中藏经》第31篇“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为例说明。篇中第一句“膀胱者……足太阳是其经也”与《千金要方》第20卷“膀胱腑脉论第一”中第一段文字相近。篇中第二句“总通于五腑……其腑胀大者是也”见于《千金要方》第20卷第12节。最后一段中“又膀胱咳久不已……气之于肺”则见于《千金要方》第20卷中“三焦脉论第四”的第5节和“三焦虚实第五”中的第1节。篇中“膀胱中有厥阴气……死时鸡鸣也”一句与《千金要方》第20卷中第7和第9节文字相近。这一篇中不见于《千金要方》的文字只有最后一段中的“其三焦之气和,则五脏六腑之气皆和,逆则皆逆”与“其三焦之论,备云于后”两句。《中藏经》脏腑辨证部分其他各篇的情况亦大致如此,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了。
, 百拇医药
    那么究竟是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引用了华佗遗书的内容,还是后代人隐括了《千金要方》中的内容而托名于华佗呢?笔者认为是后者,现从以下几方面作一考证。

    1 从避讳考

    《中藏经》第30篇肾脏部分有“厥邪客于肾,则梦临深投水中”一句,这一说法本自《灵枢》第43篇“淫邪发梦”,原文为:“……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这里将“渊”改作“深”,是为避唐高祖李渊名讳。如果脏腑辨证部分是华佗遗文,其中怎会出现避唐讳的现像呢?而《千金要方》的写作时间大约在唐武德至贞观年间,避唐高祖名讳是很自然的事。因此从避讳文字看,脏腑辨证部分应为孙思邈所作。

    2 从职官名考

    《中藏经》第28篇云:“肺者……号为上将军。”考先秦时称天子将兵为上将军,汉以后无此称谓。唐时则各卫始设上将军一职,位在大将军之上。论中所谓“肺为上将军”一说当取后义。因为脏腑辨证第24篇有“心者,五脏之尊号,帝王之称也”之说,心既为君主之官,则肺只能是辅佐之脏,所以不能用天子将兵之上将军喻之,而只能取唐时上将军之义方为贴切。
, http://www.100md.com
    又《中藏经》第31篇云:“膀胱者……号为水曹掾。”考水曹有二义,一为官名,南北朝时刘宋初年在御史台所属的十三曹官中便有水曹一职。二为机构名,魏晋至宋朝,历代均有水部之置,隶属工部,主管水利、航运诸事。将水部称为水曹是唐人习惯。宋.洪迈《容斋随笔.官称别名》曰:“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水部为水曹。”这种现象在唐人诗文中常可见到,如白居易诗云:“题诗寄与水曹郎。”水曹掾中的“水曹”当取第二义。因为称膀胱为水曹掾,是因为膀胱参与人体水液的输布和代谢。而刘宋时十三曹中的水曹则只行监察之职,不管水运杂事。另外,掾为佐治的小吏,水曹掾即为水部的小官。古时掾的修饰语均为官府机构名,而没有官名,如《史记.项羽本纪》云:“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所以水曹掾中的“水曹”也应为机构名,而非官名,只有取唐时水曹之义方为允当。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上将军和水曹掾均为唐时官职名,所以脏腑辨证部分应为唐时文字。
, 百拇医药
    3 从目录学角度考

    如果说脏腑辨证部分是华佗遗书,那么这样一篇完整的文字,被《千金要方》这样一部重要医籍引用,说明这篇文字一定在当时流传并有一定影响,但为何唐及唐以前的各种目录书中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呢?实际上,最早登录《中藏经》一书的目录是南宋郑樵的《通志.艺文略》,由此可以看出《中藏经》不可能是唐以前的文字。或曰《隋书.经籍志》中有《华佗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一卷,抑或是《中藏经》的脏腑辨证部分。但从书名上看,该书并未涉及脏腑辨证的内容,卷数也不相符。笔者认为《中藏经》第48、49两篇才是《隋书.经籍志》所载之书。首先内容与卷数都相符。再者这两篇文字简朴古奥,与《中藏经》它篇文字不同,应是汉末时之作。另外从流传看,这两篇分别见于《脉经》和《千金要方》,且均题作“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说明其流传有自。这两篇在宋代《中藏经》版本中没有,因为现存最早的《中藏经》版本为元赵孟兆 页手抄本,该本为据宋版原书抄录,但却缺此二篇。至明时出版的《中藏经》方有此二篇,说明这二篇应是明人补入以掩人耳目的。
, 百拇医药
    4 从古籍征引例考

    古人著述多征引前人文字,如果唐及唐以前真有脏腑辨证这样一篇文字存在,或者会被同时的其他重要医籍引录。《千金要方》引文不具出处,不好查证。所幸以后的《外台秘要》和《医心方》二书引文均注明出处,颇有助于后学。考《外台秘要》引佚书70余篇,但没有这篇脏腑辨证。《医心方》卷6引述了部分与脏腑辨证内容相近的文字,但均题作“千金方云”。

    而《中藏经》在引用文献方面,除脏腑辨证部分系引用《千金要方》文字外,其他医论部分也引用了一些唐及唐以后的文字。如第一篇“人法于天地论”是隐括唐.卢照邻《病梨赋》中引孙思邈论医文字而成。第三篇“生成论”中关于五脏相生的论述源自唐王冰补入《素问》的七篇大论之一的《五运行大论》,亦是唐代文献。

    因此,从古籍征引例来看,脏腑辨证部分不可能是唐以前的文献。

, http://www.100md.com     5 从不同于《千金要方》的语言文字特点考

    《中藏经》脏腑辨证部分中有一些文字不见于《千金要方》,如果脏腑辨证部分确系华佗遗书,那么这些文字一定会带有汉末六朝文字的特点。先秦两汉六朝文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动词多为单音词,唐宋以后才出现在文章中大量使用双音和复音动词的现象。而这些不见于《千金要方》的文字中便有许多双音动词,如“调教”、“调救”、“修养”等,这些词明显带有宋及宋以后语言的特点。又脏腑辨证三焦篇中有“三焦者,三元之气也”一句,句中三元指元精、元气、元神,此说出自宋.张伯端《悟真篇》。又脏腑辨证心脏篇中有“心腹痛……是蛔虫 支心也”一句。考蛔字古作虫 尤或虫 有,蛔字始见于宋《集韵》。从以上诸例可以看出,这些不同于《千金要方》的文字明显为宋人所作。

    综上所述,《中藏经》脏腑辨证部分系隐括《千金要方》的托名之作,其成文时间应在北宋时期。由此我们便可以澄清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创立中医脏腑辨证体系的,不是《中藏经》,而是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要方》的脏腑辨证部分,内容全面系统,体例编排得当,更兼叙述层次分明,行文流畅有致,洵为大家手笔,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如果因为一段伪托的文字,而使一位伟大医家的卓越贡献受到埋没,实在是学术上的一大损失,也是医学史上的一大遗憾。古医籍辨伪考证的主旨之一就是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给医家以正确的评价,本文的目的亦在于此。

    作者简介:林 毅,男,45岁,讲师

    (收稿日期:1999-03-0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