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08453
1例新月体肾小球肾炎2次肾活检对比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金晓明 鲍孟江 毕延忠 黄淇

    单位:金晓明 毕延忠 黄淇(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150086);鲍孟江(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 150086)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活组织检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990542分类号 R69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1999)05-0389-01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是一种进展快、预后不良的肾脏疾病,仅少数可以缓解。现将1例CGN 3个月后的肾活检随访结果简介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 百拇医药
    患者男,12岁,1998年1月15日第1次肾活检,同年4月8日第2次肾活检。2次肾活检组织均按常规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的系统检查。

    2 结果

    肾活检前临床症状:颜面及眼睑水肿,少尿和肉眼血尿,尿量200~300 ml/24h,血压20.5/13 kPa,尿蛋白(),红细胞满视野。BUN:28.17 mmol.L-1,Cr:688 mmol.L-1,CO2CP:19.9 mmol.L-1,尿酸:606.45 mmol.L-1,钾:8.5 mmol.L-1。第1次肾活检组织所见,在12个肾小球中有8个(66.7%)大型新月体形成,闭塞肾小囊腔达50%以上。这些新月体中,部分上皮细胞间有一定的腔隙,似管状结构,主要是细胞性新月体,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受压而皱缩,PASM切片中,新月体上皮细胞内亦有似基底膜银染阳性物质,电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因塌陷而结构紊乱。第1次肾活检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后,无水肿,尿量正常,血压平稳,仅有少量镜下血尿,红细胞3~5个/HP。第2次肾活检组织所见,在34个肾小球中,完全硬化的肾小球有7个(20.6%),细胞-纤维性小型新月体和与球囊壁有粘连的肾小球15个(44.1%),受压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本恢复正常结构,其余12个(35.3%)肾小球仅有轻度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多,PASM染色的切片中,见环状型新月体和局灶性新月体的银染纤维连成网扣状。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部分新月体上皮细胞之间出现的裂隙,是一种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的管状结构,称之为“假小管”。有人〔1〕证明了新月体内“假小管”的内腔是连接球囊腔与肾小管腔的通道,它有可能解除由新月体形成所致的肾小囊的闭锁状态。另外,多数新月体出现纤维网扣样改变,可能是细胞性新月体在转变为细胞-纤维性新月体过程中,细胞凋亡所致〔2〕。实验性增生性肾动物模型中已证明〔3〕,细胞凋亡对肾小球内外炎症吸收,以及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各种细胞的消退均起着重要作用,是介导肾小球肾炎细胞增生消退过程中的主要机制。也有人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凋亡细胞在细胞性和细胞-纤维性新月体中多,而在纤维性新月体中很少,提示细胞凋亡在细胞性新月体过渡到纤维性新月体中起一定作用。在CGN的早期阶段,即细胞性新月体,如果能得到积极、正确的对症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功能的。所以,细胞性新月体的形成,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聚集,肾小囊上皮细胞增生和纤维母细胞形成所致,在转化为纤维性新月体的过程中,细胞凋亡在各种细胞消退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新月体内“假小管”的形成,在解除肾小囊的闭锁状态和缓解肾功能衰竭方面发挥作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温 敏,李玉林.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内“假小管”三维构造及其意义.中华病理学杂志,1992;21:34~36

    2,Shimizu A, Masuda Y, Kitamura H et al. Apoptosis in progressiv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Lab Invest,1996;74:941

    3,杨念生,黄越芳,叶任高等.大鼠新月体肾炎中的细胞增生和凋亡.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14:147~150

    收稿日期:1999-04-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