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综合临床》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0996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含量与心律失常和梗死部位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中国综合临床》 1999年第5期
     作者:王述琦 金 铮

    单位:266011 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580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并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和室上性,但既往报道中很少涉及急性心梗早期(指症状出现24h以内)血钾含量与心律失常和梗死部位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对42例AMI病人早期血钾测定,探讨其与心律失常和梗死部位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近2年来收治AMI患者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34~84岁,平均67.6岁。梗死部位:前壁21例,下壁5例,下壁+后壁8例,下壁+右室5例,前壁+下壁+右室3例。

    1.2 方法 入院确诊为AMI的病人未经治疗且症状出现在24h之内者,采静脉血查血钠、钾、氯、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阴离子间隙、血糖,均排除酸碱失调。
, 百拇医药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以均数±标准差(wpe4.jpg (785 bytes)±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血钾 42例中血钾低于3.5mmol/L26例,占62%。单纯下壁梗死5例,血钾均大于3.5mmol/L;下壁+后壁8例血钾平均为(4.12±0.28)mmol/L;前壁21例平均血钾为(3.52±0.64)mmol/L;累及右室的8例中血钾为(3.27±0.14)mmol/L。不同梗死部位组血钾差值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血钾与室性心律失常 血钾低于3.5mmol/L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者22例占84.6%,而血钾正常组16例中室性心律失常2例,发生率为12.5%;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 百拇医药
    2.3 梗死部位与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均出现于并发前壁、右室梗死患者,而无出现于单纯下壁或并发后壁梗死者。

    3 讨论

    通过对42例AMI早期患者的血生化测定分析,正常人血钾范围为4.1~5.6mmol/L,<3.5mmol/L为明显的低血钾,上述AMI 42例,血钾低于3.5mmol/L 26例,占62%,高于文献报道的15%~31%[1]。距发病时间越短血钾越低,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1例住院患者在发病4h测血钾为2.98mmol/L,补钾前6h血钾为3.14mmol/L。这与国外报道一致[2]。其次血钾降低与梗死部位密切相关,26例患者均为前壁或伴有右室梗死者。单纯下壁梗死虽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但未发现有血钾降低,故可除外酸碱失衡所致低钾。低钾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上述42例中低钾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占84.6%,而血钾正常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为12.5%。纠正低钾可有助于心律失常的纠正。综上可得出,前壁和右室梗死的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医师均知道前壁心梗多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而未提及右室梗死易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这是因为在临床工作中右室梗死发生率远较前壁梗死发生率低,且误诊率亦高。AMI患者低钾的机理较为复杂。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AMI时出现的应激状态造成交感-儿茶酚胺系统活性增加,儿茶酚胺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胞膜β2受体,通过cAMP再激活Na+-K+-ATP酶,促进钾离子由细胞外转入细胞内,造成低钾血症。Struthers等[1]认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这种低血钾的发生,这可能是AMI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减少心源性猝死的机理之一。而下壁心梗患者血钾正常,可能因为下壁和受迷走神经支配的窦房结、房室结也发生缺血,进而刺激迷走神经,使乙酰胆碱分泌增加,乙酰胆碱可普遍提高细胞膜上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促使离子外流,故低血钾罕见。
, 百拇医药
    在临床中,对于前壁和右室梗死的病人尽早补钾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预防和纠正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提高AMI患者早期存活率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Struthers AD,Reld JL.The role of adrenal meduuary cate-

    cholamines in potassium nomoeostasis.Clin Sci,1984,66(6):377

    2 Landmard,urdal JC.Serum magnesium and potassium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lationship to existing beta-blockade and infarcted size.Angiology,1993,44(5):347

    [收稿:1998-06-18 修回:1999-01-05], 百拇医药